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越求职"独木桥":大学生职业准备困境与破局路径

    徐晓丽丁晓蕾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加速社会将劳动力市场推向了"竞速"发展的状态,使社会、家庭和个体身陷竞争旋涡,加速逻辑成为一种主导大学生职业准备的逻辑.大学生职业准备包括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职业探索三维内涵,在"社会-家庭-个人"压力传导下,呈现出职业心理层面上的趋同化的"上岸"思维、职业能力层面上的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探索层面上的个人职业规划不足等问题.为打破大学生职业准备困境,需要积极应对加速社会的变化,深化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回归教育本真价值,营造良性的教育环境;调整个体认知体系,理性规划职业道路.

    大学生就业职业准备就业意愿加速社会

    中美比较视野下个人破产制度建构中教育贷款免责问题分析

    冯莉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贷款应否被纳入个人破产免责范围备受争议.受美国影响,我国学者多认可教育贷款不应被免责.在美国,对体量庞大的教育贷款适用免责必然会冲击金融系统,这是其严格限制免责的根本原因.不过,此举给学生债务人带来了沉重压力,美国政府曾多次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免除部分教育贷款,但此种手段的合法性备受质疑.我国助学贷款的总体情况与美国不同,应允许对教育贷款适用破产免责.我国可通过设置较高的个人破产条件、规定免责考察期、确立助学贷款优先受偿地位、构建刑事惩罚体系等路径规制潜在的破产免责滥用行为.

    中美比较教育贷款个人破产破产免责

    论行为外观主义视角下的破产原因法律制度构建

    常柳溪赵威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一的财务外观标准会导致实践中对破产原因的认定出现分歧,应当将行为外观标准纳入考量范围,审查其是否有破产行为及其真实性.目前我国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只对债务人是否具备破产原因作初步认定,会弱化对债务人破产不当行为的审查.应当强化破产听证程序,降低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的发生概率,并对破产无效行为溯至破产申请受理前的法定期间.应利用好破产的前置程序,促使债权人积极行权,调动债务人的应诉积极性,并设置专门的破产服务机构,整合行政权与司法权,减轻社会负担.

    破产原因破产法破产行为行为外观主义

    银发之困:城市低龄老人家庭劳动同社会活动的关系研究

    刘洁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城市低龄老人的养老实践是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题中之义.低龄老人的公共属性体现在家庭劳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单一的活动理论或脱离理论无法对二者及其关系做出合理解释.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对家庭劳动表现出体谅与无奈相混杂的态度,他们的社会活动则具有熟人连带和"短近同"两个特征.家庭劳动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在于时间的剥夺,低龄老人通过竞合、取舍与矛盾的策略来平衡二者冲突,并且社会活动能通过锻炼身体和调剂心情的方式反作用于家庭劳动.建议动员社会资源,减轻老人的照料负荷,促进老人的社会活动.

    低龄老人家庭劳动社会活动

    澳门劳工政策的发展:雇员保护视角

    娄胜华唐纯林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工政策是政府为保障劳工权益而制定的政策.澳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劳工政策,经过回归后的发展,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劳工政策体系,并在雇员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考虑到澳门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对比内地以及国际标准,澳门劳工政策对劳工的保护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澳门特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强劳工保护意识,从优化福利政策类型,加强弱势就业群体的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政策加以完善.

    劳工政策雇员保护澳门

    国家发展的中国逻辑——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视角的新解释

    殷冬水
    14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是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国家发展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学界对当代中国这一超大规模国家发展研究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范式.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事实,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理论范式更具解释力.当代中国发展可从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这一视角来解释.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观中,促进发展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党和政府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将促进发展作为其工作重心,创新和优化国家的发展理念,发挥国家规划、举国体制和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促进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观之所以能引领当代中国发展,是因为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倡导国家引领驱动发展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是行动主义的、务实主义的、与时代同行的.中国共产党发展观有效地解释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观念逻辑,为破解当代中国发展之谜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向.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当代中国国家发展

    工具理性下的改革悖论——以中国古代考课制度为中心的考察

    陈若凡柴宝勇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功绩赏罚、品绩结合、行能为先、岁月序迁、由上而定五个阶段,呈现出"改革悖论"的现象.时间维度上,中国古代考课制度在制度建设与制度运行间呈背向逻辑,制度的结构与程序越是完善,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制度效能越会降低,直至完全趋于僵化.文章立足于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下的工具理性视角,分别从考课制度运行过程中君主的行为逻辑、文官的行为逻辑与君臣间关系的逻辑三个角度加以阐释,探索"改革悖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从而为当代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镜鉴.

    考课制度改革悖论工具理性绩效考核

    论数字时代的轻罪治理

    胡铭杨云皓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为轻罪治理带来了重要契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犯罪预测预警、法律监督及非羁押措施执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轻罪防控的前置化、智能化与科学化.数字时代的轻罪治理体系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信息共享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为方法,以体系化构建为目标.完善轻罪治理体系需要构建兼具预防、惩治与教育矫治功能的立体化体系,依托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化转型,并强化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使轻罪治理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从"治罪"向"治理"的深刻转变.

    数字时代轻罪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借新还旧"担保规范的反思与重构

    龚家侃张建文
    17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新还旧"担保规范的目的是保护担保人的利益,但实务中一直存在"借新还旧"概念外延过窄、以贷还贷主观合意难以证实、规则解释与适用偏向于债权人等担保人免责抗辩困境.这些困境的成因是现有规范的价值判断失当、解释选择失实与法律方法失灵,故应当对现有规范予以重构.担保人免责的规范基础应当是重大误解制度,而非通说认为的欺诈.重构的"借新还旧"担保规范应以《民法典》第147条为依据,免责抗辩是否成立不受担保人过失与债权人过错的影响.

    "借新还旧"以贷还贷担保人抗辩重大误解

    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的证立及制度建构

    屈然
    184-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私密信息不仅承载着人格尊严、人格自由的人格利益,也承载着可被商业化利用的财产利益.《民法典》第993条"许可使用条款"中的"等"字措辞为私密信息的商业化利用提供了规范依据.除私人生活安宁外,对私密空间、私密部位和私密活动的商业化利用,本质上是对其所表达的私密信息的商业化利用.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会对隐私权制度、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人格要素合理使用规则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应明确私密信息商业化利用的法律属性,调整私密且敏感个人信息商业化利用的限度标准和场景化应用规则,以实现现有立法与私密信息商业化的互动融合.

    私密信息隐私权人格权人格要素商业化利用许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