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爱好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

孔祥科

月刊

1003-1286

xwahz@sina.com

0371-65795932 65795931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

新闻爱好者/Journal Journalism Lover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新闻爱好者的上半月大众版”,是河南省唯一公开出版的新闻学专业杂志。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通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和经验、培养新闻人才、宣传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和先进人物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的方针,突出“权威性、思想性、针对性”。办刊宗旨“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传递信息、普及知识”。栏目有本月评论、特稿、新闻记者、新闻故事、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网络传播、封面人物、报海钩沉、采写编、语言文字、序与跋、办报经纬、大河上下、通讯员园地、广告探微、随笔、新闻与法制、新闻大学、声屏世界、国际新闻界、党政论坛、形象与风采等。读者对象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传播时代个人位置信息的风险面向与保护逻辑

    黄先超李青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智传播时代与公民生活高度链接,个人位置信息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治理价值日益凸显,但其保护和利用却面临充当监视资本主义新利器、公私权力的异化以及权属不清等新型风险.在保护逻辑上,应该以个人位置信息保护法律规范体系为核心逻辑;把个人位置信息纳入"个人信息权益"涵摄范围更有利于实现保护和利用;坚持法律文本中的原则性规定等举措,是做好数智媒体传播时代个人位置信息保护和利用的基础逻辑.

    数智化传播位置信息信息保护

    粉丝经济视角下粉丝—偶像认同机制研究——基于身份关联理论

    滕卓奇王岩峰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粉丝经济与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认同与消费的关系,而鲜有文献分析粉丝如何对偶像产生认同.从身份相关性理论切入,研究粉丝与偶像如何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结合为一体,辨明粉丝对偶像认同产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和以往文献关注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信任、评价不同,聚焦于粉丝本身的身份及身份认同,填补在认知层面粉丝—偶像认同相关研究的空白.

    身份关联身份认同粉丝经济

    "大马新观"视域下的新闻实践教学改革

    王君超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马新观"是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超越专门的马新观课程的局限,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包括西方传播学在内的一些理论进行辩证的分析".实践性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新闻实践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升华对马新观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与采访,思考如何用马新观回应时代的挑战,而非仅从"从理论到理论"式地提供阐释.解决新闻院系实践教学未能做到普遍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关键,在于运用"大马新观"的理论优势和媒体融合的实践创新优势,打破"实践教学无学"的谬论.

    马新观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媒介批评

    论焦裕禄精神的生成机制

    唐贤秋高旭旭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裕禄精神不是偶然生成的,而是有其实践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以及诸多动力同频共振的生成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是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实践种子萌芽;新中国工业化建设高潮的具体实践,是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实践培植;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践舞台,是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实践升华,这些因素构成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实践机制.焦裕禄精神也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还是诸多动力同频共振的结果.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动力,伟大建党精神引领的精神动力,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动力,以及舍小我成大我的内生动力,这些动力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焦裕禄精神生成的动力机制.

    焦裕禄精神生成机制

    主场外交视阈下中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黄硕李金哲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场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广泛开展主场外交活动,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方案,在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对外话语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持续推进主场外交视阈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须在筑牢国际传播能力基础上创新优化、扩大影响,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建设的发展活力与后续动力,发挥好其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积极作用.

    主场外交国际传播效能国际形象提升路径

    "细菌"概念的中国化传播——以《大公报》疫情报道为例

    李秀云曹芳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近代主要通过大众报刊的传播,逐渐被国人熟悉.在传入之际,时人结合旧有知识体系将细菌理解为一种"由气化生"的有毒的虫或微生物,渐渐称之为"疫虫""瘟虫"等;随着重大疫情期间卫生知识的传播,民众逐渐接受了"菌"的存在;进而接纳并灵活运用"细菌"这一全新表述.现以近代《大公报》三次疫情报道为例,考察细菌概念的中国化传播,这是我国国民接受现代医学概念的典型过程,改变了国人传统的疾病观念,促进了现代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细菌《大公报》中国化传播

    近代上海舞台艺术史料分类及其传播特点——基于《申报》的考察

    王鹏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报刊是近代文化事象的重要承载,通过新闻报道、广告宣传、文艺述评等方式,对文化社会拟态环境进行复现,重塑历史语境中的艺术想象.聚焦1872-1949年间《申报》的上海舞台艺术史料,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具有中西并重、雅俗共赏、通俗多样等特点,折射出文化博弈下的艺术繁荣.作为新闻史料的报刊,在构建"社会景观"与还原"历史想象"中,具有重要价值.

    《申报》舞台艺术史料传播特点近代上海

    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的逻辑与路径

    宋立杨静蔡爱芳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需放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宏观叙事的逻辑中去考察,围绕"谁在记忆""记忆什么""如何记忆"三个核心问题,可以将"Z世代"作为叙事主体,将黄河故事的数字化经典文本当作记忆内容,将青年网络文化消费规律当作如何记忆的准则.遵照"梳理—继承—发扬"的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介资源与优势,依照新媒体文化传播的规律展开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的行动.

    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逻辑路径"Z世代"

    5G环境下"出版3.0"模式初探

    王杨柳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逐步迎来5G时代,大众开始关注5G能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革新改变,正在经历与新兴高端技术全力磨合的出版业同样陷入关于出版模式的思索,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属性的5G将如何重新构造出版模式?出版业和出版人应如何抓住这一先进技术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5G时代又将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新兴阅读体验?运用前沿技术提升内容品质,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出版领域向新阶段迈进,这将成为5G时代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5G技术出版3.0阅读市场

    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与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1948-1956)为例

    何贝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8年到1956年的《人民日报》积极传播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人民英雄形象.《人民日报》根据群众史观重新定位了英雄形象,从多元主体、精神品格两重维度建构了英雄形象的谱系,从宏观的社会变化和微观的个体调适展现了英雄形象的流变,巧妙地推动了英雄形象的联动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的黏性.《人民日报》关于英雄形象的叙事表达和传播策略作为重要典范,廓清了对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形象的思想迷雾,为新时代党报塑造、传播英雄形象提供了借鉴.

    群众史观英雄英雄形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