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廖兵

季刊

1004-8405

xws@gic.ac.cn

020-85231297

510650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市1122信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
查看更多>>《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8405;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36/TQ。自1993年创刊以来,已先后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办刊宗旨是反映纤维素科学技术成就,报道纤维素及其伴生物化学、物理、生物化学以及植物资源转化和利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研究新成果,评述国内外发展动向,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辟有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研究快报、工艺技术、科技简讯、广告之窗等栏目。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韧透明细菌纤维素薄膜

    周舟赵海雯韩志良李晶...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生物大分子,其纳米网状结构和高结晶度使BC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但较差的韧性和半透明性限制了其应用。通过以氯化胆碱/尿素(ChCl/urea)为增塑剂,采用简单浸渍法制备了BC/ChCl/urea复合膜。其中,ChCl/urea通过破坏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并在增塑剂与纤维素之间形成新的氢键,有效的将BC的断裂伸长率从 2。82%提高到 28。85%,同时保持 186 MPa的抗拉强度。断裂能也从 2。68 MJ/m3 增加到 43。52 MJ/m3。BC/ChCl/urea 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折叠性,透明度可达 92。4%。薄膜的透明度和柔软度在 30 天后保持不变。用BC/ChCl/urea复合薄膜作为近场通信(NFC)的基底材料时在弯曲和拉伸下仍能有效地传输信息,预示其在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基底材料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细菌纤维素增塑强韧透明薄膜

    基于细菌纤维素的导电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导电纸

    高璐聂子琪陈琳洪枫...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具有三维纳米纤维网络结构的细菌纤维素(BNC)为支撑基底,碳纳米管(CNT)或聚吡咯(PPy)为填充导电材料,通过原位生物培养复合制备导电功能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导电纸。采用了静态浅瓶培养、动态水平转鼓培养,以及氧化聚合法制备了多种BNC基导电功能复合材料,并对各导电复合膜的产量、宏观及微观(SEM)形貌、力学性能、结晶度、比表面积、导电性能等进行表征,探究最优的制备方式及反应条件,制备出性能优异的 BNC 基导电纸。结果表明,水平动态转鼓的发酵方式使得 CNT 的分布更均匀,动态制备的 D-BNC/CNT 复合膜的电导率随着 CNT 的负载量增加而增加,质量浓度为 1%(wt)的D-BNC/CNT复合膜的电导率(0。94 S/cm)约为静态制备的S-BNC/CNT(0。015 S/cm)的 62 倍。氧化聚合法制备的D-BNC/PPy导电复合膜,在浓度为 0。4%(wt)时力学性能(杨氏模量为 3。65 MPa)与导电性能(电导率为 0。14 S/cm)最优。D-BNC/1%(wt)CNT/0。4%(wt)PPy导电纸与市售的导电纸相比,导电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二极管的光亮强度更大),导电率达到 2。87 S/cm,并且具有超高的柔韧性。

    细菌纳米纤维素碳纳米管聚吡咯水平转鼓反应器导电纸

    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聚醚砜骨膜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要武杰张全超朱享波杨志伟...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膜作为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及膜内成骨过程中的核心位点,其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对大尺度骨缺损的修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模拟天然骨膜的结构和功能,将聚醚砜(PES)和羟基磷灰石(HAp)混合,通过静电纺丝制备HAp@PES静电纺纤维膜(HPES),然后通过膜液界面培养法与细菌纤维素(BC)复合,获得了具有微米―纳米结构的BC/HAp@PES(BC/HPES)支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该支架微米―纳米纤维交错分布,且HAp成功复合在微米纤维上。所制备的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在支架表面表现出良好的增殖和铺展能力,不仅如此,该支架还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诱导能力。因此,这种具有仿生微纳纤维结构且负载HAp的骨膜支架有望用于大尺度骨缺损修复领域。

    细菌纤维素微纳纤维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膜膜液界面培养法

    功能化细菌纤维素纳米晶复合聚氨酯医用抗菌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惠仪张栗杨丁蒙贺玮...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入医疗器械的感染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因此研究具有长效稳定抗菌效果的医用涂层对于医疗植入器械领域十分重要。本研究使用细菌纤维素膜片,通过粉碎―氧化法制备氧化改性细菌纤维素纳米晶体,并化学接枝阳离子化合物双胍制备获得新型纳米抗菌材料 NBC-BG,最后与聚氨酯(PU)进行复合制备了 PU-NBC-BG 医用抗菌涂层。通过多种材料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比例添加下涂层的结构性能变化,同时通过抗菌实验证明了 PU-NBC-BG 涂层具有优良且稳定的抗菌性能以及抗生物膜效果,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

