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磁共振检查流程规范

    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吕路线李文强
    901-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与脑器质性疾病相似,因此,其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磁共振已被广泛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以排查潜在的脑器质性病变或研究脑结构和功能特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严重思维和行为紊乱,目前迫切需要建立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磁共振检查流程规范.本文依据国内外从事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检查的经验和数据,制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磁共振检查整体流程,以促进该检查流程的规范应用.

    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流程规范

    硫氢化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李颖虹左月杨坤丽任衍开...
    904-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硫氢化钠(NaHS)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aHS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每组2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在脑缺血后腹腔给予NaHS 50 μmol·kg-1,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在脑缺血后腹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和NaHS组只分离出血管不插线栓,NaHS组大鼠分离出血管后腹腔给予NaHS 50 μmol·kg-1,假手术组大鼠分离出血管后腹腔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估4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观察4组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4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和NaHS组大鼠脑组织呈均匀橘红色,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和纹状体有苍白的梗死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中IL-1β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组和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均呈正常形态;与假手术组和NaHS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突起明显减少,小胶质细胞胞体亮度明显增强,细胞呈团块状,失去正常形态,处于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较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突起增多,处于活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较少,形态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总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和NaHS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大鼠缺血侧脑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总数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aHS可抑制NLRP3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促炎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并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

    硫氢化钠脑缺血再灌注小胶质细胞活化脑皮质损伤炎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基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的特异性靶向Dickkopf相关蛋白1的肿瘤疫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肖蓬莉郭淑利王慧睿毛慧云...
    911-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激动剂ADU-S100是否可增强壳聚糖(CS)纳米颗粒介导的包含肿瘤特异性抗原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DNA疫苗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 应用复合物共沉淀法制备CS-DNA纳米颗粒.采用Zetasizer Nano-ZS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CS-DNA纳米颗粒的粒度和Zeta电位,分别通过凝胶阻滞分析和Western blot评估CS-DNA纳米颗粒的DNA保护效果和体内DNA表达效率.利用表达人DKK1(hDKK1)基因的慢病毒建立稳定表达hDKK1的MPC-11细胞(MPC-11-hDKK1),并将MPC-11-hDKK1细胞皮下接种于小鼠建立肿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内注射CS-pcDNA3.1)、ADU-S100免疫组(皮下注射ADU-S100)、CS-pDKK1 免疫组(肌内注射 CS-pDKK1)和 ADU-S100/CS-pDKK1 联合免疫组(肌内注射 CS-pDKK1+皮下注射ADU-S100),每组5只.各组荷瘤小鼠按照相应的免疫方案以10 d为间隔免疫3次.每周测量肿瘤大小.肿瘤细胞MPC-11-hDKK1接种后第42天,测量各免疫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免疫组小鼠脾脏中CD11c+树突状细胞(DC)、CD8+CD11c+DC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 Ⅱ)+CD11c+DC亚群的占比.采用重组hDKK1蛋白体外刺激各组小鼠的脾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免疫组CD8+T淋巴细胞中EdU+细胞占比,并应用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效应.结果 CS-DNA纳米颗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约为(204.3±2.31)nm和(15.47±1.01)mV.凝胶阻滞分析表明,CS纳米颗粒包裹的DNA可被完全阻滞.Western blot分析表明,CS-DNA纳米颗粒可在体内有效表达.MPC-11-hDKK1细胞中DK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PC-11-Ctrl细胞(P<0.05).肿瘤细胞MPC-11-hDKK1接种后第7、14天,ADU-S100免疫组、CS-pDKK1免疫组和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21、28、35、42天,ADU-S100免疫组,CS-pDKK1免疫组和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显著低于ADU-S100免疫组和CS-pDKK1免疫组(P<0.05).肿瘤细胞 MPC-11-hDKK1 接种后第 42 天,ADU-S100 免疫组、CS-pDKK1 免疫组和 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的肿瘤质量显著低于 ADU-S100 免疫组和 CS-pDKK1 免疫组(P<0.05).ADU-S100 免疫组、CS-pDKK1 免疫组和 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脾脏中CD11c+DC、CD8+CD11c+DC、MHCII+CD11c+DC亚群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小鼠脾脏中CD11c+DC、CD8+CD11c+DC、MHCII+CD11c+DC亚群占比显著高于ADU-S100 免疫组和 CS-pDKK1 免疫组(P<0.05).ADU-S100 免疫组、CS-pDKK1 免疫组、ADU-S100/CS-pDKK1 联合免疫组的CTL杀伤效应及CD8+T淋巴细胞中EdU+细胞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U-S100/CS-pDKK1联合免疫组的CTL杀伤效应及CD8+T淋巴细胞中EdU+细胞占比均显著高于ADU-S100免疫组和CS-pDKK1免疫组(P<0.05).结论 STING激动剂ADU-S100可显著提高CS-pDKK1纳米颗粒疫苗对MM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该疫苗策略为MM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壳聚糖纳米颗粒DNA疫苗抗肿瘤免疫多发性骨髓瘤

