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重基序蛋白28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付琳琳马保东张书娟霍彦平...
    30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重基序蛋白28(TRIM28)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39例乳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标本及配对的癌旁邻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RIM28蛋白的表达;将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随机分为si-control组和si-TRIM28组,si-control组细胞转染空载质粒,si-TRIM28组细胞转染敲低TRIM28的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MCF7细胞中TRIM28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盒-8实验检测2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CIBERSORT算法分析美国癌症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差异及其与TRIM28蛋白的相关性;基因组富集分析(GSEA)软件分析TRIM28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之间的信号通路;TISIDB数据库获取TRIM28基因相关的免疫调节因子,对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RIM28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细颗粒状.TRIM28蛋白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TRIM2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258,P<0.05).si-TRIM28组MCF7细胞中TRIM28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i-control组(t=61.654,P<0.05).培养第0天,2组MCF7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05).培养第 4 天,si-TRIM28 组 MCF7 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 si-control 组(t=13.920,P<0.05).si-TRIM28组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少于si-control组(t=11.528,P<0.05).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巨噬细胞亚群、B细胞亚群、T细胞亚群、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IM28蛋白表达水平与浸润的单核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呈正相关(r=0.150、0.100,P<0.05),与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静息的记忆CD4 T细胞、γδT细胞呈负相关(r=-0.100、-0.160、-0.099、-0.190,P<0.05);GSEA分析结果表明,TRIM28基因参与了多种免疫/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从TISIDB数据库中获取了 TRIM28基因相关的58个免疫调节因子;对这58个免疫调节因子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调节因子CSF1R、CXCL12、CD27、CD40和CD40LG共同参与了 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 TRIM28蛋白在乳腺癌中高度表达,敲低TRIM28基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TRIM28蛋白可能通过多种免疫/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节乳腺癌免疫微环境.

    乳腺癌三重基序蛋白28免疫微环境生物信息学

    含GATA锌指结构域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王婧媛谢雨琪岳凤恺阔艺...
    309-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含GATA锌指结构域1(GATAD1)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连接法构建GATAD1干扰质粒SiRNA-GATAD1(Si-GATAD1).取培养的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及结肠癌细胞Caco-2、HCT-116、HCT-8、HT-29、RKO,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选择其中GATAD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结肠癌细胞HCT-116、RKO用于转染GATAD1干扰质粒Si-GATAD1,另选择其中GATAD1表达水平最低的结肠癌细胞Caco-2用于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取HCT-116、RKO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C)组和转染Si-GATAD1质粒组(Si-GATAD1组),取Caco-2细胞随机分为NC组、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组(pMZ-GATAD1 组),Si-GATAD1 组 HCT-116 和 RKO 细胞分别转染 Si-GATAD1 质粒,pMZ-GATAD1 组 Caco-2 细转染过表达pMZ-GATAD1质粒,同时将空载体pMZ-MO3质粒转染至NC组HCT-116、RKO和Caco-2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结肠癌细胞HCT-8、HCT-116、RKO、HT-29、Caco-2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结肠癌HCT-116、RKO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CT-8、HCT-29和Caco-2细胞(P<0.05),结肠癌Caco-2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结肠癌HCT-8、HCT-29细胞(P<0.05).Si-GATAD1组HCT-116、RKO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NC组(P<0.05),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GATA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NC组(P<0.05).培养12、24 h,Si-GATAD1组HCT-116、RKO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均显著低于NC组(P<0.01);pMZ-GATAD1组Caco-2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均显著高于NC组(P<0.01).Si-GATAD1组RKO、HCT-116细胞中PI3K、p-Akt、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其NC组(P<0.05);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PI3K、p-Akt、cyclin D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 NC 组(P<0.05);Si-GATAD1组 RKO、HCT-116 细胞及 pMZ-GATAD1组Caco-2细胞中 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TAD1高表达于结肠癌细胞中,且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迁移.

