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血栓与止血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

刘泽霖

双月刊

1009-6213

liu15-303@163.com

020-34152578,34152013

510260

广州昌岗东路250号

血栓与止血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友病中心建设标准(2024年版)

    中国血友病协作组杨仁池
    1-4页

    利妥昔单抗对ITP患者血小板输注影响的临床观察

    周凡王佳宋传菊陶伟...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常见血小板无效输注,本文回顾性分析ITP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6例使用利妥昔单抗前后均有血小板输注史的ITP患者信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输注后校正计数增量(CCI)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前有血小板输注欠佳情况,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后4例患者CCI无明显改善.结论 利妥昔单抗是治疗ITP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一种手段,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无效输注利妥昔单抗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相关性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苏醒宋振张慧敏邵帅...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置入PICC导管的4 345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相关置管信息及用药情况.采用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血栓与非血栓组之间的基线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RVT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多因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4 345例血液病患者中有63人发生PICC-RVT,血栓发生率为1.45%.经PSM平衡后得到血栓组63例,非血栓组388例共451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液病患者发生PICC-RVT的因素是诊断(OR=0.429,P<0.001)、体质指数(BMI)(OR=0.504,P<0.05)、白细胞计数(OR=0.443,P<0.001)、血小板计数(OR=1.902,P<0.05)、D-二聚体水平(OR=1.135,P<0.05)、是否输入血制品(OR=3.348,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0.794、特异性0.753,用于判断PICC-RVT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诊断、BMI、WBC、PLT、D-二聚体水平和输入血制品会增加血液病患者PICC-RVT的发生几率,是其影响因素.

    血液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影响因素Logistic

    药代动力学指导血友病A患者围手术期替代治疗的临床研究

    卜声镝张福勇许玉玲程鹏...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代动力学(PK)指导下血友病A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对2013年01月至2023年0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血友病A手术患者PK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体重指导治疗组(n=19)与PK指导治疗组(n=10).主要分析指标为目标凝血因子达标率,安全性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包括出血、血栓、二次手术、输血,次要分析指标为围手术期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消耗量.结果 PK指导治疗组围手术期目标凝血因子达标率为88%,体重指导治疗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指导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0%,均为1级出血事件;体重指导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0%,其中1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8.9%,2级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5%,3级及4级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6.7%,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指导治疗组未发生输血治疗,体重指导治疗组输血治疗发生率为21.1%;两组均无合并血栓、二次手术病例,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PK指导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中位消耗量为116.5 IU/kg,而体重指导治疗组为120IU/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血友病A患者PK指导治疗组较体重指导治疗组目标凝血因子达标率明显升高,且减少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输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药代动力学血友病A围手术期

    1例胰腺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李松汤庆黄铭唐宁...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胰腺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病例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一例临床病例的回顾及文献复习,明确这类疾病的诊治要点及相关鉴别性实验室检查.当临床表现为胰腺炎合并血小板重度减少时,应进行外周血形态学检查,外周血如果出现裂红细胞,且凝血常规检查不能完全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应及时送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抑制物测定排查TTP.对于确诊胰腺炎合并获得性TTP者,除了常规支持治疗外,尽早给予血浆置换、免疫抑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结局.

    裂红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胰腺炎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

    杨昊霖贾新颖胡珉王玲...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对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认识,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单位-河北燕达医院收治的1例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门静脉血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报道,并对此患者抗凝时机及内镜下治疗的选择进行探讨,拟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更多的经验参考.

    抗磷脂综合征门脉血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抗凝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周礼扬丁秋兰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性出凝血异常疾病,由编码纤维蛋白原的Aα、Bβ和γ链的基因突变所致.该病以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降低而含量正常为特征,发病率约1%,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导致大量患者误诊或漏诊,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根据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水平比值≤0.7而诊断.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有出血或血栓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当遇到外伤、手术、妊娠等止血挑战时应根据个人和家族史以及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降低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表型与基因型有一定关联,因此对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纤维蛋白原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突变诊断治疗

    《血栓与止血学》稿约

    《血栓与止血学》编辑部
    4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