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记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吕怡然

月刊

1006-3277

xwjz@wxjt.com.cn

021-62791234

200040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新闻记者/Journal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闻工作刊物。旨在推进新闻改革,促进新闻界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时代传媒规范理论的困境、迭代及转向

    吴静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媒规范理论面临新一轮的检验和拷问,如严重的政治路径依赖难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求异"的研究心态回避全球化思维,诸多规范准则面临概念危机等.本文主张重新审视早期传媒规范理论的研究视角,重新检验理论的前提和相关假设.一方面试图重申规范理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探寻规范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剖析规范理论内容迭代的基础上,认为规范理论在范式层面从新闻范式转变为新闻与媒介的融合范式,在伦理层面从规范伦理转向元伦理.以一种"去新闻化"的思维构想规范理论,弱化新闻业的中心地位,将新闻业理解为更大的媒介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先验地将规范理论局限在新闻行业内部,如此才能从规范理论的母体中孕育出超越传统规范理论的新的数字新闻与媒介伦理.

    新闻伦理媒介伦理规范理论平台

    政务新媒体融合转型中的"科层惰性"、创新困境与在地调适——基于A省消防全媒体中心的参与式观察研究

    马丽丁娜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新媒体的融合转型不仅受到环境变迁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原有规制和历史路径的形塑.研究发现,内嵌于政务系统的政务新媒体组织仍处于"科层制"结构的制度环境之中,原生科层组织携带的公共性、等级性、稳定性等"惰性"要素,与融合转型过程中平台化、弹性化、个性化等"创新"要素相互缠绕,使其在组织战略、组织执行、组织文化三个层面产生冲突博弈.选择"做政务服务"还是"做平台媒体"、选择"线性节奏"还是"弹性生产"、选择做"求稳"的公务员还是"创新"的记者,是组织在地实践时遭遇的具体困境.

    政务新媒体组织惰性科层制媒体融合组织调适

    元新闻话语:一个理解新闻业变迁的中层理论

    李拓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新闻话语正日渐成为学者们洞察新闻业变迁的重要理论资源.元新闻话语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肯定了新闻业的变化属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新闻业缘何"液态"、洞察"液态"表现,以及思考"液态"意义的理论工具.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本文审视了元新闻话语这一新闻学中层理论的诞生背景、研究逻辑与研究议程,以及中国语境研究者对该理论的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新闻理论元新闻话语中层理论新闻研究

    国家规制与媒体创新:挪威公共服务广播电视体制研究

    陈红梅
    4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挪威个案研究探索国家规制权力与媒体创新能力的关系.挪威在媒体商业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力图通过政策干预,使服务公共利益成为媒体行业重要的意识形态,塑造了挪威特定的媒体行动规范.双轨制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体制将公共媒体置于竞争环境中,成为推动公共媒体持续创新的重要机制.在市场化力量的作用下,公共服务作为制度要求被转化成商业媒体的内生需求,商业媒体和公共媒体不仅是竞争者,也是共同环境中的互补者.公共媒体需要竞争市场合法性和引领创新,从而整体上提高了商业媒体的产品质量,并共同增强了挪威媒体的国际竞争力.

    广播电视挪威国家规制媒体创新传媒制度

    超越"新旧媒介"框架:数字物质主义对再中介化理论的概念重构与范式转换

    洪婧茹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间形式互动在数字技术环境下日趋频繁.然而,对于这类媒介边界被穿透,从而进行形式迁移的现象,既有研究未能阐明其发生机制."再中介化"等基于诠释学的理论路径关注主体的感知体验,对媒介间参照的构型实践进行了认识论化的处理.本文结合物质主义视角对这一理论的重构,为数字技术对既往媒介的形式挪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经过研究范式的转换,媒介间互动机制从转型的线性因果变为多重反馈循环的动态层次结构.在媒介边界的迁移性实践中,社会技术回路进行的劳动和转换过程得以凸显.这引发了对于"新旧媒介"框架的反思,从关系主义路径出发,导向了"交互"的本体论维度:既有媒介沉淀的文化想象具形在人类设计使用行为中,与"新媒介"的物理属性相互作用,引发了整个中介网络的动态变迁.

    再中介化软件研究媒介间性数字物质性

    现代性的"生意":广播与近代上海都市商业文化

    李暄
    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民国上海商业广播,描述广播这一现代性的"生意"如何发展起来,同时这门"生意"又如何嵌入到上海的城市传播实践中,创造了何种新的城市文化形式.研究发现,广播电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组织形式,在城市引入、连接并绘制了新的商业图景:城市商业组织办广播,构筑了新的商业空间;无线电零售商结成收音机销售网络,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收音机市场;广播广告的诞生连接了商品、商家与听众,为城市大众塑造了新的消费体验.广播呈现的是一种"中介化"的现代性消费文化,物质媒介本身以及广播承载的广告与商品的声音,成为消费欲望的对象,铸就了一种新的都市文化与消费现代性的想象.

    上海广播现代性商业文化消费主义

    "避风港"内外"守门人"——中欧网络平台内容规制格局、模式比较

    罗斌宋素红
    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法领域,受"避风港规则"影响,欧盟和我国网络平台不承担普遍和主动的审查义务,均可称为"避风港"内的"守门人".在行政法领域:"主体责任"在我国延续并强化了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信息传播合法性的"保证"义务与责任,使我国平台内容规制远离"避风港"的"保证型模式"固定下来;欧盟名义上遵守"避风港规则",但要求超级平台进行事前系统性风险评估和纾解,对网络平台施加"勤勉尽职义务",所以其内容规制呈现"控制型模式".整体上,我国网络平台内容规制在民事与行政领域分别呈现出"避风港"内外的"双轨并行"格局;欧盟原则上遵守"避风港规则",但在行政法领域对平台有例外规定.上述两种格局或模式下对网络用户的侵害,在欧盟可进行诉讼外的多元救济和诉讼内的公法、私法救济,我国也应建立此类救济机制.

    网络平台守门人避风港规则主体责任数字服务法案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提升——推荐《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研究》

    蒙怡馨
    封3页

    2024新闻记者投稿须知

    《新闻记者》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