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冯建章

月刊

1672-3015

gzxxgbfzzs@163.com

020-83827812-10297

510080

广东省心血管病医院(广州市东川路96号)英东心脏中心二楼209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ournal Xinxueguanbing Fangzhi Zhishi
查看更多>>《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双月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介入心脏学会、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以广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危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薇张玲刘小毅
    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危重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使用血尿素氮与血清白蛋白比值(BAR)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危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BA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危重CHF患者预后和性别、pH、PCO2、心率、病史(COPD、高血压、糖尿病、PAD、卒中、血栓栓塞)等因素相关性较小(P>0。05);和年龄、BMI、PO2、SO2、收缩压、舒张压、病史(心房颤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脓毒症)、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占比、淋巴细胞、血红蛋白、LDH、血肌酐、BUN、乳酸、AST、ALT、BAR、APTT、PT、INR等因素相关性较大(P>0。05)。多因素分析BAR与CHF死亡的相关性因素有年龄、舒张压、冠心病、脓毒症、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乳酸、INR等。结论 BAR可作为预测重症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比值危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运动康复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余道海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运动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PCI手术治疗,再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0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观察组(40例,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体力活动能力(运动持久时间、活动强度)、生活质量以及心功能改善变化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运动持久时间、活动强度、生活质量分别为(31。95±2。75)分、(86。37±2。81)分、(29。28±3。42)分、,对照组分别为(29。88±3。70)分、(84。82±2。82)分、(27。38±3。56)分、,观察组运动持久时间、活动强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别为(42。37±5。22)min、(35。62±4。66)min、(52。54±3。31)%,对照组分别为(46。21±4。31)min、(38。67±4。70)min、(50。00±3。50)%,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康复治疗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运动康复治疗PCI术后冠心病

    心电图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联合左室射血分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李雯
    11-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联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到2024 年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对比四组患者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及LVEF水平,并分析其与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根据出院后12个月的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分析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及LVE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心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并分析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及LVEF水平对心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额面QRS-T夹角、QRS波时限也随之升高,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降低趋势;额面QRS-T夹角及QRS波时限与 LVESD、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老年CHF患者MACE的发生与NYHA分级、LVEF、NT-proBNP、额面QRS-T夹角及QRS波时限具有相关性(P均<0。05)。通过ROC曲线,发现 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及LVEF水平在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心电图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联合LVEF可作为评估老年CHF患者心功能恶化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QRS波时限额面QRS-T夹角左室射血分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恶化

    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的心脏康复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效果

    何龙庭张伟炼刘医俊谢泉金...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的心脏康复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干预,观察组采取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的心脏康复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对比两组心肺功能、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7。55±4。78)%、用力肺活量(FVC)为(3。69±0。43)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81±0。45)L、FEV1/FVC(76。11±5。55)%,高于对照组的(42。36±4。57)%、(3。15±0。24)L、(2。21±0。33)L、(68。96±6。2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6。55±3。2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42。25±4。34)mm,低于对照组的(51。28±4。74)mm、(48。76±4。51)mm;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中的身体活动(11。27±2。75)分、情感状况(6。57±1。35)分、症状(12。04±2。23)分,低于对照组的(14。65±2。38)分、(8。36±1。74)分、(16。76±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的心脏康复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可以增强CHF患者心肺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提高生命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心肺运动试验心脏康复疗法呼吸训练心肺功能心脏不良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冠脉内灌注尿激酶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王健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脉内灌注尿激酶联合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均给予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冠脉内灌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尼可地尔冠脉内灌注,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因子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B型脑钠肽(BNP)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MACE发生率,研究组(8。00%)较对照组(36。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采用尿激酶+尼可地尔冠脉内灌注联合PCI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功能,恢复心肌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尼可地尔冠脉内灌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分析

    廖秀梅黄文镇邱枭伟
    22-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50例AMI行PCI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IRI分为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梗死部位、心肌缺血时间、罪犯血管是否为右冠状动脉(RCA)、是否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史、饮酒史等。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因素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出现32例MIRI,发生率为21。33%(32/1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P>0。05);两组梗死部位、心肌缺血时间、罪犯血管是否为RCA、是否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梗死前血压水平、梗死前是否高血糖比较(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壁梗死、心肌缺血时间≥7 h、罪犯血管是为RCA、存在多支血管病变、梗死前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0 mmHg、梗死前有高血糖是影响PCI术后MI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下壁梗死、心肌缺血时间≥7 h、罪犯血管是为RCA、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高血糖是是引发PCI术后MIRI的主要原因,临床需加以重视,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因素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宝宝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青岛思达心脏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ACS患者资料,根据PCI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利西尤单抗。干预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应用于ACS患者PCI术后早期阶段,不仅能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心肌损伤标志物的释放,还能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阿利西尤单抗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ACS患者PCI术后应用价值

    超纯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冉玉力廖雪娇蒲正川杨茜...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纯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对MHD患者微炎症、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选择2022年1-12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采用超纯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低通量透析治疗。随访12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随访12月后治疗组CRP、TNF-α、IL-6均明显下降(P<0。05),Hb、Alb显著上升(P<0。05),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左心功能参数指标LVEF、LVMI、Tei改善显著(P<0。05),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治疗组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纯透析液联合高通量透析能减少促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同时减轻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超纯透析液高通量透析微炎症心功能心血管事件

    miR-23a联合PLR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30d内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霍强王莽原
    33-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23a(miR-23a)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30 d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7例胸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100例ATAA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97例非ATAAD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miR-23a和PLR水平。根据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全因死亡分成死亡组(n=19)与存活组(n=8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3a联合PLR对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miR-23a和P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发现,miR-23a、PLR表达水平和ATAAD患者预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0。4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D-D、miR-23a、PLR是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3a联合PLR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价值时效能最高,AUC=0。921,约登指数为0。685,95%CI为(0。854-0。989),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79。0%。结论 miR-23a联合PLR对ATAAD患者术后30 d内的预后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miR-23aPLR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预后预测价值

    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回顾性研究

    谢玉英李兆嵘李玲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4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CSK9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神经功能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胆固醇(TC)为(4。12±0。63)mmol/L、甘油三酯(TG)为(1。68±0。27)mmol/L、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为(2。05±0。42)mmol/L、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为(1。13±0。32)mm、斑块面积为(0。042±0。014)cm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78±1。42)分,低于对照组的(4。87±0。75)mmol/L、(2。15±0。33)mmol/L、(2。77±0。44)mmol/L、(1。45±0。26)mm、(0。062±0。023)cm2、(9。56±1。54)分;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为(2。05±0。42)mmol/L,高于对照组的(2。77±0。44)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SK9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纠正血脂紊乱,改善颈动脉斑块与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

    脑卒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疗效血脂指标神经功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