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丝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丝路学刊
新丝路学刊
新丝路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Silk Road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龟兹高昌艺术与波斯艺术的互动

    穆宏燕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龟兹和高昌在古代是亚洲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枢纽,从汉以降,其历来是中原汉文化与印度—伊朗雅利安人文化的交汇地.由于波斯帝国强大的文化辐射力,龟兹高昌艺术在图案范式上受到古波斯艺术的较多影响;同时,龟兹高昌艺术也吸收中原艺术,还是中原绘画艺术对波斯细密画艺术产生影响的重要媒介.因此,龟兹高昌艺术又反之对波斯伊斯兰化之后兴起的细密画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较多地采用了国内学界较少涉及的波斯方面的图像资料,以期对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龟兹高昌艺术波斯艺术细密画

    丝路中段汉怯二体钱与犍陀罗式钱币比较研究

    邹飞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丝绸之路中段南线,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发现了许多汉怯二体钱,其原型来自古代犍陀罗地区.在犍陀罗地区各遗址,尤其是塔克西拉佛教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双面压印铭文的钱币.通过对这两种钱币的分类梳理以及对比研究,可知丝路南道汉佉二体钱源自犍陀罗地区,这也间接地印证了佛教文化艺术自犍陀罗向中国西部地区传播的史实.

    和阗马钱犍陀罗式钱币希腊钱币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湾采珠业:历史、转型与当代影响

    李海鹏
    2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珠业在前石油时代长期是海湾地区的支柱产业.借助以珍珠为主的奢侈品远程贸易,海湾地区早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前就已高度融入印度洋区域经济体系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技术进步、全球经济体系成形、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等因素共同推动海湾采珠业转型为一种面向全球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海湾采珠业也进入全盛时期.尽管20世纪30年代后就彻底衰落,但采珠业的百年繁荣给当代海湾阿拉伯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采珠业推动了跨海湾与跨区域人口和资本流动,在很大程度上为相关国家的城市格局和人口生态奠定了基础,塑造了统治家族、商人集团与部落力量间的权力平衡,并对相关国家与伊朗和南亚国家的互动模式产生了长远影响.当前,采珠传统成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国族建构的重要文化资源,也为中国和相关国家深化人文交往提供了宝贵纽带.

    海湾地区采珠业珍珠商人印度洋

    罗马帝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重要枢纽——以阿拉伯半岛南部港口为例

    高克冰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马帝国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初实现东西贯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段是指罗马埃及至印度的航路,这条航路的必经之地是由红海至阿拉伯海的曼德海峡和亚丁湾,而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正是亚丁湾海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沿海主要有穆扎、奥西里斯、亚丁和卡内等重要港口,它们是埃及和印度间贸易的补给站和中转地,也是埃及和印度等地商品的消费市场.这些港口还是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与埃及、印度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地点.因此,它们是红海、印度洋贸易的重要节点,在红海、印度洋贸易中具有特殊地位.通过西方古典文献中对这些港口的记载可知,它们在海上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和罗马埃及、印度存在贸易往来,既是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得以贯通的必要条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西段的重要枢纽.

    罗马帝国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半岛南部港口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香料、香水与香器

    陆芸
    6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料是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出产的香料不尽相同,它们被广泛运用在饮食、医药、宗教仪式上.香水是在阿拉伯人使用蒸馏器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阿拉伯的香水曾出口到中国、三佛齐国和其他国家.后来欧洲人改进了蒸馏技术,法国成为香水制作中心.伴随着香料、香水,各国的香文化也应运而生,并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香料香水香文化饮食医药

    中国与伊朗人文交流的成就与展望研究

    姚继德马润严政
    8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伊朗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历时2000多年.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以来,两国的友好关系持续发展,人文交流成为两国友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回顾两国历史上人文交流传统之基础上,对1979年以来中国与伊朗当代人文交流的发展历程、现状、成就、特点、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历时性综述和考察,并对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人文交流做出了展望.

    中国伊朗人文交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衰变迁的地缘环境探析

    葛红亮
    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经数朝,其间兴衰鲜明,沿线地缘形势与安全保障也有明显变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期,沿线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这主要依赖开放、互惠互利的区域性经贸往来关系,依仗沿线国家间的政治安全互动及其中包含的积极开放、合作有为的政治安全理念,乃至依托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性与双边性政治安全秩序的建立;反之,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衰微和最终被取代的进程中,沿线地缘保障也呈现中落态势.鉴于此,本文认为,经济开放与互惠互利、政治安全合作理念及以此形成的稳定秩序成为当今中国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最需传承的历史经验与精神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朝贡贸易海上安全地缘环境

    西班牙学界的"一带一路"认知研究

    王佳
    12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班牙对华政治经济研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西班牙学界在分析和探讨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时所持有的基本态度可分为正面立场、负面立场和中间立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和模型分析法等,在这一体系下的研究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也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并呈现独特的表征,体现在独立研究与利益趋合相交织、研究成果与西方其他国家的研究相呼应以及涉猎领域与研究视角多样化等方面.

    "一带一路"西班牙认知研究

    三杉隆敏与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陈奉林
    16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杉隆敏是日本学界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功能与意义.以三杉隆敏为代表的日本学界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探讨,更多是出于从历史遗产中寻求社会进步的力量,从对外引进中促进社会发展.日本学界不仅推出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也贡献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构建起了自成一体、缜密庞大的海上丝绸之路知识体系.海上丝绸之路是从社会大众的实际生活需要中产生的,日本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出于其对东西方交流的重视和文化自觉.总结以三杉隆敏为代表的日本学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不仅是当前学术发展、学科与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自觉行为.

    三杉隆敏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社会生活

    哈萨克斯坦的绘画艺术发展研究(1991~2021年)

    黄孟芳卢山冰李奕璠
    17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独立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赋予了哈萨克斯坦绘画艺术长足的发展机遇.艺术家们追随国家独立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步伐,秉持"统一文化"理念,以哈萨克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元素和草原文明特色为基础,在保持哈萨克斯坦民族绘画传统风格的同时,广泛吸收和融合国外当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在发展方向上实现统一性和多元性的结合,在题材上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在内容上实现主题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在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约30年中,一大批绘画艺术家致力于推动哈萨克斯坦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加强对中亚绘画艺术民族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努力挖掘丝绸之路上的历史素材,大胆借鉴不同美术流派的表达技艺和方法,创作出了许多表现草原神话传奇和描绘游牧文明变迁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图形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兼收并蓄的发展方向.在政府方面的积极推动下,哈萨克斯坦的绘画艺术现已在世界绘画艺术领域拥有一定的地位.

    哈萨克斯坦民族绘画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