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周燕莉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各种思想和信息的传播载体,但也存在网络信息质量以及网络思想意识形态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遭受冲击,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渐渐失去优势.思想水平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社会发展.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采取措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扬长避短,发挥思政育人的强大功能.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新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新渠道,促进了网络育人功能的深入发展.同时,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获得了新的发展载体.高校应紧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将新媒体看做思政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径,以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冲击.基于此,文章总结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介绍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拓展教育资源、教育新载体、教育新手段等,最后讨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包括创新意识的运用、思政教育新目标的确定、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管理的优化等,以供参考.

    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冲击应用价值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优化策略探析

    张茹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的开放性、便捷性与共享性给思政教育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属于常规管理,其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章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以及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得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持续发展、教育管理、管理效率和管理思维四个方面的优势;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特点,提出守正创新和立足现实的原则.同时,为优化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首先从提升管理队伍新媒体素养的角度,提出增强新媒体意识、培养新媒体德行和提升新媒体技能的方法;其次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提出通过线上线下的协调、校内校外合力实施双向协调式的管理方法,通过共享优质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手段实施开放共享式管理,以及通过构建多元化管理的方法,推动管理队伍的素养提升;最后通过智能管理平台、思政实效教育以及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切实践行高校的立德树人职责.

    高校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媒体素养多元化管理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育人创新路径探析

    权瑾
    209-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新命题,强调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正受到新媒体生态的深刻影响,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变革压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亟须与时俱进,探索出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文章旨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如何运用创新的思政育人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思政教育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和互动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育人工作,能显著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实现全程贯通、全息传输、全员参与、全效聚合的思政教育模式,最终促进"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的新要求落地实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高校新媒体思政育人

    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析

    刘霞
    213-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已深刻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社交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传递途径,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然而,社交媒体的特性也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包括虚假信息泛滥、信息过载与注意力分散、网络暴力与负能量的传播等.这些挑战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思考,还可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塑构成威胁.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采取一系列策略.文章由此提出以下建议:提升思政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包括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工具、快速甄别信息和敏锐洞察网络趋势的能力;优化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制作贴合社交媒体特点的教育内容,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综合性,以及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以反映社会最新动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融入社交媒体元素,通过故事化的内容制作、情景模拟等手段使思政教育内容更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的交互特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隐私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识别网络威胁,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建立有效的社交媒体监管机制,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发展技术工具和算法以识别和过滤不良内容,同时制定明确的社交媒体使用政策,增强学生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能力.

    社交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信息传递互动交流个性化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段平肖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领域也因此而产生变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教师可以获得视频、图片、案例等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便捷且高效,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也可以在与教师、同学在线探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新媒体技术还能够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新媒体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并从依托新媒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强化教学评价、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学习社区等方面,制定新媒体视域下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策略,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新媒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

    "三实"与"三事"融合: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探究

    何树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教学内容和方式.而"三实"与"三事"的有效融合,对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剖析"三实"与"三事"的概念,指出在新媒体时代将两者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度.然后论述"三实"与"三事"融合的必要性,认为这种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情境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在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时,文章提出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二是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三是问题导向的教学原则,注重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推动学习.在策略构建方面,文章提出了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如结合新媒体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转化.同时,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还强调了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提倡引入过程性评价和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以及完善反馈机制,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新媒体时代"三实""三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

    新媒体时代基于具身认知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兰美云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当代认知科学的重要分支,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对认知的影响,为校园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发现,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为个体的认知是基于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塑造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注重发挥新媒体在促进学生与校园环境互动方面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新媒体工具,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具身认知创新人才文化氛围

    期刊编务人员的作用与职业素养探析

    王琪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期刊编务人员也面临新的挑战.无论在学界还是业内,相对于编辑,期刊编务人员受重视度较低,职业发展前景堪忧,这和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严重不符.为了让期刊编务人员的重要性被正确认识,重拾职业发展信心,保障期刊出版事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文章开展了相关研究.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全面梳理期刊编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发现编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外,还要完成专业性较强、难度较高的业务性工作,容易出现工作积极性不足、职业认同感较低、队伍稳定性不够、成长转型缓慢等问题.研究表明,期刊编务人员的工作质效直接影响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和"两个效益"的共同提升,其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伟大使命和职业价值,工作中要积极发挥给领导当好参谋、做好三类人群的定向服务、配合领导组织协调各类活动等重要作用,自觉培养坚定的政治追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持续不断的学习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等职业素养.文章旨在为期刊编务人员坚定职业道路、克服工作瓶颈、提升职业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编务人员作用职业素养

    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少儿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张旻
    230-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儿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定位和内容的引领者、优质稿源的发掘者、对接读者需求的联系者,能否持续学习、精进,能否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关系到期刊能否顺利走上高质量建设之路.当下,国家提倡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提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背景出发,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出版的《阅读》杂志的编辑工作为例,从探究编辑素养宜"专"抑或宜"杂"为出发点,采用对比论证法,从少儿期刊编辑的素养培养、知识更新、期刊定位、编辑创意、作者维护、服务意识等方面开展具体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杂家"和"专家"本就是一对辩证关系,两者都是"编辑"这个职业的一种需求,少儿期刊编辑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完"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做一名"术业有专攻"的"专家",也做一名知识面广博、多方均有涉猎的"杂家"的结论.这样方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出版高质量少儿期刊为目标,探索出一条合理的发展道路.

    "专家""杂家"少儿期刊编辑素养终身学习

    出版社打造精品系列丛书的实践与思考——以"自然资源管理从'0'到'1'系列丛书"为例

    卢晓熙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品系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多,工作量大,覆盖面广.丛书具有势能规模,便于推广,有助于提升出版社的影响力,实现品牌效应,因此通常是各大出版社的重点出版项目.但打造一套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系列丛书难度较大,需要广泛的调研、精准的选题策划,协调各方面的资源,最终形成合力.同时,丛书的系统性决定了其策划出版过程不同于普通的单本图书,需要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出版社如何打造精品系列丛书,奠定其在该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和知名度,成为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以中国大地出版社重点图书出版项目"自然资源管理从'0'到'1'系列丛书"的策划与出版为例,通过分析其选题策划与具体实施过程,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作品形式设计、发行销售等方面,探讨打造精品系列丛书的关键环节,即精准的策划和选题、高质量的作者队伍、精心的内容编排、精干的编辑团队、融合出版创新、高效的市场营销和推广,以期为其他出版社系列丛书的策划出版提供参考.

    系列丛书出版平台策划时机关键环节融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