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刍议

    张燕妹林贤明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所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现实需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重在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科学的理论阐释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以"筑梦人"的使命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以全新的互动模式打造思政课的新样态,以丰富的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赵蓓茁孟晓东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环节.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拓展以参与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独特教育价值;要创新以引导为重点的网络导学,实现思政课线上线下协同发力.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融入有效性

    高校辅导员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

    陈珊珊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力量、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举措.高校辅导员群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更加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应该从理解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的存在之基、岗位的历史使命、发展的现实要求角度深刻领悟广泛践行之义;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方面掌握广泛践行之要;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内化广泛践行之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广泛践行

    场域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

    张贵礼彭小川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活并发挥高校学生社区的思政功能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应然选择和实然路径.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从理论性、时代性、功能性、校本性深化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认知,遵循政治逻辑、育人逻辑、生活逻辑、文化逻辑完善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构建,打造"大思政"社区课堂、开展"大融乐"社区活动、做好"大协同"社区服务、进行"大下沉"社区管理强化对高校学生社区场域的运用,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功能的实现.

    场域理论高校学生社区思政功能实现路径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心理机制研究

    王扬刘珂旬孙也程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心理机制,文章基于认同理论构建了领悟社会支持、媒体传播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媒体传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媒体传播通过自尊、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于此,可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掌握媒体传播主导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增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媒体传播自我效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对假冒本刊活动的严正声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
    83页

    "优师生"职业理想的提升路径研究

    曹斯方菊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师生"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其职业理想的发展关乎国家教育公平的战略构想的实现.现阶段"优师生"存在职业认知产生偏差、职业认同不够深入、职业情感有待提升、从教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通过锻造过硬本领,培养职业自信;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内在动力;学习典范教师,厚植报国情怀;加强社会实践,坚定职业理想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优师生"的职业理想.

    "优师生"职业理想价值意蕴发展现状路径研究

    对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思考

    张瑞刘辉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围绕"国之大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大局和整体利益、需要坚定维护的人民立场等原则."国之大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以及广大人民幸福期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面向"两个大局"的战略考量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谱系传承.践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要突出牢记初心使命、强化党的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切实增强工作针对性和系统性.

    习近平"国之大者"丰富内涵生成逻辑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莫天荣连君瑶王青山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三重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探赜

    张萍张一弛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绩的精神支柱.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被赋予更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意义.在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内涵要义的基础上,要筑牢中华体育精神之本,培育社会大众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推动中华体育精神创新,加强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体育精神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