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毛晶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与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旅游资源与思政课的融合、构建红色档案资源传播与保护机制等创新路径,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研究表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互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创新技术,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

    红色文化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算法媒介环境下青年思政教育应对策略探析

    王峰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媒时代,新技术带来信息生产、传播方式、社会交往、互动方式的变革,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算法媒介环境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与因应之策,以期在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扬长避短,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研究发现,算法媒介能够精确建立用户画像,准确把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需求;智能匹配内容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分发和推送.同时,通过教育的持续触达和效果的精准反馈,能够有效强化教育效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然而,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在此过程中也显现出来,导致教育的异化风险.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供给的同质化致使青年的批判性思维弱化,资本裹挟技术造成主流价值观认同受到挑战,工具理性的过度彰显致使人文关怀式微.为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文章提出三重理路:首先,优化算法,纠正媒介供给的偏向,确保供给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次,驾驭算法,用主流价值观驯化算法,确保技术服务符合主流价值导向.最后,超越算法,强化媒介的人文关怀,关注青年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算法媒介人工智能智媒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关系探究

    徐珍珠
    214-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关系,分析新媒体对思政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影响,并探索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通过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文章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优化当前的思政教育实践,以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新的传播途径,如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内容的互动性和吸引力.然而,信息的多样性和即时性也给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带来了挑战,容易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和自我认同的弱化.因此,思政教育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元的教学方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学习.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增加互动性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策略.实施这些策略不仅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能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形成健康和积极的自我认同.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和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双向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新媒体思政教育大学生自我认同关系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路径研究

    张建霞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创新路径.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和学习注意力分散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课程内容的理论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创新以及评价机制的连续性创新这三条创新路径.在课程内容方面,建议创新思政课程的理论内容,以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翻转课堂"和情景模拟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对于评价机制,提倡实施基于过程的连续评价体系,利用数字技术实时跟踪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施这些创新策略的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如技术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增加等,这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充分的资源准备和系统规划.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政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教育创新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路径

    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双语著录存在问题与规范措施探究

    罗娇刘忠丽杨晓容张吉华...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考文献双语著录是农业科技期刊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措施之一,是编辑部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影响力的重要路径.目前,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聚焦医学期刊的双语著录情况,或重点探讨双语著录的意义和必要性,而与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双语著录现状,作者查阅了 2023 年刊出的参考文献采用双语著录的16本农业科技期刊(13本为2020版中文核心期刊,3本为非核心期刊),共计 539 条参考文献.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破折号和冒号的中英文混用、少数民族姓名英译时误判姓氏和名字、少数民族姓名拼写方式不统一、不同期刊针对同一期刊刊名或文章标题的翻译不一致或质量有待提高、英文刊名缩写不规范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规范措施:辨明破折号的不同用法,规范使用冒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请教相关学者或少数民族相关人士等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姓名内涵,且采用汉语拼音正确著录姓和名;熟知农业科技期刊中专有名词、常见句式和固定搭配的译法,以便提高翻译质量、做好翻译记录,保证期刊翻译风格统一,同时掌握刊名缩写原则.文章的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双语著录工作提供参考.

    农业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双语著录英译

    编辑创新思维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探究——以《山西煤炭》为例

    单婕安娜戚庭野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平台,其重要性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益凸显.近年来,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学术期刊办刊质量不断进步.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国家创新体系及学术交流中的国际话语权,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宏伟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科技期刊的深化改革迎来新机遇.然而,学术交流的频繁活跃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日益深化,对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学术交流的需求,推动学术期刊发展,提升期刊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编辑应具备更高层次的创新思维.文章首先深入阐述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创新思维,主要涉及学科思维和学术思维;其次分析创新思维对学术期刊编辑的重要性,以及对推动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具体策略,助力学术期刊编辑提升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交流发展.文章认为: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能够继续推动学术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正发生重大变革.在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的推动下,学术期刊已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编辑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术期刊编辑创新思维期刊发展《山西煤炭》

    小学英语教材与重大主题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以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为例

    陈伟荣
    23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主题教育在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与价值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小学英语教育正经历着功能转型,其教材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载体.本研究聚焦于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深入剖析其在融入重大主题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举措,旨在为提升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持.研究对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内容分析,特别关注其主题设计的创新性、内容编排的合理性、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程度.研究指出,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在与重大主题教育融合方面严格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与政策指南,充分考虑了英语学科的特性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主题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采用自然融入的方式,避免了内容的生硬堆砌.

    小学英语教材重大主题教育融合策略核心素养辽师版教材

    新形势下教材出版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探究

    张艳芬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作为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具,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教育出版面临诸多变革,如何尽快适应变革并推动教材出版创新与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通过广泛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政策文件以及市场数据,全面梳理教材出版现状,同时结合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提出教材出版创新策略和发展方向.研究发现,当前教材出版面临内容更新滞后、数字化教材开发与应用不足的现状.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对新形势下教材出版提出以下创新策略:其一,做好教材出版的规划与审查;其二,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标准,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其三,聚焦核心素养,突出育人导向;其四,强化教材出版的市场导向与服务意识;其五,融入通用设计理念,推进教材无障碍化.此外,文章还对新形势下的教材出版进行展望,指出其呈现出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跨学科与综合性发展的趋势.文章旨在为教材出版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材出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材出版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人民电影放映事业的延安传统研究

    倪沫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宣传史上,电影宣传动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30年代后期,党的宣传体系实现影像转型后,便开启了在城乡范围内的电影宣传动员.作为一项成功的基层政治动员活动,党的电影宣传动员活动取径民间,并贴合群众路线,向地方有效传达了政党意志.文章以延安电影团在陕甘宁边区的电影放映宣传实践为研究对象,提炼其电影放映宣传的三大传统:事业定位上放映与宣传合一:电影放映队在乡土场域宣传民族意识、宣传抗战的过程中,以映前介绍、映间插话、映后总结的放映模式和全新的革命话语、仪式及集体活动示范,为乡土社会新构了新生活图景,建构了共意,创构了话语场、舆论场,发挥了战时动员、社会整合的作用.队伍建设上政治与业务并行:注重对放映队伍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锻造技术熟练、忠于职守的优秀放映员队伍,同时是具有一定政治水平的宣传员队伍.工作宗旨上以看懂与致效为本:为了让没有视听经验的边区群众看懂电影,放映员集放映、解说、宣传三种功能于一身,进行电影文本的二次生产.文章认为,人民电影放映事业的延安传统的深刻内涵在于,其映现的正是延安时期文艺政策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凸显了电影放映宣传的党性原则,二是确立了电影宣传的人民性原则.

    人民电影放映事业延安传统事业定位队伍建设工作宗旨深刻内涵

    想象力消费视域下影视的民族性特征研究——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李惠普马冬
    246-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想象力消费视域下所展现的影视民族性特征,分析其如何通过融入中华民族特色元素,并结合现代电影工业手段,呈现出极具想象力的神话史诗.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电影中的场景、道具、音乐、舞蹈等元素,探讨这些元素如何为电影赋能,以及如何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研究发现,在创作过程中,导演充分挖掘并运用了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场景构建等元素,通过实景道具、音乐舞蹈等客观存在的文化手段,赋予了电影独特的魅力.这充分表明,在影视创作中,融入民族性特征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还能满足观众对想象力消费的需求.同时,电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大历史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了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

    想象力消费民族性特征数字特效中华文化《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