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媒介化时代的残疾人媒介形象建构探究——以抖音平台为例

    罗曼·安赫尔·金张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残障人士总数已达 8502 万.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以及自媒体的普及,偏见歧视大为减少,残疾人形象逐渐摆脱刻板,愈加丰富多元.深度媒介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全面媒介化,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媒体平台上现身,推动残疾人的媒介形象塑造转型,这切实关系到残疾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基于此,文章旨在探究当下残疾人媒介形象的形成过程及内在传播逻辑,探索深度媒介化时代残疾人的媒介生活现状,以期帮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当下的媒介环境.文章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作为样本来源,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梳理传播影响力较大的残疾人短视频,对视频中的残疾人形象特征、视听语言、文案内容、叙事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残疾人群体是如何建构自身形象的.其次,分析平台和平台用户在残疾人媒介形象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当下影响残疾人媒介形象建构的因素众多:残疾人博主会根据自身人设和残障类别确定视频主题并制作内容;平台在价值观框架下引导视频的流量分发;观众对视频内容的正负反馈影响视频的传播结果.最后,文章对深度媒介化背景下残疾人在抖音平台上的媒介实践进行分析,从残疾人群体、平台和平台用户的角度对残疾人的媒介形象塑造和数字劳动提出建议,为促进残疾人的媒介生活更加和谐探索前进方向.

    深度媒介化残疾人媒介形象建构抖音平台媒介实践

    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的短视频传播策略探析

    张静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宣传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短视频领域竞争激烈,对国有企业纵深推进新闻宣传、短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文章探讨国有企业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有效的品牌价值传播,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以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提升宣传质效.文章首先阐述"内容为王"的重要意义,围绕内容生产和内容市场分析当前短视频内容平台的传播实际和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在短视频领域存在的问题,揭示短视频在生产和传播中面临的挑战.然后,通过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剖析短视频运营效率效益低下的症结,从体制机制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官方号运营、媒体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短视频内容生产改进策略,旨在为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的短视频传播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实践建议和有效路径,使短视频等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传播国有企业声音、提高国有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新媒体国有企业新闻宣传短视频媒体融合品牌传播

    文旅短剧火爆背后的思考——从北京市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第一部文旅短剧《寻找大运河》谈起

    郑育娟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文旅+短剧"的模式逐渐风靡,它以灵巧的小体量精准击中了时代的关注点,与当代人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和快节奏生活方式恰好合拍.文旅短剧资金投入少,文旅市场拉动效应显著,一些区县级主流媒体也趁势进入这个赛道试水.具备哪些特点的文旅短视频能够成功"出圈"?通过讲故事形式、带给观众情绪享受的文旅短剧,如何推动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面对蜂拥的短剧赛道,依托地域特色向下扎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短剧火爆的背后,又呈现出哪些隐忧?文章依托北京通州区融媒体中心第一部文旅短剧《寻找大运河》的创作实践,结合视频传播规律,系统分析文旅短剧市场现状和成功案例,对文旅短剧的火爆进行更理性的探讨和建议.研究发现,"出圈"的文旅短剧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在城市文化符号的挖掘和创新表达上表现突出,但作为一种新生业态,微短剧在内容挖掘和重构上趋于稚嫩,表达形式上手段偏单一,在娱乐性和内容的深度思考之间容易失掉平衡.文旅短剧要做到精品化创作,需要在创作主体、内容挖掘、传播诉求、形式表达上精耕细作,"小而精、短又美"是文旅短剧必须坚持的创作标准.

    短视频文旅短剧区县级融媒体政务传播地域文化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新闻报道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姜小薇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可视化新闻报道质量,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当前信息碎片化,公众注意力分散,传统文字报道难以满足受众需求,而可视化新闻通过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信息传递的直观性与可读性.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围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计的直观性和美观性等关键要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新闻可信度的核心,任何偏差或失真都会降低平台的信任度;简洁且美观的设计有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促进复杂信息高效传递.同时,用户体验优化和互动性设计让受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理解深度.此外,文章指出可视化新闻报道的创新方向,包括多媒体融合报道的深化、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个性化可视化内容的定制和实时数据的可视化.多媒体融合能够增强报道的立体性,强化信息传递效果;个性化定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兴趣提供精准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实时数据可视化则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权威性,尤其在突发事件和金融市场领域具有突出价值.文章建议新闻工作者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可视化设计水平,注重可视化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以提升新媒体时代可视化新闻报道质量,为相关领域提供实用参考.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新闻报道质量数据设计内容

