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担纲者的"类型学":中国革命研究的新视野

    孟庆延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国革命一直是不同学科的焦点议题.研究者们依循着不同的理论脉络与方法范式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并形成了诸多不同的研究传统.随着越来越多新史料的发掘和新的理论工具的引入,整个研究越来越关注革命场景中的行动者.但是这些强调"视角向下"的研究却陷入了碎片化与抽象化的阐释困境.本文尝试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社会学传统中的"担纲者"概念的深入分析,呈现将"制度担纲者"视角纳入革命研究的可能性与理论价值,进而提出"担纲者的类型学"这一中国革命研究的新视野.

    革命担纲者身份群体社会集团

    流动与现代化:一项关于土改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李灏哲李里峰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频繁流动及其导致的国家治理难题,是1949年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重要背景之一.土地改革使众多农民从流动转向定居,结束了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也得以重建与农民的政治联系,并通过各类新型组织强化了乡村社会治理.土地改革蕴含了解决流民问题、管控流动人口的治理逻辑,服务于在特定条件下建设现代国家的历史任务.

    农民流动国家管控现代化土地改革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源流、理论发展与实践向度

    杨嵘均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历史源流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作为西方传播学批判流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在政治经济学派、传播学派、批判学派等基础上发展起来.从理论发展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创立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以斯麦兹、席勒等为主要代表的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基和发展等阶段,以欧洲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创新,以及以中国本土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创新,发展出受众商品论、媒介依附、媒介帝国主义、思想管理者、文化宰制等各类思想.从实践向度来看,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主张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现实主义认识论.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源流、理论发展与实践向度进行系统梳理,目的在于以整体性眼光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全球的历史演进与发展历程,以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并推动其在中国的进一步研究,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思想,关注中国社会现实,融合中国特色,发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体系.

    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实践向度

    宣誓的政治意涵——以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为中心的考察

    陆曦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在正式场合和仪式下进行的庄严行为,宣誓普遍存在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且早已有之.在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基于神学渊源,宣誓行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并散发着神圣的力量,宣誓者因此受到道德和良心的约束,但宣誓的行动效能在特定情境下会有不同指向.16世纪上半叶,英国亨利八世政权利用宣誓实施和强制推行宗教改革,而英国人民也通过宣誓反抗、抵制、否定、默许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中宣誓的核心地位、运作机制和莫尔拒绝宣誓行为的心理进路,可以透视宣誓在近代早期英国公共生活领域的政治意涵.

    宣誓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托马斯·莫尔良心

    复杂性:大变局时代的公共行政研究范式

    张贤明张力伟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变局时代的公共行政研究经历着深刻的范式转换,复杂性理论是新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复杂性包括情境复杂性、个体复杂性与集体复杂性,治理领域的复杂性管理是复杂性下公共行政研究的核心内容.复杂性下的公共行政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复杂系统、棘手问题及其解决、行动者集群、自组织涌现特征等.沿着复杂性理论,未来的公共行政研究应秉持系统思维的观念,重视知识协同的作用,使公共行政在大变局时代更具适应新环境新问题的能力.

    复杂性理论公共行政复杂性管理复杂系统

    行政区划调整与基层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区界重组的证据

    韦欣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行政区划承担着合理划分基层治理单元的职责,影响着基层治理的边界、资源和效能,直接关系着基层社会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建设.区县的"区界重组"作为政府调整空间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中能起到何种作用?为回答这一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区界重组数据,发现区界重组能通过边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界重组通过强区县帮扶弱区县,实现区县一体化增长的协同效应.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基层行政区划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深刻的关联性和传导机制.

    行政区划调整区界重组区域协调发展帮扶效应基层治理

    中国特色对口支援的激励机制研究

    汪波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对口支援机制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凸现中国制度优势的制度安排,构成了柔性激励与强制性激励互补、外生激励与内生激励相融合的复合激励体系.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同体文化构成对口支援机制的精神底蕴与柔性驱动力.强制性激励基于单一制国家结构,通过政策工具激励与权变复合型组织架构,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对口支援使命.韧性激励通过国家的正向政治激励与互惠互利的隐性合约,形成内生可持续、自运转的对口支援结构.三重激励通过互补融合产生系统效应,形成内外刚柔融合的驱动合力,进而形塑具有差异性的对口支援治理网络.

    对口支援机制柔性激励强制性激励韧性激励

    慈善组织内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间的张力及其消弭

    赵春雷
    14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独特的文化场域的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内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张力.这一张力由慈善组织内部正式与非正式权力互侵对方领地所致,表现为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力的挑战,其本质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竞争,在慈善组织内部造成合法运作与非法操作混杂,进而导致慈善组织难以规范运行,并损害了公共利益.为消除这一张力,政府应在宣传现代公益理念、塑造人们公益精神的基础上,引导慈善组织厘清并稳固正式与非正式权力间的界线、建立更有效的正式制度执行机制、抑制非正式制度的消极作用,实现慈善组织内部制度体系的优化,保障慈善组织规范运行.

    慈善组织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张力

    从反贫困转向反脆弱性:江苏省扶贫开发的实践逻辑

    唐文浩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扶贫时代,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无缝衔接,已成为贫困治理的重要现实课题.从反贫困转向反脆弱性客观映射出未来贫困治理的实践行动面向.基于江苏扶贫以及金融扶贫发展历程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扶贫实践必然面向三个重点:一是以实现市场化为根本,为全体大众树立市场参与意识;二是实现普惠制帮扶,为全体人民,尤其是低收入弱势群体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三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反贫困反脆弱性风险冲击市场参与意识

    "联结生活"视角下社会工作的职业与薪资——助人服务"购买"中的社会性与国家性

    杨锃莫佳妮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职业,社会工作的标志在于通过专业助人领取薪资.领取薪资使社会工作者区别于志愿者.但社会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助人职业有别,通常无法要求服务对象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在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级阶段,社会工作的薪资从何而来,成为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泽利泽立足人际交往关系与经济互动的视角,对考察社会工作职业特性和薪资问题极具启发性."联结生活"的视角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到助人关系与经济关系共存的可能性.社会工作为实践社会正义承诺,达成社会福祉目标,并不必然与经济交易断绝联结;政府标定社会福利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也不必然导致社会工作的"去社会性"."联结生活"提供了使社会性、国家性与经济因素产生叠加与融合的可能路径,从而达成对助人服务更有意义的购买.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是探索并实现社会性与国家性相统一的可能路径.

    社会工作薪资职业联结生活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