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都亳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理念变革与实践创新探究

    刘永霞刘嘉梦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如何树立和传播药都亳州的城市形象,成为提升亳州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亳州的地域特色和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系统梳理药都亳州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认为,药都亳州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应围绕内容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文化符号创新三大核心维度展开.在内容创新方面,亳州应更加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挖掘和创新表达,如发挥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优势,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开发新型中医药服务和产品,提炼具有亳州特色的中医药故事,使之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独特内容.在产业模式创新方面,亳州要构建新型中医药产业体系,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创新业态,如发展中医药旅游、建设健康养生小镇等,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相融合,拓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途径、扩大受众群体.就文化符号创新而言,要深挖亳州中医药文化中的符号资源,如传统方剂、药材图腾等,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城市标识和品牌形象,使之成为亳州城市的象征和记忆标签,助力提升城市形象的辨识度和传播力.

    药都亳州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变革实践创新

    新媒体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陆寿娣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迅猛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作为接收信息、社交互动和公共参与的主要平台,新媒体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廉政文化的传播特点与影响,探讨廉政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网络虚拟环境下廉政价值观的弱化、负面信息的扩散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包括利用新媒体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廉政信息的互动性和接受度;加强新媒体监管,规范网络空间廉政话语导向;深化公众的参与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线上廉政文化的构建与监督过程中.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教育、技术等多种手段,构建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的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实现技术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是新媒体时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关键战略的一部分.不断提升技术支持能力,将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为构建廉洁社会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基于新媒体特性,既要守住不发生网络廉政风险的底线,又要积极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实现廉政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并朝着构建清正廉洁的网络空间的目标不断迈进.

    新媒体廉政文化信息技术文化建设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廉政文化建设逻辑与路径优化研究

    李卓凡王鹏程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期实践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进行政策宣传、思想传播的重要抓手,其机制的畅通运行依赖廉政文化的有效传播.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与深化,新媒体传播打破廉政文化固有的传播模式,成为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在新媒体形态演化背景下,传播中心的解构、传播主体的赋权、传播路径的交错等变化,使得传统媒体时代廉政文化的建设方式与新媒体时代需求不相适应.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带来的多重挑战,将新媒体和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探究新媒体廉政文化建设的逻辑和路径,是新媒体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文章立足陕西廉政文化建设模式,从新媒体视域下廉政文化建设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剖析其特点与逻辑.研究发现,新媒体视域下廉政文化建设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从政策文件发布转变为内容推送、从单点递推转变为散点扩散、从静态传送转变为动态管理的"三转变"的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到一体的结合、创造丰富活泼的内容以及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多维传播渠道,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框架,可以有效拓展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效度和广度.另外,廉政文化建设依托新媒体及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创新传播内容与手段,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从而让廉政文化入脑、入心、入行.

    新媒体廉政文化建设逻辑特点有机结合

    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与创新路径探讨

    刘君琦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并提出创新路径,以提升短视频新闻的质量.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短视频新闻传播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其特点和问题.研究发现,短视频新闻传播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悍、碎片化、视听结合、冲击力强、感染力强、互动性强、参与度高、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信息真伪难辨、易造谣传谣、受众注意力分散、难以沉淀、盈利模式单一、发展瓶颈明显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创新路径:其一,加强互动,通过问答、投票、评论等方式鼓励受众参与,开展直播、话题讨论等活动吸引受众参与;其二,提升内容品质,坚持"内容为王",重视内容策划和制作,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丰富新闻内容的类型和形式;其三,拓宽传播渠道,积极拓展新媒体平台,入驻主流短视频平台,探索差异化传播策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其四,创新传播形式,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新闻阅读体验,开发个性化推荐算法,精准推送新闻内容;其五,整合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二次传播,扩大影响力,构建多平台联动传播矩阵,强化传播效果.文章认为,以上创新路径可以有效解决短视频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传播质量,推动短视频新闻进一步发展.

