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黄义灵宋家本
    48-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两个务必"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有五个方面的价值追求,即历史治乱规律的借鉴、百余年奋斗历程的总结、大党长期执政的忧思、坚持党性宗旨的认识、跳出兴衰周期率的答案;从价值关系来看,第一个务必是后两个务必的目的,回答方向目标问题,后两个务必是第一个务必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回答作风要求与精神力量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守初心使命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价值追求、价值关系和价值实践,有利于做到"三个务必"的知行统一.

    "三个务必"价值追求价值关系价值实践

    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价值意蕴

    邓文钱赵淑婷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伟大建党精神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滋养,指明前进发展方向,彰显敢于斗争的精神气质,蕴含着为民造福的价值情怀.新时代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扬斗争精神、加强思想引领,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伟大建党精神党的自我革命党的建设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

    王荣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深刻的内涵意蕴为高校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丰富的精神养分.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想信念的塑造、担当奉献的教育涵养、英勇顽强的意志培养、忠诚为民的宗旨教化等育人价值,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党员教育、社会实践之中,赋能时代新人培养,为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集聚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培养现实路径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启帆陈坤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维度的科学性品格、行动维度的实践性品格、意志维度的斗争性品格以及情感维度的人民性品格,共同构成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在于引领时代新人肩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使命,激励时代新人建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历史担当,启迪时代新人厚植"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要优化课程教学渠道、筑牢学校教育前沿阵地,营造积极文化氛围、完善学习践行集成环境,用好网络媒介平台、整合网络宣传教育载体.

    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实践路径

    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蔡心张琳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和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激发了广大军民"自己动手"的劳动热忱,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形成了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孕育了带有鲜明劳动底色的精神财富,丰富了边区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实效得益于党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劳动英雄引领带头作用、着力推进劳动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规范化发展和采用"大文章+小故事"的方式大力宣传劳模事迹.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要借鉴陕甘宁边区的有效做法,牢固树立正确劳动观、充分发挥劳模带头作用、持续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打造"网上+网下"宣传矩阵讲好劳动故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劳动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为新征程扬帆起航凝聚更多劳动力量.

    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劳动精神历史考察当代启示

    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以"SCRVS"模型为视角

    亓光
    68-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是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课题.文章以"SCRVS"模型的提出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和构建模型,发现当前对"管理体制"问题的认识仍需深化,而构建"SCRVS"模型有助于全面剖析该体制.此模型涵盖系统结构、权变适应、资源内容、价值引领和协同机制等要素,能为管理主体提供完备的分析框架,进而揭示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举措.通过该模型,明确了"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存在系统结构不连贯、权变适应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与共享不公平、价值引领不深入以及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从缺乏整体规划、忽视权变因素、资源管理不善、价值引领重视不足以及协同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探究其成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建立健全动态优化的"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的路径,具体包括优化系统结构、提升权变适应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价值引领和完善协同机制等.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SCRVS"模型改革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00后"大学生制度自信探析

    张文学胡霄寒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既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锻造青年人才的必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文章从"教育三性"角度剖析了制度自信培育的深刻内涵,从"主客体维度"分析了思政课培育"00后"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现实困境,通过提高思政课发展力、感染力、生命力和创造力来探寻培育"00后"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实践进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00后"大学生制度自信实践进路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孙婧王鹤岩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满足教育智能化发展的实践需求、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通过自动生成文本、处理图像资源、智能人机互动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提质增效.

    人工智能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方式

    网络圈群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消解

    王忠宝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圈群已成为青年集群生活的新样态,其所构建的复杂传播场域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力式微、传播效能减弱、阵地建设滞后、政治认同弱化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根源于网络圈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封闭性与流动性并存、高中心势与沉默螺旋共生、强关系与弱关系交织、私密性与开放性兼具的特征.鉴于此,可以探索以信息技术手段、以舆论生态治理、以多元主体协同和以基层党建引领等路径,有效消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挑战.

    网络圈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风险消解机制

    第七届"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术论坛通知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