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论文集出版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孙春迪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论文集编辑出版是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桥梁.科技论文集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旨在展示科研成果,阐述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的论文集;为特殊的庆典活动而编辑出版的论文集;应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需要而编辑出版的论文集.然而,不论哪种类型的论文集,都可能存在原稿质量差、出版时间短、编校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科技论文集的出版质量不高.作者结合多年的编辑经验,在完整性、统一性、清晰度和规范性等维度梳理常见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编辑策略与建议.文章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科技论文集的出版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出版社应积极介入科技论文集出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与主编单位共同制定和明确征文的各项要求,组建专家评审组,并确立一套科学、公正、透明的审稿机制,以强化图书征稿和审稿工作;其次,主编单位应提前规划征稿工作,设定明确的截稿日期,并及时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出版社应建立一套编辑高效、合理、合力的工作方法,以确保合理的出版时限;最后,出版社应加大编校团队的投入与培训力度,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科技论文集的出版.这是提高科技论文集出版质量的有效路径.

    科技论文集编辑出版类型质量路径

    打造高价值图书的路径探析——以引进版心理图书为例

    廖岩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辑在出版工作中想要提供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需要掌握好五大平衡,打造高价值图书.以引进版心理图书为例,文章总结归纳了市场表现优秀和平庸作品的特性,对比分析了海外和国内版本在呈现方式和市场表现方面的异同,提炼出了跨文化适用的图书内容特性,识别了阻碍出版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以及不适宜出版的主题等.文章认为,为了打造高价值图书,编辑应当做到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平衡,根据作者背景确保专业性,根据内容写法确保通俗性,追求大众阅读、通俗易懂,同时也需科学严谨、知识性强.在确定书名时,要做到隐喻与直白的平衡,赋予其情绪价值,引发读者的购买冲动.提炼内容时,要做到启发性与工具性的平衡,既要有充分的研究、案例和故事,启发读者思考,引发读者共情,也要有实用工具、思想总结、逻辑框架,使读者在生活中下定决心作出改变.分析市场表现时,要做到现状与过往的平衡,剥去作者和过往作品的光环,回归内容本身,精准判断产品质量.进行本地化时,要做到接地气与普适性的平衡,讨论中国读者关心的话题,使读者在阅读中受益.只有做到这五大平衡,方能策划出具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作品,推动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需求.

    出版编辑心理图书五大平衡引进

    中小型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发展研究

    孙研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0 年底,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全面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这不仅标志着出版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预示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外部政策支撑缺失、内部机制体制不健全、市场适应能力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等多方面挑战,中小型出版社必须背水一战.文章首先分析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行业现状,指出中小型出版社面临的一系列发展困境;然后深入剖析中小型出版社陷入困境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突破困境的路径建议,即建立个性化的分类考核机制.文章认为,中小型出版社要想突破困境,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着手,找准发力点,深入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发挥最大价值.而建立个性化的分类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催发出版社的内生动力,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转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帮助其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小型出版社转企改制发展困境分类考核机制突破路径

    新形势下丛书策划出版探索与实践——以建筑类丛书为例

    王思源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丛书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出版社在某一方向的行业地位.建筑类图书受市场大环境影响,销量呈下降趋势.新形势下,建筑类丛书如何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编辑出版建筑类丛书的实践与经验,分析案例,对比研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将建筑类丛书分为政策类丛书和市场类丛书两个类型,分别阐述了其从策划构思、组织实施、编辑出版到营销推广的路径与方法.在策划阶段,丛书出版要以内容为核心、以形式为辅助.政策类丛书要从政策出发,强调社会效益;市场类丛书要抓住行业需求,保证经济效益.在组织实施和编辑出版过程中,政策类丛书要以主编为核心,借助行业专家力量,保证内容权威,装帧精致,高质量出版,注重收藏性;市场类丛书要做到团队分工明确,高效率协作,装帧简约,注重功能性.在营销推广阶段,传统营销和全媒体营销要相互配合,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政策类丛书要借专家势,积极邀请专家组织各类推广活动;市场类丛书要借平台力,在各个平台积极推广、主动推广.由此,通过完善的策划、高效的编辑出版和有效的营销宣传,打造出高质量的丛书.

    建筑类丛书政策类丛书市场类丛书策划出版

    基于邮件的科技期刊精准推送实践与策略优化——以《棉纺织技术》为例

    李舒婕杨家密王利
    22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扩大期刊影响力,文章针对目前科技期刊传播力不足的问题,介绍了期刊精准推送方式,包括嵌入式推荐阅读和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邮件推送,以精准推送平台对《棉纺织技术》专题论文进行推送实践为例;分析了精准推送平台的传播效果,提出了精准推送传播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邮件的精准推送平台大数据挖掘能力较强,便于传播交叉学科研究内容,推送方式高效便捷,邮件触达率和打开率较高,推送精准度高.但是推送中存在平台提供数据不充分,推送文章的引用周期长,推送效果难以评定和推送反馈较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科技期刊的推送中应将期刊自有数据库与精准推送平台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期刊作者库、审稿专家库和编委库,进行推送对象标签化,在采用精准推送平台推送时建立推送白名单,明确推送效果以便进一步优化推送策略.推送中应加强对科技论文的二次加工,顺应读者阅读需求创新推送内容.推送链接中应增加推送反馈调查表,提高推送反馈效率.此外,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运营人才支持是实现期刊精准传播的必要保障.科技期刊的精准推送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期刊的推送方式趋于多渠道融合,只有构建科学的期刊推送策略方能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科技期刊精准推送大数据媒体融合

