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董云川

双月刊

1674-4810

xueyuan@ynu.edu.cn

0871-4191499 4180122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

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Journal Academy
查看更多>>《学园》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云南人民出版社与云南大学协办的学术刊物,创刊于2008年4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时为双月刊,逢双月的25日出刊,2008年共出刊4期;2009年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刊,因为改刊期后出刊筹备占用了一些时间,2009年共出刊6期;2010年预计共出刊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多民族相生共存的联邦国家:对加拿大百年发展历程的思考

    魏莉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土著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关系随着土著权利的回归得到部分缓解,但是自治政府的权限及管理模式仍需探索;从对抗到一致的政府,语言与文化的省级自主 权,一个多民族联邦的构成体.加拿大未来的挑战是把各民族团结起来,避免采取完全对称的联邦制度,应当从大量的不对称中寻求和谐的元素.

    加拿大身份民族魁北克语言

    拥有同一个教育理想——“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研讨会”综述

    张建新蒋亚兵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是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倡导推行的教育.2008年起,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瑞典国际教育培训项目办/全球学校联合组织的“中瑞可持续发展教育比较研究合作培训”项目,开启了ESD这一新教育理念在云南的创新探索.2012年金秋时节在云南大学举办的“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研讨会”,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比较研究,加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研讨会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感想

    王晓艳罗艳芬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12年“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比较研究合作培训”项目实施之后,中国—瑞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云南大学拉开帷幕.4年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个概念已进入教育者的心中.这使得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引来大中小学校的研究者、教师和研究生等70多人相聚一堂,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是一些与会者在研讨会落下帷幕后的感想.

    可持续发展教育自然教育尊重行动

    可持续发展教育视野下的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邹源椋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确保学习支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站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视野下,以尊重学习者为前提,从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性、心理因素等微观层面着手,详细论述了在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学习支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教育质量.

    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教育质量

    利他之心让大学生可持续发展

    张绵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利他行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中国大学生实施利他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了利他行为如何能使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利他行为是大学生修身养性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情趋于冷漠的今天,中国的高校有必要重视大学生利他之心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

    利他行为大学生利他行为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师生关系网络舆情之管窥——基于搜索引擎搜索结果的分析

    徐正林
    78-8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师生关系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是一个自由、包容的平台,搜索引擎是网民最常用的上网工具之一.网络舆情研究从无到有,是新型实证研究之一种,研究生师生关系网络舆情体现了一种草根情怀,具有重复性、碎片化、非理性、类别化特征.

    研究生师生关系网络舆情搜索引擎

    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思考

    周宏
    83-8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构成其重要内容,具有以乡土社会为道德土壤、泛道德化、道德高度精英化的特质.传统社会受到来自现代化的冲击,其文化形态和特征对于当代德育仍然具有价值和启示.

    传统文化当代德育价值

    德育中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定位

    武立波
    87-9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文化的演进划分为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两个因素,在区分两者的基础上将其引入到德育作为人的创造性文化改造和自我改造的过程之中,并从德育的主客体两个方面讨论了德育中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德育的文化本质,阐明了德育的工作机制就是在传统文化上的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

    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德育主体客体

    农村“被迫性”辍学转向“自愿主动性”辍学现象探析

    杨叶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大后方,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农村初中生由以往的“被迫性”辍学转向“自愿性”辍学现象突出,成为困扰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为了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走进剑川县甸南镇开展调查,以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从辍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入手,寻找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农村初中生辍学

    关于义务教育延伸路径与策略的探讨

    熊建平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义务教育延伸方向的主要观点后,认为现阶段义务教育暂时不具备延伸的条件,但延伸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应渐进开展,提出了今后实现义务教育延伸的“弱势优先、效率优先、先易后难、可选择性”的几个策略设想.

    义务教育路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