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叶金宝

月刊

1000-7326

gzphl@yahoo.com.cn

020-83846163

510050

广东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

学术研究/Journal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综合类月刊,创刊于1958年1月,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致力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理论创新,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期刊方阵期刊。1991年至2000年,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优秀期刊奖,1996年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提名奖,曾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文章奖,2002年获国家期刊提名奖(银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历史逻辑与中国路径

    李凭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5000年毫不断裂而长存至今的历史现象,以二十四史为脊梁的历史文献和层出不穷的考古遗存是不容置疑的铁证.中华文明毫不断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依靠勤劳而开天辟地,不畏强暴而驱逐豺狼,才使得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具有的勤劳勇敢基因源自遥远的石器时代,是经历近百万年艰苦磨炼形成的,因此能够驱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现代意义在于,不但为世界文明树立了和平与文治的榜样,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前列的信心.因此,应该努力贯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方针,尽力守护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

    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

    论社会系统的治理之道

    齐磊磊李莲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主体的人类社会系统由于主体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而呈现复杂性.各个主体看似是分散的、局域性的,但其在远离平衡态的临界点形成一个自组织的人类社会系统.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临界点上的自组织有序结构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因非线性作用发生分叉而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导致复杂社会系统在长期上的不可预测性.面对这种不可预测性,通过调整系统自组织的序参量和调整系统自组织的临界点,可以对复杂社会系统进行干预与控制,以便保持它的稳定性与自适应性.具体来说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增加系统行为的多样性;第二种途径是增强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使我们在积极干预与控制的基础上提高社会系统的自适应性,于不稳定的系统中走向美好的未来.

    社会系统稳定性适应性主体自组织不可预测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者的透明度义务——以ChatGPT介入学术论文创作为视角

    程睿秦小红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是生成类似于人类创作的结构性内容.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人机关系具有隐蔽性与混合性特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学术论文创作方式和评价方式.应给使用者设定透明度义务,令其记录、披露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作过程、关键要素和生成内容,将其作为评价根据、责任基础与信任保证.透明度义务既有认识功能,也有问责功能.在认识论方面,透明度义务为鉴别、区分和评价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与作者的创造性、作者的学术贡献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术贡献提供了可追溯的完整记录.在问责方面,透明度义务是技术性正当程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实现可视正义的责任机制,其履行能够保障学术诚信、保证学术公平和学术责任.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透明度义务学术论文技术性正当程序

    "生息资本"打造"物神形态"的政治叙事——基于《资本论》的一种考察

    涂良川乔良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息资本是银行的基础,是推动经济"脱实向虚"的强大力量.生息资本的大行其道是生产关系的最大颠倒,以货币的商品化、生息的自动化,打造了资本最完善的"物神形态",是资本拜物教的真正完成,更是资本政治本质与政治本性的全面展示.生息资本通过"保留"资本所有权、执行资本占有权和强化资本支配权的政治叙事打造出"最完善的物神""自动的物神".这既是其经济功能的展开,更是其政治逻辑的表达.因此,马克思批判生息资本打造物神形态的政治叙事呈现的思想理念与思维方式,不仅是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性与现实性的逻辑支点,更是我们直面当代金融资本肆虐、技术资本横行和虚拟资本当道的重要智慧.

    生息资本资本拜物教物神形态政治叙事

    法的经验

    格哈特·胡塞尔刘畅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背景下,似乎唯有法律从业人员才拥有直接的法律经验,而非专业人士对法的经验只是一种以专业人士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但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社会行动中必然包含一个法的面相.因而对法的经验就不是一种间接经验,而首要是直接的伴随性经验.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法律都直接可及.特别地,具有法律素养的专业人士还能够将法的面相作为自足的对象来看待.这两种对法的经验模态并不互相排斥.在法律咨询的过程中,这两种模态是相互指涉和依赖的.而在法庭审判中,法官还能够将这两种模态加以融合,法律事态便由此获得了第三种经验模态,也是最终的所予方式,即明证地被给予.

