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汪寿阳

月刊

1000-6788

xtll@chinajournal.net.cn

010-62541828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刊。主要刊登有关系统科学、系统理论、系统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工程在工业、农业、军事、教育、科研、国民经济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各领域中的应用成果以及解决上述领域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技术报告;介绍国内外研究情况、人物等的动态报道,科普性综述文章以及书刊评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降低缴费率、人口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

    杨华磊汤小庆范维强
    1731-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国家提出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方案.为精确回答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至16%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2019-2050年间,若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降至16%,未来历年潜在经济增长率平均提升0.076%,但进一步降低费率的效果趋于减弱;若考虑到降费的多重效应,缴费率下调将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鉴于降低缴费率至16%对经济增长的提升效果有限,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且进一步下调费率的效果趋于减弱,本文试图寻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其他动力引擎.根据模拟研究,在降低缴费率至16%的背景下,提高生育水平将在短期内轻微降低潜在GDP增长率,但长期将显著提升未来潜在GDP增长率;推进城镇化在短期内提升潜在GDP增长率,但长期效果将减弱;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延迟退休均能提升未来潜在GDP增长率,且逐步延迟退休和即时延迟退休的长期效果趋于一致.

    养老保险缴费率经济增长率动态一般均衡模型

    储能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中国能源绿色转型

    赵向琴赵超陈国进
    1749-1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储能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的经验证据,构建了一个包含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定向技术进步模型,采用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储能技术水平较低的背景下,政策应该如何支持技术创新来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研究发现:1)实现能源绿色转型需要同时解决环境的负外部性和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碳税搭配价格补贴和信贷优惠的政策组合优于单独的碳税政策.2)为了支持储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在初期两类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较强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后力度随着两类技术的水平提高而降低,最终可以完全退出.3)对储能部门和可再生能源部门的价格补贴力度应该根据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之间的差距做出调整,而信贷优惠政策可以在两部门保持相近的力度.4)制定政策还需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搭配比例以及二者的互补性,储能占比越高或互补性越强,政策支持的力度应越大,持续时间也应越长.

    储能技术创新定向技术进步模型能源绿色转型政策设计

    ESG披露、异质估值与权益资本成本

    季昱丞徐维军赵琪张卫国...
    1768-1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含有异质估值的理性预期均衡模型,在传统价值投资者与ESG投资者对同一风险资产存在相关但不相同估值的设定下,分析了 ESG披露质量如何影响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结果表明:在内生化传统价值投资者信息获取的情况下,当最优信息获取为角点解时,提高公司ESG披露的质量将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而当信息获取为内点解时,ESG披露的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呈非单调关系,同时,取得这些不同关系的参数条件也由模型的解析解给出.研究结果调和了当前结论相左的实证研究,也揭示了强制ESG披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即提高ESG披露的质量并不总是带来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下降.

    ESG披露异质估值信息获取权益资本成本

    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ESG表现

    柴斌锋张溶窈万谍
    1780-1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对于优化企业的绿色投资决策,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实证发现,环境不确定性的上升会降低企业的ESG表现.融资约束越小,现金持有越充足,行业竞争越激烈,市场地位越低的公司,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ESG评分的降幅也越大.这些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延迟可持续投资的实物期权价值,从而企业在权衡高风险溢价折现后的长期收益和短期直接投入成本之后会倾向于减少ESG投资;企业的投资机会集越大则实物期权的价值就越大,而企业的生存压力越大则管理层的风险厌恶就越高,最终都会导致企业更多地减少ESG投资.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ESG表现实物期权投资机会行业竞争

    供应链集中度对中国上市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分析——基于企业经营视角

    张冰晔刘紫琦周君何晓奇...
    1795-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探讨供应链结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是我国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微观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对象,探讨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供应链集中度上升会抑制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讨论测量误差、遗漏变量和反向因果后依然成立.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具有较低创新能力和较高机构持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供应链集中度通过提高经营利润波动、运营冗余和未吸收财务冗余抑制企业ESG表现.经营期望顺差增强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ESG表现的抑制作用,经营期望落差则会减弱供应链集中度的抑制作用.本文深化了人们对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为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与提升ESG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供应链集中度ESG表现经营利润波动组织冗余经营期望

