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部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部

邬江兴

双月刊

1671-0673

xxgcxb@163.com

0371-81630442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62号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大16开。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繁荣科技文化,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本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大学在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科研水平。学报主要刊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应用数学以及军队指挥等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成果论文,技术报告,优秀学位论文及今后发展趋势展望。主要栏目: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报告,教学研究,专题译文,综述评论,科技动态。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业务领导和管理干部。本刊于2004年正式成为军事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obileNetV3与互易点损失函数相结合的雷达波形开集识别

    刘志林王晋东李银龙冯蕴天...
    631-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波形识别方法通常假定待识别信号属于一个已知并且种类有限的集合,但在实际场景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雷达信号,导致此类闭集识别方法难以适用.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MobileNetV3与互易点损失函数相结合的开集识别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提取信号时频图像的高维特征向量,通过特征向量和互易点的距离来衡量已知信号和未知信号之间的差异,使模型在正确识别已知信号波形的同时也能对未知信号波形进行判别,实现雷达波形的开集识别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6~15 dB的信噪比范围内,该方法对已知信号波形的识别准确率接近100%,对未知信号波形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

    雷达信号波形识别崔-威廉斯分布MobileNetV3网络互易点

    基于网络科学理论的"星链"卫星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

    张德语郝耀辉李崇辉杨原...
    639-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激光通信终端(LCT)有效距离及星间链路(ISL)对"星链"卫星网络属性的影响,针对"星链"系统中各卫星节点及节点间关系,依据网络科学理论、轨道学和LCT性能,设定8类LCT有效距离与3种ISL规则,构建"星链"卫星网络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规则不同有效距离参数下的"星链"卫星网络中度值和平均最短路径值,发现LCT有效距离是影响"星链"卫星网络中信息传递效率的关键因素.ISL对提高网络信息传递交互性能,增加信息连通路径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为多角度研究"星链"卫星网络提供模型参考,为评估"星链"网络因素和ISL规则影响提供一种新思路.

    星链网络科学星间链路模型构建有效距离

    开集场景下基于多重高斯残差原型网络的辐射源个体识别

    王艳云牛朝阳李远丽李芳润...
    646-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开集场景下未知辐射源的个体识别算法鲁棒性较低、识别性能不高的问题,结合残差网络和多重高斯原型学习基本思想,提出多重高斯残差原型网络,对信号的灰度矢量图进行识别.通过生成约束,同一类别的潜在特征会紧密聚集在与之对应的高斯原型周围,增加未知类样本的存储空间;判别约束则是将不同类别的高斯原型分离开来,增加不同类别高斯原型之间的距离,提高对已知类别的分类判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相较于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尤其是在开集场景下,其AUC值较对比算法分别提升0.207和0.221,进一步表明所提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分类能力.

    辐射源个体识别开集场景多重高斯残差原型网络矢量图

    勘误声明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652页

    基于UVM的可重用协议转换模块验证平台设计

    李智超刘冬培吕平陈艇...
    65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通用验证方法学(UVM)搭建了一种可重用协议转换模块验证平台,对协议转换模块的功能验证进行研究.首先介绍验证对象的功能及验证需求;其次详细阐述可重用验证平台的架构及验证平台各组件的设计方法,通过在序列组件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层次化建模方法,简化了验证平台产生激励的复杂度,提高了验证效率;最后对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进行了收集,达到了覆盖100%的预期要求,保证了功能验证的完备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测试结果表明,该验证平台功能正确,能够满足对各个协议转换场景的验证需求.

    随机化约束覆盖率协议转换通用验证方法学

    基于信息增强的源代码语义嵌入模型

    张春艳刘福东熊其冰
    660-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源代码语义提取是代码智能任务的关键步骤,已有源代码分析工作存在源代码语义提取不充分的弊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增强的源代码语义嵌入模型Aug_Src,信息增强对象为源代码序列和源代码解析的抽象语法树(AST).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ug_Src的代码摘要生成方法比标准序列到序列模型的METEOR指标值提高约11.5%,验证源代码语义嵌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源代码分析抽象语法树深度学习自注意力机制

    一种利用抽象语法树的源代码克隆检测模型

    孙雪凯刘春玲蒋烈辉
    667-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码克隆在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也会给软件维护带来困难,并导致代码中漏洞和错误的传播.针对代码克隆检测问题,借助于抽象语法树(AST),提出一种能够捕捉语义和结构信息的源代码克隆检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利用代码片段的抽象语法树获得一个路径集合,并生成对应的路径上下文;其次,通过一个全连接神经网络对路径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路径聚合为一个向量来表示代码片段;最后,通过计算两个代码向量之间的距离获得它们的语义相关性,再利用神经网络和一个sigmoid函数获得它们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出源代码的功能相似性.

    软件开发代码克隆软件维护抽象语法树神经网络

    基于T-BOX数据逆向分析的车辆行为取证算法

    李万鹏李炳龙孙怡峰张玉臣...
    674-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车载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的数据取证方法主要针对T-BOX与手机APP等之间网络数据流,缺乏针对T-BOX底层数据的分析取证方法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BOX数据逆向分析的车辆行为取证算法.该算法主要分为数据预处理、底层数据解析及行驶行为重塑3个阶段.数据预处理阶段通过设置车辆静止数据标识及典型数据阈值范围,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底层数据解析阶段通过数据类型识别及数据描述转换,完成不同模块数据解析;行驶行为重塑阶段实现车辆行程数据分析及车辆行驶路径重塑.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BOX数据逆向分析的车辆行为取证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车辆行程数据分析及车辆行驶路径重塑,相较于传统T-BOX数据取证方法,取证结果更加完整、准确,同时避免了T-BOX数据无线传输的安全性问题.

    T-BOX数据行驶行为逆向分析行程数据路径重塑

    面向可编程数据平面的网络程序合并优化方案

    李炯胡宇翔崔鹏帅田乐...
    68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网络程序合并生成的程序存在较长的流水线结构且单个流水线阶段内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可能造成网络程序合并后无法完成部署,降低数据平面资源利用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面向程序合并过程的编译优化方案,该方案包含关键节点标记、关键节点的转换、最优结果筛选3部分,分别完成表依赖图中关键节点的寻找、关键节点前后依赖节点的转化、基于流水线长度和流水线宽度筛选最优程序,最后完成多个P4程序的合并和资源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在网络程序合并过程中可缩短程序流水线长度,并提高单个流水线内的资源利用率.相比传统网络程序合并过程,合并后的程序对内存的占用大约节约10%.

    可编程数据平面增量式部署合并网络程序

    基于TOTP流标签的软件定义边界

    赵宇鹏朱旋李继港
    68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零信任网络的出现极大拓展了现有网络安全范式,软件定义边界作为零信任的成熟落地架构将传统基于边界的网络安全防护理念转换为"永不相信,永续认证"的先进安全防护理念.然而现有的软件定义边界网络实现在协议实现和网络通信方面存在潜在弱点,为此提出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TOTP)流标签技术的软件定义边界网络改进解决方案.该方案使用TOTP算法对单包认证协议进行加强,并在客户端进行身份认证后,生成会话标签标记后续建立的所有通信流量,用以保护通信通道不被篡改.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改进与传统SDN网络和典型软件定义边界实现相比,具有更高安全性和可以接受的传输时延损失.

    软件定义边界零信任网络动态访问控制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