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刘凤卓张亮亮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互动交流和多元化呈现.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运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分析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举办了相关活动,如思政课、党课等.但是,由于教学方式和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对于党的历史和理论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影响了他们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融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导致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审核力度,对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审查和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效果.

    融媒体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载体情感共振

    新媒体视域下红色美术资源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盛丹丹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行"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探索的有力抓手,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红色美术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依托新媒体推进红色美术资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可以营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同时,能推动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先进性和人性化.然而,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完善、新媒体资源挖掘不充分、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到位等问题,使得红色美术资源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的融合面临诸多挑战,制约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基于此,高校需要高度认可新媒体的优势与作用,在新媒体赋能下打造线上施教平台、统筹网络优质资源并实施先进教育手段,推进并实现红色美术资源与"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的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文章基于新媒体视角,运用层进式分析法逐步阐释红色美术资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的价值、挑战及路径,旨在为高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并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与思路借鉴.

    新媒体红色美术资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融合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郭宇楠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高校党建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对高校党务工作的影响,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当前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首先,新媒体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可以更快速、直观地传达党的理论、政策和活动信息,提高党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其次,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更具活力和吸引力.通过互动平台,党员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建言献策,提高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参与度和民主性.然而,新媒体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信息传播不畅、参与度不高等.首先,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使得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防范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其次,新媒体的碎片化特点使得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与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影响,探索新媒体技术对该校党建工作的影响.然后,从模式创新、工作融合、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加以探讨,由此提出一些创新方向和策略,即应进一步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建立高校党务工作的信息平台,以及加强对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管理和引导,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新媒体高校党的建设党务工作创新

    基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红灯》周刊研究

    张冬冬许洛苗姜瑞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灯》周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南昌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工具,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红灯》周刊中的内容进行研究,探讨《红灯》周刊办刊实践中的重要性别理念,希冀梳理和发掘中国共产党早期办报与办刊实践中的性别观念,管窥我党早期的妇女工作理念.研究发现,虽不是专门的女性杂志,但《红灯》周刊刊发大量与女性议题相关的文章,展现了女性的多元角色与形象,彰显了女性的多元表达,鼓励了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理解并支持女性在实际的斗争中争取性别平等.研究认为,在办刊实践中,《红灯》周刊一贯秉承和坚持"解放"与"发展"两大主题.其中,对于"解放"的主题,《红灯》周刊注重廓清"性别平等"的基本理念,尊重男女两性的客观差异;对于"发展"的主题,《红灯》周刊则通过鼓励女性自主生活、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参与政治以及争取平等的教育权利等方面来体现.在办刊实践中,《红灯》周刊较好地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先进妇女工作理念对妇女的斗争的理解、鼓励、支持与引导.这些先进的办刊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斗争策略,对今天的媒介实践与性别研究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红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共产党早期办报解放发展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困境与突围路径探析

    杨晓燕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质量,文章采用文献综述、网络行为观察方法,系统地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管理面临困境以及突围路径.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群体特征、互动模式、内容趋势分析,揭示网络舆情快速传播、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内容多元化和参与群体单一等特点.文章深入探讨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缺乏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生硬以及舆情管理人员新媒体素养不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突围路径:首先,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辨识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发挥学生自律的导向作用;其次,完善和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管机制,建立更为细致全面的舆情监测体系,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负面信息,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再次,高校应主动设置网络议题,引导舆论方向,创新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模式,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舆情管理的新要求;最后,构建专业化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新媒体培训,提升团队的整体处理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突围路径旨在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舆情,促进高校网络环境健康发展,为大学生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网络文化支持.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质量,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网络社会环境,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新媒体语境网络舆情管理监管机制正面导向管理队伍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的策略探析

    王而平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出现社会语境开放性、传播渠道多元性、舆论环境复杂性等变化,传统媒体面临信息过载、信息失真、个性化定制需求及互动参与性要求高等多方面问题.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是传统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功能的策略研究,尤为必要.文章基于"拟态环境"理论,提出传统媒体应从实际出发,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用新眼光审视新媒体,并指出传统媒体只有将"时、度、效"三者统一于舆论引导全过程,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舆论,才能实现合时、适度、有效的舆论引导.

