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食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韦乐平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推动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美食类短视频跻身短视频赛道,促进了短视频行业的繁荣.文章阐述美食类短视频传播价值,分析美食类短视频传播现状.庞大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显著的传播效果,都足以证明美食类短视频行业的火爆程度.同时,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美食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模仿现象明显,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广告植入泛滥,过度商业化;版权问题频发,管理难度大;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频发;平台监管不足,漏洞百出.基于此,文章提出美食类短视频优化策略:鼓励内容创新,提升内容质量;规范商业行为,合理植入广告;加强版权保护,增强维权意识;强化食品安全与健康意识;完善监管机制.文章旨在为短视频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美食类短视频传播价值问题优化策略

    图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与发展路径探析

    李晋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图片新闻在新媒体语境中呈现出复杂且多样的传播特点.信源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趋势,信宿的广泛扩展以及信道的全面优化,共同构成了新媒体时代图片新闻的传播新生态.这些变革不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维度,还深刻影响了新闻行业的整体面貌.对于进一步理解图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发展方向,以及提升图片新闻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深入探讨图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并提出发展路径:加强对议程设置流程的监管,确保图片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推动深层次技术革新,积极应对产业融合,利用新技术提升图片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形成多种媒体融合的传播模式;缩小知沟,强调图片新闻的信息传递与娱乐并重,为受众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等.希望借由本研究,促进图片新闻不断创新变革,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时代图片新闻传播信源多元信宿技术革新

    锤炼"四力"的创新成果及实践经验探究——以新疆日报社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马璇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最高、最权威的奖项.2019 年以来,新疆日报社共有20 件作品斩获中国新闻奖,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向获奖新闻精品学习、提高采编业务能力的角度出发,以其中 3 件作品为具体分析案例,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探讨新疆日报社如何践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如何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引导大方向,如何通过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精品力作践行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旨在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在锤炼"四力"的实践中记录伟大时代提供借鉴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对国内其他获奖作品的比较研究,提出创作新闻精品的思考:一是要牢牢把握新闻作品的政治方向,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角度出发进行采访写作;二是要立意高远、全面统筹,综合协调共同发力;三是要善于发现并抓住特色,聚焦人无我有的题材,创作独家内容;四是笔力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是创作新闻精品的必备要素.理论来源于实践,文章希望在对传媒一线实践进行深刻省思的基础上,提炼全新理论视角,为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新疆日报社中国新闻奖"四力"舆论媒体

    内容创新、音乐渲染与剪辑技巧:铜梁区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创作实践

    杨雪梅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打造高质量的短视频作品并非易事,它要求内容创新、音乐渲染与精湛剪辑技巧的有机结合.文章基于铜梁区融媒体中心的短视频创作实践,深入剖析了内容创新、音乐渲染及剪辑技巧在短视频创作中的关键作用.内容创新被视为短视频创作的核心要义.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要想迅速吸引受众注意力,主题内容、叙事方式、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创新尤为重要.音乐在短视频中扮演着情绪引导的关键角色,远非单纯的背景音效可比.恰当的音乐能够显著提升视频的感染力,使受众深切体会到视频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创作高质量短视频,要确保音乐与画面的紧密配合,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和谐统一.剪辑技巧则是提升短视频质量的关键所在.依据受众偏好精准把握视频节奏,通过细腻巧妙的剪辑手法,将每个画面、每个镜头精心雕琢至最佳状态,确保受众在观赏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兴趣与专注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创作内容创新音乐渲染剪辑技巧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综合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章龙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报纸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报纸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旨在分析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如何通过转变传统观念、拓展技能领域、强化创新驱动以及提高内容质量等途径,提升自身能力,进而推动传统报纸行业转型与发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梳理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报纸编辑综合能力提升路径:一是转变传统观念.报纸编辑应摒弃传统思维,拥抱新媒体,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二是拓展技能领域.报纸编辑需掌握多种技能,如数字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以应对行业需求;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报纸编辑应积极探索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创作方式,提升竞争力;四是提高内容质量.报纸编辑应关注用户需求,提升内容质量,增强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传播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传统媒体记者的转型策略与实践探索