    学术期刊媒体深度融合进路探讨

    张倩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术期刊媒体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形态、媒体格局、传播生态的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学术期刊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文章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认为积极把握新兴媒体技术为我国学术期刊转型发展带来的契机,以深度融合引领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并借助科学技术为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当务之急.通过解读国家相关政策,分析融合发展创新案例,系统梳理了我国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现状与成效,并从内容、技术、传播模式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其进一步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同时,文章揭示了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内容创新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技术研发、深化内容创新、优化传播策略等建议,旨在为学术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参考.最后,文章结合守正创新、精细运营、数智赋能等具体策略,从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元化传播渠道、打造融合出版产品等三个方面,阐释了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学术期刊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术期刊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整合传播高质量发展

    智媒时代学术期刊融合升级的特征及实践策略探究

    王晖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传媒界的"新宠",我国学术期刊也逐渐开始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融合升级探索.为此,深入探讨智媒时代学术期刊融合升级的特征及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采用举例论证法,分析人工智能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改变.第一,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学术期刊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前沿科研信息,内容策划更加便捷;第二,智能技术能够提升学术期刊内容的审核编校效率以及审核评价的公正性;第三,智能技术能够帮助学术期刊精准投放信息;第四,智能技术可以使学术期刊内容多元化呈现,增强学术内容的可读性;第五,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学术期刊打造智能型编辑部,实现数字出版的智能化发展.文章提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学术期刊的融合实践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平台再造,构建智能化的综合出版平台;人机耦合,构建养成型的智能编辑部;服务转型,打造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型期刊;体系重构,打造期刊矩阵式发展体系.文章探讨学术期刊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升级特征以及具体实践策略,旨在帮助学术期刊更好地拥抱智能技术,在智媒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人工智能学术期刊融合升级平台构建数字化出版

    共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视听艺术分析——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为例

    徐佳媛
    237-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等优秀纪录片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道路上跨越文化壁垒,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视听艺术呈现方式和手段也更加多元化.2023 年 10 月,央视推出的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进行全景回望,从基建、交通、能源、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就.为研究共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如何创新讲述中国故事,如何从视听艺术的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家形象,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进行分析,提出该片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特色:丰富生动的视觉语言、声画合一的听觉语言、多元化叙事策略.文章研究发现,各类新兴技术如无人机航拍镜头、可视化技术的创新运用丰富了视觉呈现,以及在融媒体语境下共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的变革,并总结目前此类纪录片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建议.

    "一带一路"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叙事策略《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名片》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独特的地缘文化属性研究

    姚笑璇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是反映特定群体文化的一种方式、媒介和渠道,当地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及异域景观使其在空间生产与空间叙事上有着其他地方民族电影难以媲美的优势.应借由云南独有的文化地理空间(地形、地貌、方言、人文景观)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经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入体会一个民族的生活、性情和灵魂.研究当前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地理因素不能仅仅作为影片的一种叙事背景,而应该作为一种叙事动力进入影片的叙事情节中.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紧靠云南当地独特的地缘文化,注重云南区域地理的写实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糅合类型元素形成新的地域美学风格.文章从云南自然地理、云南历史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源头开始探讨,以地缘文化为视角,探究构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地缘文化影像景观的可能.通过地缘政治学和电影相结合,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分析,探讨地缘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学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地缘政治学和电影学学科相融合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分析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性质,能够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提供新的可能.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地缘文化地理民族风情女性形象

    低线城市抖音达人营销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长治市为例

    刘硕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抖音短视频平台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兼具商业化属性,"本地生活服务"则是抖音商业化布局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在该业务板块涉及的产业链上,达人、网红、商家、第三方服务商是主要角色,达人探店带动团购订单转化成为主要的营销模式.相比于市场较成熟的一线城市,近两年来,低线城市也逐渐形成自身的业务圈层,商家的接受度与主动性逐渐提升,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文章以长治市为例,通过访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达人的概念、发展、运营主体与业务模式等角度出发,研究达人营销在低线城市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达人随着抖音团购业务的发展,有了不同于网红的营销特征,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区别于网红或"大V",达人在团购业务上更加专业和直接,且大多数为"素人",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团购订单转化效果好.从 2020 年抖音上线团购功能至今,达人营销在长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的佣金和分成模式也发生变化,同时随着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到业务生态中,达人营销趋于成熟.第三方服务商推动了达人的整合,服务更加垂直化、专业化.但是受到效果计算难、从业门槛低等因素限制,行业存在难以形成固定的定价标准、内容专业性与创造性相冲突等问题.

    抖音短视频抖音团购达人本地生活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