    融媒体舆论引导传统媒体把关人拟态环境

    社交媒体在少数民族自我认同构建中的作用

    李玲龙娇娇杨冀赟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自我认同的构建,即少数民族个体在认知上理解自我、在社会中定位自我,以及在心理、情感上对本民族的依恋感和归属感的认识,对促进政治稳定、减少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平台,尤其对少数民族群体而言,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表达和交流的空间.在此空间里,少数民族群体能够突破风俗等束缚,自由地去表达和探索自我,进行自我认同构建活动.文章采用线上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马边彝族文化交流群这一网络空间为基础,通过对群成员的观察和深度访谈,从个人特质的认知、价值观和信念系统、群体归属、持续的自我反思和发展等自我认同所涵盖的四个方面,分析微信如何成为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体自我认同构建的重要工具,得出社交媒体作为工具嵌入少数民族自我认同构建的过程,能够增强少数民族人民的民族归属感,同时有助于修正民族传统文化所遗留的阶层、封建思想和制度问题的结论.考察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交媒体中如何进行自我认同构建,旨在从少数民族群体自身的角度出发,找寻促进民族交融的方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广泛的研究样本.

    社交媒体少数民族自我认同群体认同文化交流群

    传统报纸与新媒体协同效应分析

    刘剑琴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报纸与新媒体协同效应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为传统报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找到一条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还能够为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预见性指导,促进媒体间的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从而增强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公众接收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报纸面临着读者群体的流失和广告收入的减少,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又给传统报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两者的协同效应具有诸多益处,首先,有助于传统报纸利用自身深度报道的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实现精准投放和互动营销,从而提高报纸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有助于新媒体提升内容质量,拓展深度,形成优质内容生产和高效传播的良性循环.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传统报纸与新媒体在内容建设、传播渠道、商业运营等方面的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并着重研究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融合发展.文章研究发现,尽管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和用户接触方式上对传统报纸形成了挑战,但报纸的深度报道和公信力仍然是其宝贵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系列策略,如构建适应多屏阅读的内容体系、整合新闻采编流程、拓展报纸受众群体、加强新旧媒体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等,旨在促进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有效对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发展.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传统报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保持竞争力,构建更加多元丰富的公共议程,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传统报纸新媒体协同效应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

    基于媒体融合的传统媒体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冯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迭代更新的必由之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短视频与直播行业等的兴起,大大提升了媒体内容的传播力,也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新媒体冲击,纸媒的发行量、广电平台的收视收听率以及广告收入等呈现下降趋势,社会影响力逐渐削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所以,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转型发展.基于此,文章围绕媒体融合发展,首先阐述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受众量减少;发行量和收视率降低;广告收入大幅减少.研究分析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遇到的困境:难以满足大众的互动需求;媒体传播生态格局失衡;影响力日益衰落.最后,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坚持"内容"为王,提供高质量内容供给;"技术"加持,打造媒体迭代发展之路;"品牌"引领,扩大媒体影响力;"融合"为道,优化传媒生态圈等.希望通过相关论述,让传统媒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突破转型困局,促进自身发展.

    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发展媒体融合

    县级融媒体中心高品质短视频创作与传播思考——以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创作实践为例

    庞莹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的短视频创作实践为案例,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高效创作和传播高品质短视频的有效策略,旨在揭示如何通过短视频创作提升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崇州市融媒体中心的短视频创作实践作为案例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梳理崇州市融媒体中心在"短视频+传统文化""短视频+美食""短视频+新闻""短视频+深度策划"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深入解析其在内容创作、风格塑造、受众定位及平台运营等方面的创新策略.研究发现,崇州市融媒体中心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广大受众欢迎的短视频产品,其成功关键在于精准的受众定位、富有特色的内容创作和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策略.这些短视频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传播,还有效提升了崇州市的知名度.同时,研究也发现,在创作过程中仍需进一步考虑产品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在保持内容多样性的同时,维持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短视频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应秉持创新思维,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提高内容质量,积极与受众互动,以期在新媒体时代展现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短视频创作融媒体崇州市内容传播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