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马费成

季刊

2095-2171

xxzyglxb@163.com

027-68754779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于2011年6月创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该刊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内第一份与学科名称相同的学术期刊,以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为主要内容,覆盖信息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与集成、信息经济与政策、信息服务与用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该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中国台湾“CEPS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目前已成为“CSSCI(2017-2018)目录”扩展版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收录,评定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核心期刊。期刊全部论文已在自建网站上实现延时全文开放获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大数据资产化路径探析

    马费成孙玉姣熊思玥王文慧...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资产化是抓住数字机遇,实现数据价值,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认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三大类数据是数据要素的主体.目前对三大数据的资产化实现路径研究不足,阻碍了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本文系统梳理了数据资产的相关概念,深入探讨了来自公共、企业和个人的三大数据资产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可以面向政府内部或供给社会使用,分别借助共享和开放、授权运营三种路径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利益,形成公共数据资产;企业在持有数据或不持有数据两种权属配置下,可以对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从而完成数据价值的深挖和数据利益的再分配,形成存货、无形资产等类型的数据资产;个人数据资产化的相关实践较少,主要依靠供需双方直接交易或委托数据中介机构交易两种路径完成市场化流转,形成个人数据资产.通过对这一议题的探讨,研究期望为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和数据资源有效配置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数据资产化数据主体价值实现数据要素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

    数据生产:概念、场景、技术与审思

    胡广伟范兆媛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从哪里来、如何持续供给、如何培育数据核心能力及数据生产场景与技术等问题亟待探讨.通过对数据生产的概念、结构、特征、场景与技术的讨论,希望引起理论界、实践界对数据生产新业态的关注,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数字化转型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

    数据生产数据产品数据业态生产场景生产技术新质生产力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四库全书》自动分类研究

    左亮赵志枭王东波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籍研究掀起热潮以及古籍活化成为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古籍自动分类面临更高的要求.结合当下前沿的大语言模型,以《四库全书》史部和经部的25类语料作为输入语料,探究荀子古籍大语言系列模型在古籍自动分类上的分类效果.通过与其基座模型对比实验表明,荀子古籍大语言系列模型在古籍自动分类任务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Xunzi-Baichuan2-7B大语言模型的优势最为显著,整体分类F1值达到96.90%;调整训练数据规模的实验表明,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仅需少量的数据就能够达到与基座模型相当的分类效果.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的古籍自动分类模型,能够实现对古籍的高效细粒度分类,并为资源受限情境下的古籍分类开辟了新途径.

    《四库全书》分类模型荀子古籍大语言模型文本自动分类

    大语言模型下古籍智能信息处理:构成要素、框架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

    张海赵雪王东波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大语言模型与古籍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深度融合,丰富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古籍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本研究借鉴编码解构的思路,通过对28位领域用户的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凝练出大语言模型下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的构成要素,进而总结出"政策-技术-古籍-用户"四位一体的框架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特色,提出了具体实践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古籍因素和用户因素是大语言模型与古籍智能信息处理领域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最后结合大语言模型技术和古籍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发展实际,从理论路径体系、技术路径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实践路径和可行策略.

    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韧性古籍智能信息处理框架体系实践路径

    面向古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任务的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

    朱丹浩赵志枭张一平孙光耀...
    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并选取当前各大榜单中性能较为优越的13个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进行评测.评测结果显示,ERNIE-Bot在古籍领域知识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模型,而GPT-4模型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在开源模型中,Chat-GLM系列模型表现最为出色.通过构建评测任务和数据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古籍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标准,为古籍领域大语言模型性能评测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古籍大语言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基座模型选取提供了依据.

