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汪寿阳

月刊

1000-6788

xtll@chinajournal.net.cn

010-62541828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刊。主要刊登有关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工程在工业、农业、军事、教育、科研、国民经济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领域中的应用成果以及解决上述领域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技术报告;介绍国内外研究情况、人物等的动态报道,科普性综述文章以及书刊评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价值链结构变动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国民收入与碳排放视角

    蒋雪梅李鑫茹杜雯翠汪寿阳...
    309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要求兼顾经济收益和环境成本.跨国投资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同时,也带来属权经济收益分配和属地碳排放责任划分的争议.本文基于区分内外资企业的国际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反事实和情景分析方法探讨投资布局调整引致的全球价值链结构变动及其对中国国民收入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6年全球价值链结构变动对中国国民收入和碳排放的累计正向贡献分别为15.23%和20.50%;以2016 年为基准,若所有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体均撤走在华投资,其引致的产业迁出将使得当年中国国民收入下降8.37%~8.71%,生产侧碳排放下降12.32%~12.88%,单位减碳的国民收入损失约为800美元;若在此过程中,中国能积极参与并主导全球产业链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单位减碳的国民收入损失约为700美元,略小于发达经济体主导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预判全球价值链结构变动的经济和环境影响,可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全球价值链国民收入碳排放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企业异质性

    新基建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

    龙海明刘子欣程谟怡
    3115-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扩大以数字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基建投资,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2004-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新基建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新基建投资会促进本省产业结构高度化转型,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新基建投资会抑制产业结构协调化转型,但是这种负面影响在地区间不具有传染性;新基建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基建类型和东中西部地区中具有异质性.上述结论对我国抓准新基建投资方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有一定政策启示.

    空间计量模型产业结构升级新基建投资

    碳达峰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结构的多目标协同进化预测

    牛鸿蕾刘志勇
    3130-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结构的高质量转型是进一步激发节能减排潜能的关键.为精准预测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本文以增长、就业、节能、降碳为多重目标,以投入产出方程及碳达峰目标为主要约束条件,构建制造业结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基于双群体的协同进化框架求解,得出如下结论:在确保碳达峰的前提下,制造业结构的调整能有效促进各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及协调统一.随着所占比重的持续增加,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制造业最终将成为在制造业中占比最大的两类行业.制造业的低碳高质量发展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压缩高耗能的产能,实现生产原料、生产过程、产品等的深度低碳化转型或结构优化才是关键所在.

    碳达峰制造业结构多目标协同进化

    中小企业稳存量与扩增量的就业政策研究

    郎有泽杨秋怡楼国强
    3147-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模型,用以分析对中小企业稳存量、扩增量的就业政策效果.理论模型发现:企业生产率提高和岗位稳定对就业率的传导来自于两方面的共同促进作用:一是企业期望利润上升所带来的直接效应,经营改善释放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市场紧度上升所带来的均衡效应,失业工人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工作,更高的保留工资使得就业工资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校准后的模型通过反事实分析比较了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失业救济这四类就业政策的"稳存量"和"扩增量"效果,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具体来讲,税费减免在"扩增量"上表现最优,岗位补贴在"稳存量"上表现最优;培训补贴虽然"扩增量"效果一般,但"稳存量"效果良好且最为均衡;失业救济在保障社会福利和减少就业机会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就业政策搜寻匹配市场紧度中小企业稳岗扩岗

    什么样的政府卫生投入方式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

    罗能生廖胤凯
    3169-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利用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卫生投入的"补供方"和"补需方"方式以及二者组合,对城乡健康公平的影响,从而回答了何种卫生投入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这一问题.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看,在研究期间,单一的投入方式无论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作用都是负向的,两者需要一定条件相互协调才能有利于城乡健康公平;第二,具体来看,"补供方"降低了健康服务公平以及健康投入公平;"补需方"提高了健康状况公平,但是降低健康投入公平;第三,从二者的组合方式看,当"补供方"与"补需方"比例小于0.6586时,能显著提高城乡健康公平;第四,政府投入方式对城乡健康公平的影响程度受相关条件约束:当一个地区的年人均GDP较高时或者当医疗市场处于低供给、高需求时,"补供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不利影响减弱,"补需方"对城乡健康公平的不利影响增强.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转换和优化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促进城乡健康公平的政策建议.

