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

月刊

1007-5968

027-50769365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58号长江传媒大厦23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PUJIAO B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王晖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立德树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关系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文章概括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问题及原因,从教育内容设计和新途径开拓方面入手,深入讨论了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拟像理论下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探究

    逄索赵菡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像理论认为,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号组成的一个仿真社会,其有目标、有计划的宣传和诱导,不仅对学生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产生了影响,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消费道德观念.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消费欲望膨胀、金钱观扭曲、虚荣消费、爱心缺席等消费道德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可持续消费观,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大学生拟像社会消费道德

    人本主义咨访关系对高校德育的启示

    李华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德育工作是针对"人"的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和谐的高校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将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提升高校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改进高校德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德育应该借鉴咨访关系的原理,优化高校人际环境,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真诚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运用同理心,营造良好交流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咨访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高校师生关系不同于治疗关系、咨询师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也不同、高校德育更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咨访关系高校德育人际环境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价值观培育研究

    吴小平张志军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主导,打破了专业课程体系与公共课程体系分离的学科体系传统架构,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培育实践性的有效途径.针对实践教学环节中价值观培育的双重性、统一性、模糊性的特点,建设性提出培育方式多样化、培育载体时代化、考核评价具体化等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价值观实践教学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龚柏松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角度阐述了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并基于问题意识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考量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改革

    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卫平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SPOC是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MOOC的优点,并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提出了SPOC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对策,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思想政治理论课SPOCMOOC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及应对

    施丽红张莹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体系的内在接受和认可,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关系着我国当前的政治稳定.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西方多元文化通过网络的强势传入以及网络对社会负面信息的扩散和放大也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产生消解作用.为此,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加强网络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规范网络监管、构建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等途径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政治认同网络

    "中国梦"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王思华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梦"与高校资助育人高度契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效果不强、缺少精神资助、提升综合能力有限等关键问题."中国梦"指导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励志成才的精神力量,确定奉献国家的伟大使命.在"中国梦"指导下,通过实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和生涯教育,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梦"高校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现状调查研究

    盛建军周友焕张标
    4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现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随机抽取长江三角某高职院校大学生210名,使用《生命意义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生命意义感低,23.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生命意义感,生活目标模糊;生命意义感自主感因子在不同专业、不同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4.293,P<0.05;F=6.58,P<0.05);生命意义感未来期许因子在父母不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4.124,P<0.05;F=2.885,P<0.05),得出结论,即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生命教育建议.

    生命意义感高职生生命教育

    试析研究生学术诚信培育的有效途径

    王建跃章琳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已经严重阻碍学术诚信环境的建设.文章在全面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主要从研究现状与原因及解决途径两个方面阐释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试图使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化,在实践层面,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学术诚信研究生培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