    结肠癌含GATA锌指结构域1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激酶B

    雷帕霉素核壳型pH敏感递药系统制备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作用

    王金梅张凯张颖王爽...
    316-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载雷帕霉素(RAPA)核壳型pH敏感递药系统,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脂质体包裹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对MSN进行氨基化修饰后载入RAPA,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载RAPA的介孔二氧化硅核脂质纳米粒(RAPA-MSN-LN),对其包封率、形态、粒径、电位、稳定性和释放度进行评价.以乳腺癌MCF-7和4T1细胞为模型,采用噻唑蓝法观察RAPA-MSN-LN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RAPA-MSN-LN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RAPA-MSN-LN制备成功,RAPA的包封率为(48.92± 1.50)%,平均粒径为(98.12±1.80)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46±0.013,电位为(-18.4±1.2)mV.稳定性观察结果显示,RAPA-MSN-LN在4、25、37 ℃环境下和在血清中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实验证明,RAPA-MSN-LN具有显著的pH敏感性.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RAPA-MSN-LN能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4T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RAPA-MSN-LN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及pH敏感性,体外抗肿瘤作用效果较好.

    雷帕霉素介孔二氧化硅pH敏感脂质体抗肿瘤活性

    艾司氯胺酮在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

    杨孟丽张雪莹杨鑫李晓芳...
    322-325,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其余诱导用药及术中维持用药均相同.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给药后(T1)、气管插管后(T2)、缝合皮肤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2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PACU)停留时间;分别于术后2、6、12、24 h时采用Ramasy镇静评分和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评估患者的镇静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T2、T3时,2组患者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患者的HR、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0、T1、T2、T3时,2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时的Ramas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时,2组患者的Ramasy镇静评分和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4/30)、6.7%(2/30),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1,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减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艾司氯胺酮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诱导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和谦蒋天赐周武童张永强...
    326-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妇科全麻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艾司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常规组,每组50例.4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常规面罩吸氧3 L·min-1.联合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3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前30 min,并于术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1);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1),以0.2 m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前30 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以0.3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前30 min;常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滴注丙泊酚2.5 mg·kg-1,以0.6 m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前30 min.4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48 h,应用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采集4组患者外周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48 h AVAT、HADS、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48 h AVAT、HADS、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48 h,联合组、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AVAT、HADS、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AVAT、HADS、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AVAT、HADS、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4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4组患者术后3、7 d血清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术后1 d,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1 d(P<0.05);4组患者术后7 d血清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术后3 d,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术前1 d,4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联合组、艾司氯胺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低于艾司氯胺酮组(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炎症反应.

    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焦虑抑郁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姬利珂许清玉崔艳罗雨轻...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患者均接受持续性腹膜透析、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50 mg,每日2次,根据患者血压每2~4周倍增1次,最高剂量20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高剂量160 mg.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心室功能参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等心室构型参数,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评估2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2组患者随访期间低血压、高血钾、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再住院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功能、心室构型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LVFS大于治疗前,LVDd、LVDs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Ds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患者占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SBP、DB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43.75%(14/3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75,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功能,逆转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分级,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室功能心室重构血压

    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陈金玲冯元元饶珺
    338-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3个周期后依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6)和预后良好组(n=78),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评估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12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中,114例完成3个周期的规范治疗.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卵巢癌患者术后短期预后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与患者短期预后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卵巢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短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69.40%、89.70%、80.60%,特异度分别为89.70%、77.80%、92.3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95、0.84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价值较高.

    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C-反应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后