    李艳华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模式、传播时效以及受众需求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媒体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路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转型路径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背景以及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的困境.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成功转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信息传播模式落后、时效性不足以及受众需求变化等多重困境.通过拓宽视野进行跨界整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以及挖掘自身优势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等策略,传统媒体记者可以实现有效转型,提升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上述转型策略不仅有助于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立足,还能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机会.同时,本研究也指出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局限性和挑战,旨在为传统媒体记者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媒体记者新媒体转型路径跨界整合互动性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构建路径探究

    次央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极大挑战.文章探究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构建路径,以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广播电视媒体转型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文章采取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系统梳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的现状与挑战.同时,结合西藏广播电视台等具体实例,分析新闻选题机制、多媒体制作技能、采编流程、互动内容策划、跨平台合作推广等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融媒体时代,要不断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才能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新闻选题机制,提升多媒体制作技能,建立反应迅速的采编流程,强化互动内容策划,开展跨平台的合作推广策略.文章指出,在策略执行上可能受到资源分配、技术更新等,业界应高度重视资源分配和技术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资源创新

    细节在广播新闻中的"点睛"作用探析

    梁柱生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开始没有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广播(电台)逐渐成为"新宠",尤其受到驾车、旅游等人士的喜爱.听广播既能了解国内外新闻和相关知识,又能消除开车带来的无聊感和旅途疲劳.细节对于广播新闻至关重要,这是让听众青睐广播新闻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节就像一枚"细钉",能把新闻牢牢地钉在听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作者从事广播新闻采访 32 年,将好新闻和一般新闻相比,发现一般新闻往往缺乏独具一格的细节.文章认为,采访时间越长、越老练的记者,敏感度越高,常常能发现不一样的细节,从而在众多大同小异的素材中写出特色来,成为独家新闻.文章通过条分缕析和大量例证,从细节的表现方法和获取途径两个方面论述,旨在为记者特别是刚入行的记者提供有益参考.

    细节广播新闻"点睛"作用听众

    媒体融合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孔令显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建构范式,分析该系列节目的实践,揭示其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探讨节目的创新策略,以期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表达、语境、内容四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节目的传播话语模式.研究发现,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对多种媒介技术的巧妙融合运用,以及大胆的节目编排与创新,成为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中的爆款.在文化层面,"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内涵丰富,能够突出各个节日的特色,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表达层面,节目运用新兴技术,提高了声画质量,优化了观众的视听体验;在语境层面,节目打破了传统模式,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和观众的参与感;在内容层面,节目不仅明晰了概念意义,还注重逻辑的完整性和情感的连贯性,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在这些特点共同作用下,"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节目在技术应用和内容创新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节目制作团队可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表达和观众互动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独特的视听享受.

    多模态话语分析媒体融合"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传统文化河南卫视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融入播音主持专业国际传播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廖守欢郭彬彬胡泽方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对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具有深刻意义.在外语类高校"专业+外语"双向融合人才培养理念下,播音主持专业力争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传媒人才.然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尚未专门开设以国际传播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且专业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口语传播实践技巧,缺乏对学生"政治素养+国际传播素养"立体式综合素养的培养.本研究旨在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层次分阶段地融入国际传播类课程,探索"三进"工作的特色实践路径,以达到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国际传播素养的目的.研究表明,国际传播类课程教学在教学成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方面的问题突出,据此明确了国际传播类课程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校办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目标.本研究在教学内容思政一体化、教学过程全面数字化、教学路径多维渐进化的理念指导下,根据国际传播素养的四个维度,形成国际传播素养课程模块的构建机制;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模块;通过四大教学实践平台最终导向国际传播素养的四个维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领悟力、社会服务力、文化交流力和国际传播力,达到人才培养特色化的目标.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外语类高校"三进"工作国际传播类课程播音主持专业国际传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