    政府卫生投入城乡健康公平补供方补需方

    政府债券发行的货币政策支持——来自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实证证据

    姚东旻苏代钰崔孟奇
    3190-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本文基于对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的文本分析,以及对政府债发行数据的实证检验,从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发行与"入库"的视角验证了货币政策对政府债发行的协同配合.研究发现:发行国债和地方政府债都会显著提高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的概率;更进一步,债务发行之前,在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与央行的诸多协同机制下,央行"大概率"会提前释放流动性,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发行创造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债务发行之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所具有的"集中"与"隔离"功能,导致债务在发行款缴库时,部分货币退出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会相应释放流动性,从而平滑发行缴款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开市场操作

    高管会望"雨"而逃吗:极端强降水与高管机会主义减持——来自天气层面的证据

    马宁蔡晓睿靳光辉
    3217-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天气如何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以及高管的自利行为,是探究气候变化微观经济后果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国各地级市天气情况与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极端强降水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极端强降水的发生会导致企业价值被市场低估,股票流动性降低,企业也将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如果高管进行机会主义减持,则其减持收益更少、潜在风险更高.因此,极端强降水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空间布局较为集中与媒体报道相对较少的企业中,极端强降水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本文从极端天气的角度拓展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外部治理机制,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极端天气对微观企业经济行为的研究边界,对深入理解极端天气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意义.

    气候变化极端强降水高管减持

    深度学习、指令成交概率与交易成本

    刘志东杨濯
    3238-3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究高频市场微观结构下交易成本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深交所逐笔高频数据重构了时变限价指令簿.基于生存分析模型和深度学习方法,本文全面考虑了指令特征以及指令簿整体特性对限价指令成交概率的影响,并据此测算了不同市场状态下限价指令的交易成本.其次,本文在Maglaras成本冲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引入了指令流信息测度指标,并深入探讨了市场微观结构变量对交易成本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微观层面上,成交信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相对有限,具体表现为价格波动对交易成本的影响显著,但其方向因股票而异;相比之下,未成交的指令流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包含了更多的有效信息,然而这种有效程度与衡量视角以及指令特征相关;此外,大单的提交是交易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作为调整交易策略的信号源,同时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微观市场结构限价指令簿成交概率深度学习交易成本

    中国资本市场融券卖空规模约束研究——基于人工股票市场视角

    熊熊周融天崔毅安杨宗杭...
    3261-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股"游戏驿站"过度做空事件及近年来A股市场融券规模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现行融券市场规模约束是否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如对融券规模约束调整将具有何种市场影响,都是监管层关注的重要问题.出于交易制度改革风险防范及我国市场适用性的角度,在结合A股市场微观结构以及交易行为特征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带有融券功能的人工股票市场,开展融券规模约束调整实验研究,来探讨融券规模约束调整对市场运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较低的融券规模约束将影响市场活跃度.第二,放松融券规模约束后市场并不会出现无序扩张现象.第三,融券规模约束放宽后,市场成交量有所改善,但会轻微损害波动性和定价效率,这些变化在小盘股上较为明显.本文建议目前可以维持现行融券上限不变,但当融券市场进一步活跃后,可以考虑将中小盘股参考ETF市场对融券规模上限进行适当放宽,而维持大盘股25%的融券规模上限不变以防止大规模的"黑天鹅"事件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融券卖空规模约束人工股票市场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促销补贴政策选择

    唐飞代颖王永龙马祖军...
    3280-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刺激消费和提升社会福利,政府通常会向终端顾客提供补贴,其中仅针对老顾客的以旧换新补贴和同时针对新老顾客的消费补贴是最常见的补贴方式.为此,本文针对由一家制造商和一家零售商组成的以旧换新供应链,构建了政府、制造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博弈模型,以探讨政府应该提供以旧换新补贴还是消费补贴.研究发现:当产品耐用度较低但制造成本较高时,以旧换新补贴对制造商、零售商、环境和社会福利都更有利,但相应的补贴总支出也更高;消费补贴对新顾客始终有利,而当产品耐用度较低时,以旧换新补贴的单位补贴额高于消费补贴的单位补贴额,从而使得以旧换新补贴对老顾客更有利;由于两种补贴政策在不同条件下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而言各有优劣,政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需要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福利以及补贴总支出多个角度进行权衡,以确定最合适的补贴政策.

    供应链以旧换新政府补贴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