    公共数据资源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

    吴武清李祁恒章柳漪赵越...
    1815-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开放公共数据资源是其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是否被社会公众所利用从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仍是一个有待检验的实证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视角,研究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反映公共数据资源作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方面的价值.以2010年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与没有位于数据开放省份的企业相比,位于数据开放省份的企业在数据开放后其全要素生产率更高,表明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具有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价值.该回归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变量衡量方法、加入滞后项等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管理层对公共数据资源需求更大、数据资源处理能力更强的企业,或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企业所需公共数据资源更多的企业,主回归效应更显著,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由于信息处理成本的下降进而促进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共数据资源的使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开放公共数据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费用、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本文丰富了公共数据资源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为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数据资源价值提供了可靠的因果证据.

    公共数据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数据开放数据要素高质量发展

    企业产权性质变更与生产效率——基于微观实证和加总生产率分解的双重视角

    郑冠群柴映柴建
    1834-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04年至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就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变更特征、产权性质变更对企业个体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对部门加总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世纪90年代第一轮国企改制浪潮中普遍存在的"靓女先嫁"现象在2004至2022年间基本不复存在,国有资本控制民营上市公司也不存在明显的"择优而取"现象,参与改制的上市公司的生产率水平总体上低于其他同类属性的上市公司;第二,基于渐进双重差分的微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私有化改制还是国有化改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产权性质变更都有助于提升企业个体生产效率;第三,基于DOP框架的部门加总生产率分解结果显示,产权性质变更效应提升了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加总生产率,特别是对非国有部门加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大.总体而言,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变更集中反映了"国资驰援""让利于民""民进国退"等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释放出明显的改革红利.

    产权性质变更全要素生产率渐进性双重差分DOP分解

    分析师预测的"技术"含量——基于Week52high的经验证据

    王谨乐杨振宇史永东
    1853-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重点探讨技术分析是否影响分析师预测.研究发现:1)技术分析显著影响分析师预测.当股价接近52周历史高点(Week52high上升),分析师评级出现明显变化,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也随之下降;2)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压力越小,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时,技术分析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受"决策疲劳"影响,发布越多研报的分析师,其决策过程越依赖技术分析;与常识相悖,明星分析师从技术分析中"获益"更多;技术分析可能具有"信号"功能,触发技术指标能够有效增加分析师调研和研报发布,最终提升股价信息含量.

    技术分析分析师预测Week52high

    媒体情绪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的证据

    宫晓莉徐小惠熊熊
    186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舆论作为企业运营过程中与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渠道,能够通过信息加工和反馈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决策.基于优化机器学习方法测量得到的媒体情绪得分,本文发现媒体情绪会抑制企业风险承担,这一结论经过充分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媒体情绪主要通过影响信息不对称程度、感染投资者情绪和加剧分析师羊群行为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负面媒体情绪,正面媒体情绪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这一抑制效应在行业竞争程度更激烈、外部监督程度更严格时显著性降低,且在融资约束更高、金融化程度更高、高管在职消费现象更严重时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媒体情绪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对于如何利用媒体力量助力企业风险决策和价值提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媒体情绪机器学习企业风险承担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情绪

    基于文本的创新测度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郭冬梅王继彬胡瀚清尹志锋...
    1896-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研报文本数据,使用LDA主题模型、情感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文本创新指标,并通过考察其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验证该指标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第一,文本创新指标具有全面性,不仅与研发投入、专利等传统创新指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测度企业的非技术创新;第二,文本创新指标具有稳健性,相较于传统创新指标,文本创新指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正相关性更稳健;第三,文本创新指标具有精准性,能部分减缓传统创新指标因测量误差、研发操纵等导致的估计偏误.本研究有益于拓展创新度量指标并据此准确估计创新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效果,同时还为政府制定相关创新政策提供度量依据.

    文本创新研发投入专利非技术创新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