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提升研究

    张天成王莹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引领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对培育时代新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工作存在职业倦怠、"信息茧房"不良影响、核心素养与职业技能尚且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增强职责使命的角色认同、加强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创新政治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政治引领力.

    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理想信念

    "六维一体"资助育人模式构建路径探析

    邝洪波孙宗瑞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经济资助全覆盖的基础上,构建思想引领、道德浸润、学业发展、素质提升、精神激励、就业创新有机统一的"六维一体"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实现"扶困"与"扶志""扶智"相统一,积极探索分类识别、分类施策、分类成长的精准育人资助工作新途径.

    高校"六维一体"立德树人资助育人

    高校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制研究

    邓旭阳谢雨锜周萍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管理和协同育人是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与特质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提出整体分层的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即微系统的双化机制、中间系统的融渗机制、外系统的场域润养机制和宏系统的贯通机制.在此基础上,高校可通过优化个体自适应系统、推动各系统多维化发展、融合多元化生态表达性艺术心理教育辅导、推动发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改善积极生态心理健康教育育人环境和氛围,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成效.

    高校积极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社团助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周佳樑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和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场域,具备有效助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独特载体优势.在实践中,学生社团助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应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立足点、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价值归宿、把协同有序作为重要保障、把开展高质量实践活动作为核心抓手、把贯彻全过程评价作为质量依托的基本原则,通过深入探索"党建+学生社团"工作模式、重点防范工具理性抬头现象、持续把稳制度先行基础导向、加快打造高质量"清廉+"活动集群、动态完善监测激励机制等举措强化助推实效.

    高校学生社团廉洁文化建设学生工作

    对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三维阐释

    齐远飞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发展为了人民,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之源;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三个维度,对于新征程上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聚亿万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人民至上人民主体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鲁力王桂娟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这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提升思想素质的精神资源,能够促进个体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有利于人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运行,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能够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利于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治理共同富裕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及当代启示

    孙培鑫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为理论遵循,立足中国革命需要,通过"谁来说"明确话语主体、"说给谁"掌握话语主动、"说什么"增强话语引领,构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驳斥了党内外人士对农民革命运动的指责,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格局、新特点,梳理《报告》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理路,对于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 全面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改革纪实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