    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张强王广才杨方波李存彪...
    34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完善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扫描,测定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平均通过时间(MTT)等CT定量参数.术后随访至2023年5月,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0)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酗酒史、TNM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白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HBF、HAP、HAI、MTT;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基于筛选出的CT定量参数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应用rms程序包和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该模型预测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TNM分期Ⅲ~Ⅳ期占比、包膜不完整占比及AFP、HBF、HAP、HA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MTT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吸烟史比例、肿瘤最大径>5 cm占比、肿瘤数目>1个占比、白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水平、ALT水平、AST水平,P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膜不完整[比值比(OR)=2.202,95%置信区间(CI):1.884~2.880,P=0.000]、AFP 水平高(OR=2.187,95%CI:1.818~2.787,P=0.000)、HBF 高(OR=2.177,95%CI:1.859~2.862,P=0.000)、HAP 高(OR=2.192,95%CI:1.907~2.909,P=0.000)、HAI 高(OR=2.212,95%CI:1.926~2.816,P=0.000)、MTT短(OR=2.208,95%CI:1.927~2.954,P=0.000)是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MTT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该模式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908(95%CI:0.787~0.968),该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较好.结论 HBF、HAP、HAI、MTT是影响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和MTT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CT定量参数列线图模型

    伴中央颞区棘波自限性癫痫患儿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毛云青董恩恒李多多刘龙芳...
    348-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SeLECTS)患儿的主观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SeLECTS患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的15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估2组儿童的睡眠质量,比较2组儿童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根据CSHQ总分将病例组患儿分为睡眠质量良好组和睡眠质量不良组,比较2组儿童的性别、年龄、是否为首次发作、是否经过药物治疗、发作频率、非快速动眼(NREM)期放电指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eLECTS患儿睡眠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患儿CSHQ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就寝习惯不良、睡眠焦虑、异态睡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夜醒、入睡潜伏期延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儿童睡眠质量不良比例分别为53.0%(80/151)、80.6%(54/67);病例组睡眠质量不良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14.944,P<0.05).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不良组患儿的年龄和放电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不良组患儿的性别、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是否为首次发作、发作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EM期放电指数增加是SeLECTS患儿出现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因素(比值比=25.297,95%置信区间4.583~139.634,P<0.05).结论 SeLECTS患儿较同年龄段儿童更容易存在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睡眠焦虑、就寝习惯不良、异态睡眠3个层面.NREM期放电指数的增加是SeLECTS患儿出现睡眠质量不良的风险因素,NREM期放电指数越高的患儿越容易出睡眠质量不良.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自限性癫痫睡眠状况儿童睡眠习惯问卷

    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原始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CD117的表达及意义

    纪婷婷陶善东丁邦和王春玲...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CD117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表达及其与AML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初诊为非M3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D117抗原阴性组(CD117-组,n=40)和CD117抗原阳性组(CD117+组,n=43),采用R显带技术分析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AML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结合患者染色体及基因突变结果,将所有患者预后分层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预后不良.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以下诱导方案中的1种进行化学治疗:(1)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10~12 mg·m-2(第1~3天)+阿糖胞苷100 mg·m-2(第1~7天)];(2)DA方案[柔红霉素60~90 mg·m-2(第1~3天)+阿糖胞苷100 mg·m-2(第1~7天)];(3)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2.5 mg·m-2(第1~7天)+阿糖胞苷100 mg·m-2(第1~7天)].1个疗程后未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可选择原方案或更改诱导方案;达CR的患者选择中大剂量阿糖胞苷(1~2 g·m-2,12 h 1次,第1~4天)方案进行巩固化学治疗.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及以上标准诱导化学治疗方案.观察所有患者的CR率、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及总生存期(OS).结果 2组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FLT3、CEBPA、NPM1、C-kit等基因突变状态、预后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17-组1个疗程后CR率为77.50%(31/40),CD117+组1个疗程后CR率为76.74%(33/43);2组患者1个疗程后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05).CD117-组达 CR 患者的 MRD 阴性率为 90.30%(28/31),CD117+组达 CR 患者的 MRD阴性率为 57.60%(19/33);CD117-组达 CR 患者的 MRD 阴性率显著高于 CD117+组(x2=8.797,P<0.01).CD117-组患者的中位OS为33.09[95%置信区间(CI):28.22~37.97]个月,CD117+组患者的中位OS为20.61(95%CI:17.89~23.33)个月;CD117-组患者的中位OS显著长于CD117+组(P<0.01).结论 CD117与非M3型AML患者的MRD相关,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指导AML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CD117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