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评估悖论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源

    杨立华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估是管理的重要形式.从评估中性理论来看,在管理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评估的积极方面,也要认识到其消极方面,尤其要关注评估悖论问题.评估悖论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在评估中出现的妨碍评估本来目标或目的的实现,并使评估出现相反和矛盾情况的现象.评估悖论的主要表现有九种:评估促退、评估降效、评估自伤、评估保旧、评估逆选、评估错控、评估集权、评估卸责、评估异化.导致悖论的主要根源也有九种:评估认识误区,领域泛化,主体错位,对象或客体误区,用途误区,价值取向偏差,体系、机制、方法和工具局限,环境不适,形成评估利益集团.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评估重塑,尤其需要重新系统性地认识和重构评估边界.

    评估评估悖论评估边界评估重塑绩效评估

    新安全格局下的应急管理体系:方向、意涵与路径

    朱正威赵雅
    13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终伴随着发展与安全两大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应急能力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从"应急管理体制"到"应急管理体系"再到"大应急"体系,体现了从部分到总体、从"单兵突进"到韧性治理的转变.可以说,新安全格局下的"大应急"体系的本质,正体现在"体系"的韧性上,构建"大应急"体系就是提升安全韧性.要坚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使命担当,在"大安全"范畴下,统筹各项应急管理对象、过程、主体、策略,构建总体的、协同的、功能的、智能的、变革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已具雏形,但仍面临体制机制有待健全、运行转换不够灵活流畅、应急协同尚需加强等问题.从韧性治理出发,需要增强应急管理的结构韧性,提升其功能韧性,加强其保障韧性,以构建更具韧性的应急管理体系.

    新安全格局"大应急"体系韧性治理

    法律科技化解个人信用风险的困局及其突破

    许多奇
    14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运用法律科技化解个人信用风险既关涉传统金融法治议题,又涉及金融科技应用中可能面临的立法、司法与合规衔接等前沿问题.对于这类新型困局,大致有三重维度值得讨论:催收与反催收的市场乱象,引发对银行合规风险防控机制源头治理的反思;法律科技助推司法效率大幅提升,引起正统法治主义者的质疑,推动私力救济朝公力救济转向;以这种转向为正当性基础,法律科技赋能个人信用风险化解的合法性也需补强.法律科技处于效率与公正的平衡点上,其化解个人信用风险的关键在于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维护法院的公平裁量权,并坚持数据科技伦理法治化道路.

    法律科技个人信用风险司法效率智能化限度

    元宇宙信息传播中"算法圈养"的伦理反思与治理维度

    梁伟亮杨东
    16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信息传播中的"算法圈养"现象应予重视.用户在使用智媒平台时,以数据为内核驱动的算法推荐会营造出虚拟与现实交往融合的情境,算法操纵和数据控制的叠加使"算法圈养"用户成为可能.用户困于信息茧房进而认知固化只是表层现象,基于人的发展理论,算法将用户的社会关系物化,并对其进行数据剥削更需要进一步关注.技术的过度加持使人的主体性无法保障,对人的物化和商品化、圈群化和等级化以及肆意的价值剥夺是其主要表现.应在现有法律体系基础上,将平台、数据、算法纳入治理框架,推进对算法的综合治理,实现三元融合的治理格局.

    元宇宙信息传播人工智能伦理算法算法圈养

    道德、情感与苏格兰哲学批评学派的美学

    吕洪灵
    17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18 世纪苏格兰启蒙哲学家们开拓并丰富了近现代美学探讨的话题与范畴.以哈奇森、休谟及埃里森等学者为代表的苏格兰哲学批判学派在美学思想上相互勾连,形成以道德与情感判断为特征的美学批评.基于时代和本民族发展的需求,他们热衷于对人性道德的探讨,在研究理路上尊重科学理性,将道德哲学、情感认知与美学思辨三者密切联结起来.其研究注重人的主体性感受,将趣味作为审美讨论的重要对象,讨论趣味的标准、同情的作用、想象的属性与运作,以及美与崇高等近代美学的内容.他们的论争具有同质性也有差异性,体现出苏格兰哲学批评学派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促进了审美哲学的发展.

    苏格兰哲学批评学派美学道德情感趣味

    马克·布洛赫与比较史学的发展

    毕云
    19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史学研究作为一种早于年鉴学派诞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经马克·布洛赫的发扬而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马克·布洛赫去世后,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反思中精进,并与公众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当代中西方学界不乏运用比较史学研究方法的史学著作,其中既有理论维度的锤炼,也有实践维度的新尝试.尽管诞生于西方,但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同样意义重大.

    比较史学研究马克·布洛赫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

    建阳刻书创意研究

    宋文文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建阳书坊以营利为目的,形式创新与广告宣传一直是建阳书商营销的惯用手段.建阳书坊主在书业广告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断推陈出新,在刻书形式上,都展现出极高的创意,为读者提供方便,以新颖的形式吸引读者.因此,建阳书籍广告成为古代书业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本文将此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宋元明时期建阳刻书的创意性,总结建阳书业对于今天的重要启示.

    建阳刻书创意文化传播

    Abstracts

    213-216页

    稿约

    《学海》编委会
    封2页

    《学海》引注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