首页期刊导航|学术交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常延廷

月刊

1000-8284

xsjl@chinajournal.net.cn

0451-82808211

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中宣街20-6号

学术交流/Journal Academic Exchange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刊登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学术论文,注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叙事逻辑

    田鹏颖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主体性关系到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内在地决定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具有实现中华文化自我、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文化力量、夯实中华文化基础、彰显中华文化特性的时代意义,内蕴着深厚的中国逻辑、世界逻辑、文化逻辑和哲学逻辑,是在传统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文化之中国的基础上对其内在逻辑的多重面相.应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把握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思维方式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文化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

    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方法论传承

    杜红艳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大历史观强调在纵向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在横向与世界的整体联系中从长时段、大视野出发把握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以习近平大历史观对中国社会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分析,可以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明确当代中国所面对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谋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从方法论角度讲,习近平大历史观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结合了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是三种思维方法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并自觉构成了影响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新思维方法.

    习近平大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中国传统思维方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

    论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及其哲学视界

    黄志军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形经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极大地改变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被称为"无资本的资本主义".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通过固定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照射,无形经济的资本实质可以被揭示出来,并在有形与无形、主观能动性与经济客观规律、无形经济的消极影响(如加剧不平等)与积极效应(如社会上层建筑变革)等哲学视界上进一步对它予以审视,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启示,有助于我们把握有形经济和无形经济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的边界,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同时,在无形经济发展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无形经济有形经济固定资本哲学视界

    数字平台与平台资本积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杜巧玲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资本积累是资本积累逻辑发展到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所呈现出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就其生成机理而言,数字平台的建构及资本化运用是前提和关键,数字劳动者的价值创造活动是积累源泉,数据的占有及商品化利用是核心.就其运作逻辑而言,平台资本积累过程即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过程.就其现实观照而言,平台资本家通过采取"数字泰勒主义实践"、"算法管理技术"、"数据殖民意识"、"自由劳动理论"以及"众包、计件、零工制"等资本与技术合谋的手段对劳动全过程加以规训,从而更好地为资本积累服务.为了规避平台资本积累剥削和异化问题,激发数字平台及平台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必须摒弃私有逻辑对数据资源、数字技术、数字平台的操纵.

    数字平台数字劳动数据商品劳动过程控制资本积累批判

    从规制数据垄断前提的厘清到规制方案的厘定——公平竞争抑或平等使用

    陈兵张天蓉
    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创新要素.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诸如数据垄断协议、滥用数据领域支配地位、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等数据垄断现象.数据开放共享作为规制数据垄断的方式,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数据具有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特性,在具体规制数据要素市场的竞争行为时,需要澄清"公平竞争"与"平等使用"这一前提性概念,提出从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企业数据权益合法行使和流通,允许限时数据独占,探索数据共享最佳时点等方面规制数据竞争,助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公平竞争平等使用数据垄断开放共享健康发展

    智能合约的治理逻辑:法律性质、风险类型、化解路径

    许中缘郑煌杰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合约的核心要素在于自治性,与自动化存在本质区别.对于智能合约的法律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其技术特性展开分析,可将其划分为合同型、执行型和单向型.然而,这三种类型分别存在自动执行、兼容性强、去中心化的特点,极易引发一系列交易与安全风险.从法律制度层面予以回应,应明确代码与法律的界限,基于场景划分"强"与"弱"型智能合约,以纾解自动执行条款引发的强制执行风险;确立事先审查机制,确定事后责任主体,以缓解一般条款引发的交易损失风险;建立"弱中心化"平台,明确监管部门权限,以消解去中心化交易条款的监管缺位风险,从而发挥智能合约的科技附加值,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安全协调发展.

    智能合约自治性:自动执行去中心化

    电子数据区块链鉴真的中国路径

    李海鑫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数据区块链存证可分为在区块链平台生成即时存证的原生型存证和链前生成后上传至平台的非原生型存证,相应地,其鉴真可分为事中证明模式和事后证明模式.我国电子数据区块链鉴真面临多重挑战,《在线诉讼规则》相关规定不能有效地回应实践需求,区块链技术面临技术自证局限的难题,理论界对区块链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存在二元论的误读,区块链真实性依赖于外在信用背书.因此,优化我国电子数据区块链鉴真的路径,应当明确区块链鉴真入链前形式真实、入链后形式真实以及电子数据实质真实的三元真实论,以此为基础重构区块链鉴真路径.在上链前应设前段控制为真实性提供保障,加强第三方监督和平台制约,同时对我国现有的技术官制度加以完善.

    电子数据鉴真区块链存证哈希值校验可信时间戳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

    唐莹孙玉晶
    9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影响,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 年中国省域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直接作用和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本省份和邻近省份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发展趋势相同,存在空间聚类特征.此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产业效益、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可持续性水平多渠道促进本省份和邻近省份耕地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景观功能转型水平的整体提升,存在政策聚集效应但有较大发展空间.文章为理解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推进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耕地利用功能转型.

    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杜宾模型

    精准扶贫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主观福利——基于"建档立卡"微观数据的检验

    李成明张雪董志勇
    11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已有文献表明,精准扶贫在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其对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尚不明晰.文章基于2013-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就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主观福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的主观福利有显著提升作用.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不仅提升了消费水平,而且增加了社会互动,进而提升了居民主观福利.异质性分析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对中老年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户主、中西部地区和深度贫困的家庭有着更强的主观福利效应,体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包容性.文章从主观福利视角补充了精准扶贫成效的微观研究,对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主观福利建档立卡家庭幸福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困境及发展路径选择

    胡玉超
    13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家社会经济体系建设和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引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特点表现为协议数量快速增长、协议形式多样、跨地区的双边经贸协定倍增、国家内部一体化实践愈益成熟.同时,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面临着经济利益未能趋同、产能发挥受限、协同效应不足,以及高校间合作深度不足等方面的困境.为此,未来我国可以从四个路径推进所参与的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科学制定和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发展壮大经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充分发挥高校相关资源在区域内的经济支撑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效应区域政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