    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任务大模型评测古籍领域知识

    政府数据开放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分解及动态演进——基于2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高凡徐思佳李易衡
    59-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解析各政府省际总体差异、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有助于缩小政府数据开放差异,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均衡发展,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基于中国政府数据开放评估报告,运用面板熵值法测算我国21个省份的政府数据开放综合指数及四个子维度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我国省际政府数据开放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呈增长态势,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逐渐扩大,四个子维度的区域差异情况各异,除西部区域以外,东部和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基尼系数运用于政府数据开放均衡的主题中,并组合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三种方法,以递进方式研究政府数据开放总体差异、区域差异及未来演进动态,可较为完整全面地把握实际的政府数据开放差异情况.

    数字政府政府数据开放区域差异动态演进

    基于扎根理论和机器学习的隐私政策诱导同意研究

    陈梦蕾罗颖嘉朱侯
    7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用户角度分析隐私政策的诱导同意倾向、探索诱导同意机制,有利于在帮助用户辨别不公隐私条款的同时,为监管部门规范APP隐私政策制定提供指导.研究采用扎根理论从用户视角分析隐私政策的诱导同意倾向,归纳构建隐私政策诱导同意编码体系,人工标注语料后通过半监督学习训练K-BERT模型,实现隐私政策中含诱导同意倾向语句的自动化识别,并通过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序列模式挖掘探究隐私政策诱导用户同意的特征及深层规律.本研究提出的模型实现了自动化识别隐私政策诱导同意语句的目标,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用户机会成本、隐私管理成本、模糊概念处于诱导维度关系网络的核心,其中模糊概念和推卸责任语句在隐私政策构成模式化诱导性行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先后密集地出现在其他不公平语句后;儿童领域与其他领域APP隐私政策的诱导同意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且部分领域隐私政策间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可能与其服务提供方式与商业逻辑的相似性有关.

    隐私政策诱导同意扎根理论K-BERT网络分析序列模式挖掘

    平台可供性视角下算法的嵌入与可见机制研究

    杜燕谢新洲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算法相关性的日益增强,如何落实平台的主体责任成为焦点问题.本研究基于可供性的理论视角,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分析了算法技术、平台环境与用户感知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平台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算法通过特定的编码程序、多目标优化以及百亿级别的特征向量组合,重塑了平台环境;面向普通用户,算法具有不可见性、不可编辑性和不可访问性,平台通过信息线索、界面设计和功能设置初步构建了算法的可见机制,但效果有限.本研究结合算法的嵌入逻辑为促进用户算法知情提供对策建议,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算法推荐网络内容平台平台可供性感知可供性算法知情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研究——基于SD与fsQCA混合方法的分析

    李明侯甜甜
    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导致网络舆情甚嚣尘上,如何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导控成为当前舆情工作的一大挑战.在行动者网络视角下,构建包含重大突发事件、媒体、网民与政府的行动者网络舆情导控分析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机理进行系统仿真,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网络舆情导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其条件组态进行分析,以探究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事件危害度、媒体报道强度、网民情绪强度以及政府关注度对舆情导控起着关键影响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复杂影响因素分析能力,重视媒体行动者与网民行动者作用,提升政府关注度与各行动者间的有机联动和有效协同,最终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导控.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行动者网络系统仿真组态分析

    突发事件中网络反向社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基于多案例的组态效应分析

    王中邮
    11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突发事件中网络反向社会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分析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有助于疏导网络空间中反向社会情绪的积聚.通过QCA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依据网络反向社会情绪放大传播理论模型,对30个突发事件案例从网民、媒体、政府三个维度进行网络反向社会情绪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民、媒体、政府三个维度,促使网络反向社会情绪放大的组态共有八条,其中,诉求表达、社会公平、持续报道、政府干预、隐报瞒报五个因素在网络反向社会情绪演化中起关键作用,而严重程度、从众心理、意见领袖、媒体类型、首发平台、回应质量、政府层级等因素与关键变量结合后能决定网络反向社会情绪演化方向.若对网络反向社会情绪进行疏导,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保障网民切身利益;加强媒体监管力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履行政府应急责任,彰显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切断风险从线上到线下的演化途径,以避免发生社会冲突.

    突发事件网络空间反向社会情绪影响因素Q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