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董云川

双月刊

1674-4810

xueyuan@ynu.edu.cn

0871-4191499 4180122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Journal Academy
查看更多>>《学园》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云南人民出版社与云南大学协办的学术刊物,创刊于2008年4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双月刊,逢双月的25日出刊,2008年共出刊4期;2009年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刊,因为改刊期后出刊筹备占用了一些时间,2009年共出刊6期;2010年预计共出刊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独立

    张楚廷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的独立是有限的,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可以是无限的.独立与自由同在.人在自由和独立的时候,才真正成为人自己,并且自由和独立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是发展着、充实着的.

    自由独立绝对性

    点亮自己的心灯

    叶文梓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希望的灯、灵性的灯、信仰的灯、智慧的灯.点亮自己的心灯,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在这功利至上的尘世间,学会尊重、学会自信,安于平凡,担待责任,踏实生活,不断超越,完善自我,造福社会.

    点亮自我心灯

    提高云南幸福力

    民盟云南省委
    8-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建设“幸福云南”,必须提高云南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因为《世界幸福地图》报告以及不少国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表明,“金钱买不到幸福”.从具有操作性的指标看,建设云南幸福力,至少应该考虑三个指数:预期寿命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和社会福利指数.

    世界幸福地图国内生产总值幸福力生活满意度指数(SWL)

    学“问”: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助推器

    李卯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视当下的象牙塔,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严重匮乏.问题犹如潘多拉宝盒一样既神秘又珍贵,在“潜伏”中“冬眠”.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群体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文中主要从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丰富资料的积累、重视生活体验等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学“问”的相关建议,鼓励研究生们在研究中不断创新.

    "问"研究生创新教育

    论代际正义与可持续发展

    代杰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际正义是正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本文分析了代际正义的社会背景和学术体系背景,揭示了代际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并探讨了代际正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对法律所产生的影响.

    代际正义可持续发展环境法

    在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文化批判功能再认识

    王臣兰李佳孝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文化的批判功能是大学安身立命的依据.在时代快速变迁、社会文化日益丰富和繁杂的今天,大学文化批判扮演着特殊的社会角色.大学应该坚守自己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立场、秉承时代的诉求,在发挥大学本职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作用,改造和创新社会文化,增强文化这一软实力的竞争力.

    大学文化批判社会文化批判文化软实力

    论首都经济圈内部的空间联系——以太行八陉为线索分析

    张祖群
    23-2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太行八陉看历史上山西与河北、北京的空间联系:第一,南北侧重不同,唐代“安史之乱”之前,空间联系以南四陉为主;宋朝“靖康之乱”之后,空间联系以北四陉为主.第二,东西侧重不同,以北京为中心形成的交通网络;东西功能迥异.重新审视太行八陉,充分发掘它的点、线和面的辩证联系,太行八陉对于首都经济圈内部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启示.

    空间联系太行八陉首都经济圈

    二本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琼州学院为例

    贾月明王昭君
    27-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省琼州学院于2008年创办了小学教育专业,具体分为小学教育语文与小学教育数学两个模块,归属于二级教学单位教育科学院.本文主要结合琼州学院的实际就二本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小学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琼州学院二本院校

    甘肃省中学生道德发展现状的反思

    李虎林褚洪娇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甘肃省2153名中学生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关爱感的发展优于责任感;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爱感和责任感的发展均走“滑坡”路线;责任感的发展尤为令人担忧.公式化的道德知识灌输以及“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任务迫在眉睫.

    中学生关爱感责任感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调查

    陈沫霖封绚
    36-3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生理条件,身体健康与否是影响学习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而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却因为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这对农村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阻碍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中的进程.因此,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成了一个关注点,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云南省自2012年春季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学生身体素质营养餐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