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王雯毕振云
    65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有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38),无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76).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2组患者MMSE评分.采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2组患者梗死病灶的脑区;采用SC-500型非直接接触式无干扰性睡眠监测传感器床垫对2组患者进行卒中相关OSA的筛查和评估;采用美国Nerosscan64导10/20脑电生理系统检测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MMSE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包括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教育年限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梗死病灶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前额叶区、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区、顶部区导联P300波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有丘脑梗死灶、高AHI和P300-顶部区潜伏期长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易发生多领域的认知功能受损,P300-顶部区潜伏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认知功能损害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吴成稳崔超毅康海涵李飞...
    657-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 a,根据随访期间ISR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ISR组(n=59)和非ISR组(n=101).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将筛选出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出院前1 d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出院前1 d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净受益率.结果 160例患者中59例发生ISR,发生率为36.88%.ISR组与非ISR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合并症、患侧、Fontaine分期、外周血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吸烟者占比及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高于非ISR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非IS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HbA1c、血清LDL水平升高是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00,P<0.05),血清HDL水平升高是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比值比<1.00,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HbA1c、血清LDL、HDL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ASO患者术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61、0.654、0.824,特异度分别为0.861、0.792、0.851、0.663,灵敏度分别为0.525、0.678、0.424、0.864.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下肢ASO患者术后出院前1 d外周血HbA1c、血清LDL、血清HDL联合预测ISR发生的净受益率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 下肢ASO患者术后糖代谢指标外周血HbA1c、脂代谢指标血清LDL及HDL对ISR的发生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及获得的净受益率更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合并支架植入术糖代谢脂代谢支架内再狭窄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

    付彦张志勇张艳丽李亚伟...
    663-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溶栓后6h内,n=52)、中期组(溶栓后6~12h,n=38)和晚期组(溶栓后12~24h,n=3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血栓调节蛋白(TM)]、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中期组患者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vWF、VE-cadherin、TM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治疗后,晚期组患者vWF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VE-cadherin、TM水平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hs-CRP、Hcy、IL-1 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hs-CRP、Hcy、IL-1β水平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中期组患者hs-CRP、Hcy、IL-1 β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晚期组(P<0.05);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再闭塞、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加用替罗非班后均可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功能恢复,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其中早期加用替罗非班效果最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替罗非班神经血管功能

    婆罗双树样基因4、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4及激活素A表达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合并关节畸形的预测价值

    李珊珊罗珊珊陈丽王菲...
    668-67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mRNA、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4(OLFM4)mRNA和激活素A(Activin-A)表达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合并关节畸形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RA患者为RA组,另选择同期于门诊体检的10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RA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ctivin-A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SALL4、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RA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及不同临床特征RA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Activin-A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合并关节畸形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SALL4 mRNA、OLFM4 mRNA、Activin-A预测RA合并关节畸形的价值.结果 RA组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及Activi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活动度重度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及Activin-A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疾病活动度中度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及Activin-A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P<0.05).受累关节数目≥10个、滑膜炎持续时间≥6周、关节畸形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及Activin-A水平分别高于受累关节数目<10个、滑膜炎持续时间<6周、无关节畸形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相对表达量及Activi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活动重度及SALL4 mRNA、OLFM4 mRNA、Activin-A水平升高是RA合并关节畸形的危险因素(P<0.05).Activin-A、SALL4 mRNA、OLFM4 mRNA预测RA合并关节畸形的截断值分别为15.06 pg·L-1、3.412、3.80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693、0.756,SALL4 mRNA、OLFM4 mRNA、Activin-A 联合预测 RA 合并关节畸形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预测(Z=4.171、2.785、3.626,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及Activin-A水平增高与RA疾病活动度、受累关节数目、滑膜炎持续时间、关节畸形有关.血清SALL4 mRNA、OLFM4 mRNA、Activin-A联合预测RA合并关节畸形的效能高于三者单独预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婆罗双树样基因4嗅素结构域家族蛋白4激活素A关节畸形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李雷庞超见赵新亮
    674-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VBE)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3年4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组和VBE组,每组5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等术中及术后一般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腰背、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术后3个月采用Brantigan评分评估患者骨粒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拍摄X线片,测量患者的手术节段椎体滑移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矢状面Cobb角;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BE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显著少于MIS-TLIF组(P<0.05).术前,2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Brantigan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者手术节段矢状面Cobb角、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BE组与MIS-TLIF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00%(55/55)、98.18%(54/55),2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BE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MIS-TLIF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渗出和延迟愈合.结论 VBE治疗老年DLS在腰椎形态、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效果与MIS-TLIF相当,但VBE能减轻组织损伤,使患者及早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进程.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疼痛程度融合情况腰椎解剖参数腰椎功能并发症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淋巴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山明刚齐博
    680-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34)和非淋巴结转移组(n=7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最大长径、脉管癌栓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饮酒史、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病理类型、是否有神经侵犯、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长径长、分化程度低、有脉管癌栓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最大长径大、分化程度低、存在脉管癌栓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秦小金刘晶涛
    684-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Roy适应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l a时,应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2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AQ)评估2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组患者随访1 a,统计1 a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观察组药物服用依从性强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x2=9.969,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l a时,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分别为23.33%(14/60)、8.33%(5/60),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用于STEMI介入治疗后的延续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二级预防药物服用依从性,减少MAC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oy适应模式延续护理

    行为活化疗法在抑郁症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王美丽罗艳艳孙俊俊梁淑亭...
    689-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活化疗法是针对抑郁症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因简单易操作且治疗费用低,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行为活化疗法正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以适应抑郁症治疗的需要.本文综述了行为活化疗法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在分析行为活化疗法内涵、治疗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行为活化疗法的创新应用进展.

    行为活化抑郁症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多靶点药物治疗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李亚辉李婷穆林
    695-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主要与CD74、SLC34A发生融合,其次与SDC4、EZR、TPM3、TFG、ZCCHC8、SLMAP和MYO5C等融合,ROS1融合基因均保留了 ROS1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异常活化时可以激活ROS1酪氨酸激酶区及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的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ROS1融合阳性NSCLC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小、可发生脑转移的特点,我国首次获批用于ROS1融合阳性NSCLC的药物有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但克唑替尼易发生耐药,克唑替尼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后的ROS1阳性NSCLC如何治疗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效、安全的多靶点药物给ROS1阳性NSCLC患者带来曙光.本文就ROS1基因阳性NSCLC的多靶点药物及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多靶点药物获得性耐药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