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权力、责任与逻辑

    陈远星陈明明
    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以自然权利论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政治理念的有限政府理论,把政府看作是一种对自由市场和公民自由构成威胁的"恶",主张以宪法和法律限制政府的活动边界,是一种消极政府论的学说.有效政府的政治理念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革命理论,通过对国家的根本改造,从而抽掉政府之"恶"的经济和阶级根源,在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在承认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性的前提下,主张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一种积极政府论的主张.有效政府的根本特征是回应性和责任性的统一(权责一致),前者体现了政府权力的有效行使,后者体现了政府的有效履责,政府负责反过来就是社会对政府的可问责性,政府的规模和效能以回应性和可问责性为基础.支撑有效政府"权责一致"的根本逻辑即人民中心主义,有效政府因为受制于人民中心主义,其回应性和责任性被视为政府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政府好坏的根本标准.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实践表明,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巨型体量和规模的压力、民生和治理的迫切需要、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巨大挑战等等因素,政府实际上担负了近乎无限的责任,这对有限政府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而对于有效政府则是国情和治理的必然要求.

    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权力与责任代表制政府

    政治权威:一项基于西方政治思想与历史的考察

    陈肖生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和社会生活等非政治领域的权威,是一种建立在需求基础上、以尊重为实现的心理机制,本质上反映"能力—需求"的社会关系.权威的这种碎片化和潜在性的特点使其难以直接引入政治领域.罗马共和国以神圣化的政治奠基事件作为基础,通过塑造对政治传统的尊重信仰确立了独立于权力、强制力的古典政治权威范式.面对传统解体和个人主义成长的现代社会境况,霍布斯以"代表—授权"理论为基础建构了新的现代政治权威观念.这种新的权威观念失去了独立的地位,变成政治权力赢得权力对象服从的一种品质,而无论这种服从的基础是什么.传统上以人内心尊重的情感或信仰为标志和实现机制的权威观,转变成我们现代人所体验到的为了理性长远利益以法权义务来规约外在行为的观念.

    政治权威权力尊重奠基代表

    论智库生产中政治与科学的背反关系及耦合路径

    刘伟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与科学的背反关系是贯穿智库生产过程的一种结构性矛盾,不仅造成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两大目标的扭曲,也衍生出诸多价值冲突和行为失范问题.当前,面对来自政治的热情邀请,新型智库要保持独立身份和科学本色,处理好技术赋权与决策民主的关系,助推"政策知识市场"的健康成长,促进政策过程与政治过程相向而行,加快政策共同体建设和助推政策网络优化,将政策生产的专业性与公众参与的民主化目标统一起来.为此,要深化行政决策体制改革,为新型智库参与政策过程释放空间;健全和完善新型智库运行机制,提升智库内部治理能力;彰显新型智库知识生产、传播的社会化优势,营造公众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的氛围;发挥新型智库在体制性整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知识、思想与技术合作生产的连接点与转换器,为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目标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政治科学智库生产耦合

    居住空间、资产载体与权利凭证:住房三重性探讨

    吴开泽范晓光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房在物理属性上是具有居住功能的居住空间,在经济属性上是具有消费和投资功能的资产载体,而在社会属性上是享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凭证,也是社会交往的符号和社会和谐的要素.在传统的福利住房体制下,住房强调居住属性而忽视了经济属性,是形成普遍住房困难的重要原因.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后,住房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住房成为家庭投资和财富累积的重要载体.居民经历了从关注居住空间,向更加注重产权归属、资产累积和社会权利的转变历程.当前住房分化呈现居住空间分异、住房资产极化和社会权利分割等特征,未来政府应基于住房三重属性从多维度优化住房制度.