    短视频新闻传播特点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革探究

    贾天圆李芷萱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变革.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时代的概念,指出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多媒体融合等特点;然后分析传统新闻传播的流程与特点,并指出其优势与局限性;最后阐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革的表现,包括新闻传播速度提升、传播方式多元化、互动性增强以及新闻生产模式变革.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变革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同时对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与认知也受到了影响,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信息,对新闻实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更加强烈.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机构要适应新闻传播的变革,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革互动性新闻生产模式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转型策略探析——以《海峡都市报》为例

    陈燕燕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如何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高效融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媒体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近年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都市报社借助数字技术,致力于全媒体传播、大数据运营、智慧应用服务用户等创新实践,持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化、多元化转型.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研究当下有关媒体融合转型的文献资料和报道,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传统媒体的困境与机遇,并以海峡都市报社转型升级的实践为样本,从内容、技术、渠道、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探析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策略,以期为传统媒体重构传播力、重塑影响力提供有益参考.媒体融合转型要深度挖掘自身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经营模式,稳住发展根基;以内容为根本,以技术为驱动,持续输出优质产品,实现精准传播;转化用户思维,为用户解决问题,并逐步厘清自身发展思路;多元化拓展渠道,改造生产流程,实现纵深发展;完善制度设计,重塑组织架构,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持续争取行业报道话语权,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创收渠道.

    智媒传统媒体媒体融合转型传媒新业态

    新媒体时代地方教辅类报社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郭良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索新媒体时代地方教辅类报社面对多变的传媒环境,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文章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综合考察地方教辅类报社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发现,地方教辅类报社须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创建具有特色优势的栏目、凸显办报优势等,推进媒体融合.实现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和多形态的内容传播体系,涵盖从内容创作到发布、推广直至反馈的全过程,从而显著提升内容生产的针对性、深度和传播效率.文章认为,新媒体时代地方教辅类报社的媒体融合,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内容的多样化,还要强化与受众的互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同时,文章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融合发展措施,如明确自身优势、丰富表现载体、拓宽营销渠道、开发线上平台等,旨在为地方教辅类报社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方法,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新媒体地方教辅类报社媒体融合发展定位

    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及传播动因探究

    唐莹言鑫成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符号,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典型化等语言特征.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人际交往中惯用的一种语言载体,会给青少年的交流方式、思维模式、语言习惯甚至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为丰富相关理论成果、净化网络语言生态环境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文章综合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据爬虫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的网络语言使用习惯,深度挖掘青少年群体的文化体验和心理特点,最后归纳出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同时,文章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迷因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等,充分结合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和结构特性,从媒介赋能、迷因创作、主体需求三个层面深入理解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传播动因和在此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本质.文章以网络社交语言使用为切入点,分析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的内在特征和传播动因,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社交语言提供方向依据,以期更好地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空间氛围,为青少年建构和谐有序的网络社交模式.

    社交媒体青少年网络社交语言内在特征传播动因

    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俞晴晴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成为泛娱乐化现象盛行的重要载体.在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人们重视事物的娱乐价值,将追求流量暴利视为目标.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赋能和利益至上的多重影响下,网络泛娱乐化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作为在网络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有更高的包容度和接受度,深受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万物皆可娱乐"的价值理念,沉溺于外界为其建构的娱乐信息茧房中,容易摒弃严肃理性的思考,最终出现利益至上、颠覆情感认知、审美价值观异化、脱离理性思考导致主流价值理念边缘化等问题.文章研究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应对策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少年理性使用网络的能力;建立健全的青少年保护机制,规范网络娱乐市场;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有益的线下活动和社交;重视网络泛娱乐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等.文章旨在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抵制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消极影响,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网络泛娱乐化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对策研究

    地方媒体融合报道的应用与创新探析——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为例

    罗小灵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带来了传媒行业的一系列变化.2018 年,第 28 届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文章聚焦第 33 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作品《高级!广西云推出 100 秒平陆运河卫星实景 3D动画 全景式感受世纪工程》,分析地方媒体在融合报道中的策划与技术应用创新.该报道是广西日报社旗下广西云客户端在融合报道方面的一次成功尝试.在报道中,广西云通过多媒体手段,结合文字、图片、3D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受众呈现了生动、立体的新闻内容,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此外,广西云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互动报道,与受众实时互动,提高报道参与度,优化传播效果.研究从选题、策划、叙事及传播创新、技术赋能等方面,剖析了融合报道在地方媒体传播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以及融合报道中新技术如何有效运用到重大新闻选题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及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为地方媒体新闻报道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融合报道地方媒体中国新闻奖技术创新主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