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融合时代传统出版机构精品数字内容建设研究

    李斌刘绍星王珅余博程...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 年 12 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增强原创能力,构建品位健康、品质优良、品类丰富的出版生产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出版精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出版机构需深入钻研精品数字内容的先进生产模式,推动优质内容朝数字化、立体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用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内容资源,同时不断提高优质服务的能力,从而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文章基于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和深入推进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就传统出版机构精品数字内容建设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释数字内容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与核心价值,然后分析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内容建设进程,并剖析传统出版机构精品数字内容建设中存在的痛难点,最后以几家典型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内容建设实践为例,探讨精品数字内容建设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数字内容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版权机制创新实践探索

    德勒兹欲望理论视角下虚拟主播"欲望生产"机制研究

    王鹏曲研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之人"这一形态存在的虚拟主播形态及其文化圈诞生于与宏大叙事的对抗,其生产机制需要深入审视,其健康发展需要切实引导.文章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将B站虚拟主播频道作为网络田野场,从德勒兹的欲望理论这一视角分析虚拟主播身体经济背后隐藏的"欲望生产"机制.文章研究得出结论:欲望机器、无器官的身体和游牧主体共同构成了虚拟主播"欲望生产"的组件,每个组件均会与"欲望生产"的特定阶段相联结.一是欲望机器与"生产的生产"相联结.虚拟主播是一部由诸多欲望机器相互配接、相互连接而成的欲望机器,任何欲望都在安排中流动,这导致虚拟主播成为生产性与再生产性的欲望机器的宇宙,具有"人与自然的本质性现实"的普遍的原初生产的特性.二是无器官的身体与"刻写的生产"相联结.虚拟主播无须规范化与组织化的欲望的身体,超越了经验性身体轮廓,是一种指向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单义存在",会不断修正,推动欲望机器的生产,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三是游牧主体与"消费的生产"相联结.虚拟主播产业与文化圈整体的、加速的"欲望生产"以及严苛的欲望编码促使虚拟主播生成游牧主体,游牧主体性也因此成为虚拟主播身上独特的后现代气质.文章最后提出要在不断嵌入技术驱动与智能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的制度与合理的措施将欲望编码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等建议.

    虚拟主播中之人"欲望生产"欲望机器无器官的身体游牧主体

    基于历史亲历者报道的中美关系新视角研究

    赵旭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局势中,某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刻意扭曲过去半个世纪的中美交往历史,将合作与共赢的事实抹黑成对抗与冲突的前奏.文章从作者担任《中国日报》美国分社深度报道记者期间采写的一系列文章出发,分析中国媒体如何通过对历史亲历者的采访,以"外嘴外眼"还原历史真相,以亲历者真实的经历和深刻的见解,对某些美国媒体和政客的错误言论予以有力反驳.文章通过还原历史事件中的具体场景与生动细节,直观展现中美交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基于对事实的深度分析,尤其是决策者和参与者对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破冰"这一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决定的剖析,揭示这一决定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美国从中获得的巨大利益,从而揭露如今某些美国政客和媒体罔顾历史事实片面强调竞争,甚至制造对立的虚伪与短视.文章研究认为,面对某些美国政客、媒体及个人对半个世纪中美交往的否定和扭曲,中国媒体最有力的反驳就是用事实说话,而这个"事实",最好是美国亲历者眼中的事实.让历史的亲历者发声,将历史事件至于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是还原真相所必需的,同时也具有警示作用.文章提出,在对外报道中,既要讲道理,也要摆事实,将文章的深刻性与故事性相结合,才能让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美过去数十年的交往对两代人产生的影响.

    中美交往尼克松基辛格亲历者对外报道

    融媒体时代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优化路径探析

    赵佳璇王建王劲松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随之到来.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文章首先概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毛泽东,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随后,文章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传播生态格局的全面重塑、"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以及年轻从业者缺乏政治历练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的三条优化路径,即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和加快培养人才队伍.文章旨在为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的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呼吁新闻工作者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挑战、传播生态的全面重塑以及"流量至上"的错误导向等问题.同时,文章积极倡导探索并实践创新的路径,旨在提升新闻工作的时代契合度、科学性和实际成效,推动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文章还着重强调,新闻工作者应持续提升个人素养,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为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贡献智慧与力量.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优化路径媒体融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走好群众路线的路径探析

    周亚飞殷俊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作为一以贯之的红线、主线.文章通过深入阐述县级融媒体中心走好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及其短板,并以重庆市垫江县融媒体中心改革实践为例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文章旨在对新的传播环境下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进一步回答谁来服务群众、怎么服务群众以及如何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等问题,探索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更好践行群众路线,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从而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县级融媒体中心群众路线路径探析全媒体传播媒体融合