    新闻报道人情味叙事策略探析

    王尊许力梨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人情味叙事策略,能有效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亲和力,提升影响力和感染力.但目前来看,公文式写作在新闻生产中仍较为普遍.为有效吸引并留住受众,传统媒体亟须转变思路,及时革新新闻报道的风格和策略,强调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更多人情味元素.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新闻报道中人情味的概念、人情味叙事策略对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人情味叙事在新闻报道中的三道屏障,以及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人情味叙事策略展开详尽论述.研究认为,人情味的核心是"人",新闻报道应坚持人民立场.新闻中的人情味可以定义为新闻报道中所蕴含的能够触动人心、展现人性温暖与关怀的特质.人情味叙事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如新闻价值偏颇等.因而,探究如何正确使用这一叙事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媒体融合人情味感染力重构传播力民生新闻

    基于融媒体语境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路径探索

    汪璞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时政新闻报道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通信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速度、拓宽了传播范围;直播、短视频、H5、SVG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丰富了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评论、投票、分享、点赞等互动功能,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向用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升了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时政新闻报道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如高昂的设备成本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压力.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倾向于快速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这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和呈现形式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更加注重简洁明了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式.如何在融媒体语境下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时政新闻工作者亟须攻克的难题.文章基于融媒体语境,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模式,优化内容生产流程等,提升时政新闻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

    时政新闻传播理念融媒体传播体系传播模式技术投入人才培养跨界合作创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应用大数据技术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思考

    王海燕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发生变化,快节奏和碎片化正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新闻采编的效率与精准度,成为新闻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势:一是迅速整合、清洗、分类与分析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对数据实时监测,发现潜在的新闻事件,并追踪其发展动向,提升新闻采编的精确性;二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信息及受众反馈的采集工作,有效提升采编工作效率;三是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突破时空地域界限,拓宽新闻采编范围,并帮助采编人员发现新的新闻切入点和更广泛的素材来源.文章提出融媒体时代应用大数据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策略,一是优化处理新闻数据,丰富新闻采编内容.二是甄别新闻信息真伪,提高新闻报道权威性.三是优化新闻采编选题,提高新闻报道独特性.四是深度发掘新闻资源,识别出隐藏在海量信息中的关键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

    融媒体应用大数据报纸新闻采编

    职业教育新闻宣传提质增效的策略探析

    李洪梅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剖析职业教育新闻宣传在多个维度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与方法.首先,分析职业教育新闻宣传在提升社会认知、塑造品牌形象、促进校企合作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新闻宣传面临着内容单一、形式僵化、互动性不足、传播渠道有限及宣传队伍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文章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和方法,包括:加强新闻宣传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提升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内容策划,确保新闻宣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独特性;拓宽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实现信息广泛传播;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评估宣传效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文章通过系统的分析,旨在为职业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提质增效提供经验借鉴,为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和扩大社会影响力提供有益参考.

    职业教育新闻宣传社会认知提质增效策略方法

    地方党报新闻文风改进策略探析——以福建日报为例

    朱子微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背景下,作为地方党报的福建日报积极顺应潮流,改进文风,以满足新闻消费模式变革和公众对新闻内容的新期待.文章以福建日报为例,深入剖析地方党报改进文风的内外动因,指出其包括政策导向与舆论引导的需求、社会发展和公众诉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与媒体生态的变革、受众结构的变化与党报形象的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地方党报改进文风的策略:立足基层实际,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聚焦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小切口讲大道理,切实增强新闻感染力;注重文笔细节,精炼短句优化阅读体验.未来,地方党报的文风发展将朝着故事化表达更进一步、价值导向与新闻深度提升、互动性与读者参与感增强等方向发展.

    地方党报改进文风福建日报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及优化路径分析

    刘惠荔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同媒体形式互联互通,实现新闻资源共享和内容互通,提高了媒体传播的整体效能.但融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复杂,新闻编辑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应用,媒体内容的移动化趋势明显,移动优先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闻编辑工作如何优先考虑以移动端为核心构筑媒体传播矩阵、当好新闻"一传手"成为热点问题.基于此,在融媒体时代如何优化新闻编辑工作值得研究.文章概述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即多元化信息来源、多媒体内容制作、多渠道参与互动和多平台传播渠道;随后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分别是信息过载与筛选难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媒体平台竞争压力大等.据此,文章提出新闻编辑工作优化路径:强化融媒思维,快速定位新闻信息;拓展融媒技能,技术赋能专业素养;注重受众体验,精准把脉受众需求;整合媒体资源,合作创新报道形式.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推动新闻编辑更好地在融媒体时代转型发展.

    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