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习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
学习与实践/Journal Study and Practi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分"辩证演绎: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演变及其内在机理

    吴昊徐选国秦莲
    10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安全格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长期以来,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基于其紧密相连特性,在行动上一直处于相互交织、共同促进的关系状态.系统分析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发现,两者在"统"与"分"辩证关系逻辑中流转:早期的国家安全强调管理和治理意义,重视国家安全在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体现了"管理/治理中的安全"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专章进行全面系统阐释,并将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视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治理"逻辑.深入地看,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统-分"关系逻辑转变的深层动因在于:全球社会高风险状态下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践行是国家安全地位提升的基础动因;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秩序作保障,成为国家安全地位提升的内在动因;把握国内外形势、筑牢安全屏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根本动因.

    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关系演变内在机制

    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

    王闻文沈顺福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儒家那里,仁爱伦理首先指向血缘伦理,其所强调的是爱从亲始及爱亲的重要性.汉唐儒者所建构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之于爱亲的"先在性",拓展了儒家血缘伦理的范围.而实现对儒家血缘伦理超越的是宋明儒者所构筑的"共生伦理",它强调从一体之仁的视角去体爱万物.通过钩沉儒家仁爱伦理的发生图式及其谱系演变,或可消除既往一些论者对儒家仁爱思想所存在的误解.

    儒家仁爱伦理血缘伦理万物一体

    逻辑依循与实践向度: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提炼展示

    张诚
    12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对中华文明的凝练展示,是联结全球华人的隐形纽带,也是区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关键所在.传统文化类节目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场景化、故事化与网感化的表达使其成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类节目通过锚定古今"共享价值"的逻辑起点、聚焦"家国同构"意识的阐述原则以及深植中华美学传统的表现形式对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进行提炼展示.文化遗产、文学艺术、节气节日、杰出人物、传统服饰与中华饮食等取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资源,共同构成了当下传统文化类节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主要实践面向.注重以"共享性"文化符号为提炼来源、构筑以"沉浸式数字叙事"为依托的展示形式、建立以"共情思维"为内核的传播方式,有望成为未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优化路径.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节目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