    居住空间资产权利凭证住房制度

    减负与校外教育不平等的扩大——基于意外性后果的理论视角

    李路路王元超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基于意外性后果的理论视角,探究减负政策对校外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减负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具有负功能的意外性后果: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扩大了不同社会群体或阶层之间在校外教育领域中原本就已存在的不平等.对社会结构性限制的忽略,是造成这种意外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社会结构性限制条件下,行动者基于其能力与目标的理性选择使得校外教育不平等的扩大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任何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重视具体的、无处不在的社会结构限制及其潜在的意外性后果.

    减负校外教育不平等意外性后果

    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再认知与实践反思——基于文化公共物品的视角

    张帆邱冰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的文物保护视角下,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误区常被简单归咎于地方政府、遗产主管部门的行为失误及保护体系的失效.借助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理论,本文以文化公共物品的视角观察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包括纯度、特性以及供给与服务的结构关系;以此为原理,在分析"文化关系的消解与遗产的标准化产品制造"这两个实践误区的基础上,揭示了产生误区的深层根源: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供给与服务的结构关系在不同阶段与层次上被隐性解构.本文总结了以文化公共物品定义大运河遗产属性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对保护经费紧缺、外部经济性计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遗产保护大运河属性分析文化公共物品外部性

    地方性自救:清末霍乱疫情中的士绅实践——以温州为例

    刘玉山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2年霍乱大流行是清末较为惨痛的公共卫生事件,受国内外形势影响和医疗条件制约,清政府难以有效组织地方抗疫.士绅作为地方有影响力的群体,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极自救.部分士绅悲天悯人,开设医馆,实践治疗瘟疫的验方,以非正式方式影响地方事务,缓解民众疾苦.作为基层国家权力的重要补充,士绅阶层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当下我国的地方社会治理实践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瘟疫清末温州日记士绅阶层

    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可转债实践的适应及调整

    李燕方彦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转债具备股与债二重性质及优势,有限责任公司可转债发行、转换与交易实践对其人合性、股权结构及股东权益等产生重大影响,以《公司法》为代表的可转债规则有必要对此作出回应.本文通过对我国可转债发行主体及定义规则的盘点与梳理,提出《公司法》应明确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行主体地位;其次提出应构建完备的有限责任公司可转债股东优先权制度,在不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维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保全原股东出资比例及价值,平衡公司、股东、债券持有人三方利益,减少可预期冲突与纠纷.

    有限责任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优先认购权优先购买权

    《民法典》第499条悬赏广告要约定性的合理性——基于意思自治原则的观念更新

    汤敏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争由来已久,《民法典》的颁行也并未使之平息.争议的焦点有二:完成特定行为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以及其不知悬赏广告内容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并非要约说的理论弊端,而是单方行为说论者善意的误会.(1)完成特定行为并非承诺行为,仅使完成人具有承诺的权利,承诺的内容在于是否接受报酬.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产生报酬请求权.行为能力欠缺者可以享有承诺和请求支付报酬的权利,而权利之行使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2)完成特定行为之人不知悬赏广告内容时,两种学说实际效果相同,法律效果趋同.悬赏人基于诚信原则负有告知的附随义务,并因义务违反而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这对完成特定行为之人的利益保护并非不利.要约说的合理性在于报酬请求权的产生由完成特定行为之人自主决定,而非由悬赏人决定,这体现了立法者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高度尊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价值的大力弘扬.

    悬赏广告单方行为要约承诺意思自治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口袋化"的体系症结与限缩路径

    许晓童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口袋化"的根本症结在于,监管者力图通过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解构为与银行业间接融资运营模式无关的事实上的直接融资行为,并通过套用现有的直接融资的规制标准,将其打造为直接融资监管的兜底性罪名,从而形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一般罪名、擅自发行股票及公司、企业债券罪为特殊罪名的全方位融资准入监管体系,其本质是将融资准入的既有监管逻辑和标准直接延展至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市场.借鉴经济学的研究结论,民间借贷虽有监管的必要,但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的二元性决定了必须构筑独立的民间借贷刑事规制标准.此外,门槛过低、名不副实的罪量标准也是本罪"口袋化"的重要成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融资准入民间借贷正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