    法律经验现象学法哲学

    什么是超越论—现象学的还原——从胡塞尔还原方法的范围问题谈起

    宋文良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追问胡塞尔还原方法的范围问题,其超越论—现象学还原的意涵将得到深入探析,超越论还原与现象学还原这两个提法将得到细微而确切的区分.为确定超越论—现象学还原的范围,可以把普遍怀疑方法当作一种简易可行的标准和根据:实在世界及与之相关的事实知识和本质知识、纯粹逻辑学以及上帝等等之所以能够或必须被打上括号、搁置起来,乃是因为它们能够被怀疑;而纯粹意识及其内在要素(比如中立性的意向活动和意向相关项)之所以不能够被打上括号、搁置起来,乃是因为它们不可能被怀疑.但普遍怀疑不等于超越论—现象学的还原:普遍怀疑,意味着从日常坚持存在信念的态度转向对待存在信念的否定态度;超越论还原,在认识论上,意味着将这些存在信念的有效性当作有待被证明和实现的诉求;而在存在论上,超越论还原又被称作现象学还原,意味着向对待存在信念的中立性态度转变.

    普遍怀疑还原质料意向行为意向相关项

    "马里布冲浪者"之争——罗尔斯与范帕里斯论基本收入的分配正义

    叶甲斌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帕里斯是基本收入的首倡者和捍卫者,长期为基本收入的正当性进行辩护.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范帕里斯早期为基本收入辩护的主要思想资源之一.然而,范帕里斯的这种理论努力在1987年遭到罗尔斯以"马里布冲浪者"为例的拒斥,而后陆续就基本收入的分配正义问题形成了著名的"马里布冲浪者"之争.罗尔斯的"马里布冲浪者批判",表明了他对政治共同体中社会成员之间公平的合作体系的重视.范帕里斯在随后的著作中回应了罗尔斯的批评,从"最大最小化"真实自由到共享礼物的社会机制为基本收入提出辩护.这场"马里布冲浪者"之争,体现罗尔斯与范帕里斯分配正义理论预设了不同的社会想象,对于批判思考分配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罗尔斯范帕里斯分配正义基本收入马里布冲浪者

    晚清士人的报刊传阅与布闻求新

    蒋建国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清末阅报社作为公共阅读组织出现之前,"一报(刊)多读"的现象值得关注.一份报刊经由各种途径的传播,通过"重复利用"可以拥有多个读者.一些早期报人通过在报馆的新闻采编和译录工作而成为报刊读者,书院、官衙、学堂、教堂、学会、书局、茶楼等场所陈列的报刊,则为士人的阅读提供了机缘.而士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报刊资源的共享,能够产生阅读上的"涟漪效应".对于那些传阅报刊的读者而言,报刊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通过借阅、赠阅、寄阅和抄阅等方式,拉近了与报刊资讯的时空"距离",进而可以了解时政新闻和西学新知.传阅报刊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事件",并对他们的"去塞求通"产生一定影响.

    晚清士人交往报刊传阅时政新知

    中国公司监事义务的独立证成与法律实现

    赵万一苏志猛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对公司监事义务的安排历来具有非独立性的表征,不仅立法对监事义务和董事义务长期坚持同质假定的立场,监事义务条款在司法实践中也呈现出附随启用的现象.而公司监事义务与董事义务的一贯混同,客观上轻视了监事与董事之间的角色差异,模糊了信义义务的适用场域,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监事制度弱效的实践窘境.实质上,中国的公司监事并非公司法信义义务的适格受托人,其并不满足承担信义义务的特定条件.而公司监事义务的独立能够充分发挥义务的强制属性和行为内容的具体指引作用,且监事义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也使得公司监事义务具有独立的可能.因此,为助益公司监事制度运行的有效实现,监事义务的制度配套适宜采取独立的规范模式、实质内容以及适用方式.

    公司法监事义务独立信义义务

    "摸鱼"与互联网行业生产秩序的建构

    汪建华赵峪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过往研究对"996"、项目制、绩效考核制等显性制度的强调,本文探讨了"摸鱼"这一隐性生产实践对互联网行业剩余生产和生产秩序建构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结果导向的考核方式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摸鱼"并不会阻碍企业生产,反而有助于缓解劳动者的工作压力与不满,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企业对适度"摸鱼"的默许,有助于建构劳动者对企业人性化管理和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劳资双方在"摸鱼"游戏中的共识与博弈,无形中确认了行业生产关系的合理性,弱化了劳动者对游戏规则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与经典作家笔下资本主义社会支配秩序的比较显示,互联网行业的生产秩序与"专制""霸权"形式各有相似之处,但在制度基础、秩序的稳固性方面又有所区别;劳动者的态度更接近葛兰西所描述的"明智的同意",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基础,因此"摸鱼"游戏下劳动者的"同意"层次更浅,更具迫不得已的色彩.

    "摸鱼"游戏互联网行业生产秩序"明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