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本刊评论员
    1页

    学校思政课建设里程碑式的跨越——写在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

    卢黎歌李丹阳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在多层次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式发展.思政课建设理念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了对思政课建设理念的战略性思维、精准定位、高度重视和意义价值的认识.理论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为提出了思政课本质的新命题和改革导向、提炼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等.实践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体现在思政课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扩展、从学校课堂向行走课堂扩展等方面.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包括围绕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建设、优化教师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体制机制实现跨越式发展,包括完善思政课教学的组织领导体制、完善思政课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的体制机制、改革思政课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等.

    思政课立德树人创新发展教师队伍建设

    数字思政与思政课教师能力结构再塑

    蒋红周虹江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思政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趋向.教师在数字思政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在数字思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应突破传统的思政课教师能力结构模式,以提升和强化数字素养为核心,从提高网络运用水平、树立人机协同教学理念、探索数字化教学方法、开展沉浸式教学实践等方面,实现思政课教师能力结构的再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18"座谈会数字思政思政课教师能力结构数字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殊性

    佘双好卢育强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短短40年时间内获得迅速发展,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学科属性的特殊性、学科实践基础的特殊性、学科设立的特殊性、学科特点的特殊性、学科发展模式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特殊性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今后持续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遵循.

    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殊性经验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理论思辨

    朱宏强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着关键推动作用,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认识具有深刻的现实必要性.对此,可运用比较思维在与外生动力的辨析中,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内涵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是动力因素由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要素主导,动力方向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循环,动力关系源于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推动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外生动力相互关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思维方法与现实价值

    王凯宗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和重要实践的凝练表达,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基础,在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过程中,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应运而生.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蕴含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思想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生成逻辑思维方法现实价值

    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认文化遗产观点的批判及其时代意蕴——兼论实现"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自觉

    辛菲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肃清马赫主义的负面影响,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普列汉诺夫的理论,对苏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否认一切文化遗产的观点进行了系统批驳.列宁批判其在思想上的马赫主义立场、在组织上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在行动上拒绝继承文化遗产的行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注重对人类一切文化成果的批判继承.这些论断为新时代探索"第二个结合"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列宁"无产阶级文化派"否认文化遗产"第二个结合"

    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遵循、主要路径及价值意蕴

    娄梦玲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文化自信自强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而言,要增强文化自觉、优化文化供给、加大文化对外传播力度.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自信实践遵循具体路径价值意蕴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理路、价值与实践要求

    乐三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一理论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原则的时代深化,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智慧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经验的系统集成,也是我国迈向新时代新征程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坚持自信自立,有利于指引国家自主发展的航向、强化新的历史斗争的精神内核、推动基于实践的理论革新、确立中国式现代化拓展的原则遵循、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动能.在实践层面,践行自信自立需要准确把握其实践限度和多元维度,积极塑造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信自立的形象,激扬全社会坚持自信自立的磅礴力量,使全党全国展现自信自立的精神风貌.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自信自立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逻辑

    王富军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一项涉及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整体谋划.要厘清概念关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廓清与从严治党的关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弄清与制度体系的关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