    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王若溪刘俊杰杨磊张伟...
    919-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Tau蛋白磷酸化和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随机分为对照组、C22:0组、C24:0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C22:0组、C24:0组细胞分别加入含10 µmol·L-1极长链饱和脂肪酸C22:0、C24:0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总Tau蛋白、丝氨酸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p-Tau-ser396)、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及GSK-3β丝氨酸9位点磷酸化蛋白(p-GSK-3β-Ser9)的表达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测定细胞膜荧光恢复率和扩散系数,评价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3组SH-SY5Y细胞总Tau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07,P>0.05).3组SH-SY5Y细胞p-Tau-ser39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397,P<0.05);其中C22:0组和C24:0组SH-SY5Y细胞p-Tau-ser39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4:0组SH-SY5Y细胞p-Tau-ser396水平显著高于C22:0组(P<0.05).3组SH-SY5Y细胞GSK-3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1,P>0.05).3组SH-SY5Y细胞p-GSK-3β-Ser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30,P<0.05);其中C22:0组、C24:0组SH-SY5Y细胞p-GSK-3β-ser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22:0组与C24:0组SH-SY5Y细胞p-GSK-3β-ser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4:0组SH-SY5Y细胞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22:0组(P<0.05);对照组与C22:0组SH-SY5Y细胞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22:0组、C24:0组SH-SY5Y细胞的荧光恢复率和扩散系数有降低趋势,但3组SH-SY5Y细胞的荧光恢复率和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891、3.649,P>0.05).结论 极长链饱和脂肪酸C22:0、C24:0可促进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诱导细胞氧化损伤,对细胞膜流动性也有降低趋势,极长链饱和脂肪酸可能是引起AD发病的因素之一.

    极长链饱和脂肪酸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膜流动性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5年征订启事

    《新乡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924页

    含α-Arrestin结构域蛋白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同轩于如同郭威才汪敏行...
    925-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含α-Arrestin结构域蛋白3(ARRDC3)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基因表达情况.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ARRDC3在不同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ARRDC3在不同分子类型、不同分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RRDC3表达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RRDC3的表达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GGA和TCGA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Ⅱ、Ⅲ、Ⅳ级人脑胶质瘤中ARRDC3基因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结果与其一致.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中,ARRDC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DH突变型患者(P<0.05);ARRDC3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ARRDC3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DH突变状态、放射治疗、ARRDC3表达情况是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ARRDC3的相对表达量随着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上升逐渐升高;ARRDC3低表达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患者;ARRDC3可能成为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脑胶质瘤含α-Arrestin结构域蛋白3基因表达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和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王春雨李亚王家豪
    930-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1).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5%(48/65)、88.52%(54/61),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PaO2、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IgA、IgG、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A、IgG、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2/65)、32.79%(20/61),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05).结论 相较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体液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重症肺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人免疫球蛋白肺功能体液免疫儿童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陈红涛曲军胡润武武金海...
    935-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5例陈旧性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接受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术.以X线下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且无叩击痛与按压痛为骨折愈合标准,统计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于末次随访时,采用Herscovici疗效标准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计算总优良率;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主观疼痛感受,肩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肩关节功能,使用螺旋CT测定患者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浅表感染、远端骨折移位、肩关节疼痛、血管神经损伤、再骨折、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可吸收缝线吸收时间为(4.12±1.28)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5.558,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4.222,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2组患者的喙锁间距、肩锁间距显著小于术前,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小于术后6个月,前屈活动度和外旋活动度大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喙锁间距、肩锁间距显著小于对照组,前屈活动度和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再骨折、骨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00%(3/50)、6.67%(3/4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4,P>0.05).结论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显,可加快骨折愈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与肩锁关节三维形态,且并发症少.

    锁骨远端骨折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喙锁韧带重建

    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范小波赵晨阳赵松涛安彪...
    94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弯角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漏出情况、脊柱-骨盆参数、视觉模拟评分(VAS)、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骨水泥分布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级和Ⅱ级骨水泥分布总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漏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椎管外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4%(1/61);对照组患者有2例发生椎管外血肿,1例发生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92%(3/61).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4,P=0.309).结论 与单侧椎体成形术比较,弯角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脊柱平衡状态,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脊柱压缩骨折弯角椎体成形术单侧椎体成形术脊柱-骨盆参数骨水泥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及预测模型构建

    井河江张鸿梅李雪
    946-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院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后随访6个月,统计MACE发生情况,将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MACE组,未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无MACE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sTWEAK、hs-CRP水平及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贫血、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前壁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出院后短期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建立预测AMI出院后短期MACE发生风险的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及校准能力.结果 AMI患者出院后6个月MACE发生率为27.73%(33/135).MACE组患者>60岁占比、有吸烟史占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占比、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TnT、sTWEAK、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MACE组与无MACE组患者的性别分布、BMI、饮酒史、贫血、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前壁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白细胞计数、血清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高APACHE Ⅱ评分、高血清cTnT水平、高血清sTWEAK水平、高血清hs-CRP水平是AMI出院后短期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APACHE Ⅱ评分、血清cTnT水平、血清sTWEAK水平、血清hs-CRP水平构建了 AMI患者出院后发生MACE的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置信区间:0.784~0.916),灵敏度为 84.85%(95%置信区间:68.100~94.900),特异度为 83.72%(95%置信区间:74.200~90.8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AMI出院后短期MACE的发生概率与实际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41,P>0.05).结论 血清sTWEAK、hs-CRP水平高是AMI患者出院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基于这2个指标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MACE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临床指导AMI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诱导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