    细菌纤维素纳米晶双胍长效抗菌医用涂层

    柔性MXene/壳聚糖/氧化细菌纤维素气凝胶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黎永盛陈春涛孙东平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和MXene为基底材料,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京尼平化学交联制备高灵敏、稳定的导电气凝胶。利用SEM观察了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并通过FT-IR、XPS、XRD等手段表征了气凝胶的化学组成及晶型。最后评价了复合气凝胶的压敏性能和人体传感应用。结果表明气凝胶具有较低的质量,其密度仅为 1。202 g/cm3;其能在 500 ms内实现对外力/自身形变的响应;在一定外力范围内,其电阻值在 8 000~2 000 Ω区间内变化;气凝胶对人体运动进行响应的同时还能区别出不同的运动状态。

    细菌纤维素壳聚糖京尼平导电气凝胶传感

    心血管领域的难点及细菌纳米纤维素的应用潜力

    王广飞李格丽洪枫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严重时需心脏冠脉搭桥等外科手术治疗。文中简述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及人工心脏瓣膜需求的急迫性以及细菌纳米纤维素(BNC)的特点,回顾了BNC在心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预测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细菌纳米纤维素因其形状可塑性、具有类细胞外基质的 3D纤维网络结构、高持水性、血液和细胞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潜力非常突出,为其今后在该领域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血管疾病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细菌纳米纤维素

    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传感器应用进展

    康昊林鲁南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细菌纤维素和水凝胶两种材料的优势,综述了功能性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功能化方法,介绍了原位合成法、异位合成法中的浸渍法、溶解再生法的原理、优缺点及相关研究进展。基于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可修饰性等诸多特性,总结了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在传感器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应变传感器、pH传感器和热传感器、电响应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最后对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细菌纤维素细菌纤维素基水凝胶传感器功能化智能电子器件

    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许春平吴攀刘远上苏海洋...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后卷烟的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和锥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卷烟包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卷烟综合包灰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15 µL的卷烟包灰值、灰度值最小,燃烧后卷烟灰柱裂口最少,颜色最白;添加 1。5%改性纤维素纳米纤维(MCNFs)15 µL的卷烟碳化圈宽度最窄。2)CNFs的浓度与包灰值和碳化圈宽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山药多糖浓度与包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罗汉果多糖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卷烟包灰性能的好坏是各个包灰指标综合的表现。3)对包灰指标进行梯度划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卷烟包灰指标综合性能得分,由结果可知,添加 1。0%CNFs 15 µL的卷烟包灰综合性能得分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包灰性能最好。

    天然高分子材料卷烟纸包灰性能相关性分析

    多釜连续溶解加料计算模型用于调控醋酸纤维素浆液固形分浓度

    张广瑜邹英亮赵凯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多釜连续溶解加料计算模型,用于测算不同生产条件对醋酸纤维素浆液固形分浓度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监测,表明在进入溶解釜之前掌握醋酸纤维素和回收浆液等主要原料的关键指标后,通过模型可预测目标浆液固形分浓度的变化,从而通过调整相应参数后有效稳定浆液固形分浓度,确保丝束总旦的稳定。

    连续溶解浆液固形分浓度醋酸纤维素回收浆液

    纳米纤维素在柔性电子器件的应用进展

    王春芬胡香玉庄晓莎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纳米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能出发概述了纤维素纳米基柔性材料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优势,重点介绍了纤维素纳米基柔性材料在电极、隔膜和电解质以及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中的前沿研究,展示了材料复配、化学改性、工艺改进等对电子器件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改进;同时介绍了纤维素纳米基柔性材料在传感器中的最新应用,对应变、湿度和pH具有响应的弹性体、气凝胶和膜材料的开发,以及传感灵敏度、耐环境性和相容性等的改善。最后展望了纤维素纳米基柔性材料的发展前景并总结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对柔性电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纳米纤维素柔性电子储能器件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