    短视频传播中的视觉修辞探究——以反复、凝缩与刺点在东北文化推广中的应用为例

    杨宸王奕淳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地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特色文化能够迅速跨越地理界限,触达更广泛的受众.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地方文化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提升了互动性和传播力.同时,新媒体也为地方文化创新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互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为东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东北文化,文章深入探讨新媒体在促进东北文化传播中的双重作用,重点研究视觉修辞手段在东北文化宣传短视频中的应用,如"反复""符号凝缩""刺点"在东北文化形象构建与情感联结中的作用.此外,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提升视觉修辞的表现力和复杂性、强化文化语境和符号运用、优化情感共鸣机制,以确保东北文化传播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文章旨在实现东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展示和深入解读,最大限度优化文化传播效果.

    新媒体文化传播视觉修辞东北文化振兴短视频文化推广

    文化间性视域下中文学习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以YouTube平台为例

    曹安童曹梓彤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文学习短视频在YouTube等海外短视频平台受到广泛关注与喜爱.然而,此类以学习为主题的短视频在推动跨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尚未充分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文化间性为理论切入点,以YouTube平台中文学习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话语分析和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的方法,以国际传播话语三维分析框架为理论支撑,探讨中文学习短视频海外传播特色与成效,揭示短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本要素、话语来源以及影响因素.文章注重跨文化的比较分析,并聚焦中文国际传播影响力,以及其对当前海外短视频领域的建构,旨在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出发点,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落脚点,深入了解外国中文爱好者对中文学习短视频的偏好.研究发现,中文学习在海外传播中具有导向性、功能性,短视频需聚焦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兴奋点",拍摄实用且生活化的视频,以引发受众共鸣.

    文化间性国际传播短视频中文学习跨文化传播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策略思考

    李静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文章旨在全面探讨人工智能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应用趋势、局限性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运用趋势方面,媒体正积极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潮流.智能写作、智能编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传播效率,还丰富了报道内容.同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融合,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多元化、沉浸式的全新体验.此外,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精准度,显著增强了传播效果.然而,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也面临诸多局限性.西方国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此外,新闻侵权纠纷频发、虚假新闻泛滥等问题亦不容忽视.针对上述挑战,文章提出以下应对策略:首先,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提升其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内容审核能力;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界定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适用范围与边界,为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供法律保障;最后,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研发更加智能、公正的算法,以全面提升新闻传播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国际传播应用趋势挑战应对策略

    AI时代荆楚文化国际传播内涵与路径研究

    朱新阳许芳婷刘悠扬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环境呈现新态势以及AI技术日渐强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AI技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前湖北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重要且紧迫的问题.荆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历经千年的发展,逐渐衍生出艰苦创业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等传统内涵.如今,在湖北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又逐渐形成了以创新精神为代表的现代内涵.将荆楚文化作为国际传播的内容基础,有助于弥补地方在新环境下进行国际传播的短板.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基于荆楚文化国际传播在国际化媒体建设、荆楚文化国际品牌打造以及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深度分析湖北省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内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出利用AI技术赋能,构建荆楚文化国际传播媒体矩阵、拓展场景化商业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深度挖掘荆楚文化内容等现实路径,旨在提升当地国际传播能力的整体水平,对外讲好湖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文章的研究为荆楚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具体的策略,拓展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也为其他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借鉴.

    AI荆楚文化国际传播困境路径

    基于国家形象宣传片视角的出海短视频内容优化研究

    舒子芩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不断更迭的众媒时代,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激增,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形态.短视频作为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海外市场,成为助力中华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一种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文章立足现状,分析当前出海短视频在内容创作上存在的同质化内容频出、本地化表达欠缺、碎片化叙事缺乏统筹等问题,给良好国家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认为,受篇幅限制的出海短视频须在内涵挖掘、表达创新和素材融合上下功夫,而官方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拍摄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中国故事的精准传播、价值观传递、专业资源、语种覆盖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优势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多元创作主体的内容生产.因此,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内容,探讨如何借鉴和吸收其宏观叙事、微观切入和时代精神解读中的文化元素.首先,以主流价值体系为引领,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优化自媒体短视频的内容,还原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其次,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平民化视角解读和传播中国文化,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从而提升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力;最后,多元创作主体在内容上互文融合,统筹对外传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共同构建多元、立体、生动的中国国家形象.

    出海短视频国家形象宣传片自媒体短视频国家形象塑造内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