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胡虹文

季刊

2095-8978

xyng@chinajournal.net.cn

0376-6687706,6689706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各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期大食物观的出场逻辑、内涵要义及实践进路

    周常江陆燕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食物观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战略。大食物观以马克思主义食物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华民族食物观迭代演进为支撑,以新时代食物问题为线索,着力解决新时期所面临的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食物观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丰富了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并形成了安全性、人民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四个鲜明的特征。厘清大食物观的出场逻辑和内涵要义,于当前全方位落实大食物观,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国民营养水平,构筑农食系统和确保我国食物有效供给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现实性意义。

    大食物观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

    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意蕴、时代寻因和实践路向

    张青逯鹏杰
    6-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特别注重加强纪律建设和党纪学习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意蕴来源已久,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纪律建设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纪律""规矩"文化底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如今,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想解答好"执政党课题"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必须坚守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立场,始终确保党对纪律建设的绝对领导;完善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纪律条例的严格约束作用;落实党的纪律建设的责任保障,多管齐下强化纪律执行和落实巡视监督。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审视

    王晓丽姚蕾刘友田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指以秉承"中国特色"政治属性为首要前提,以致力于解决乡村社会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及乡村社会内外两方面的矛盾为基本要求,以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为主要手段,以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目标,助力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种战略导向。然而,当前乡村治理面临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治理资源供给匮乏、治理问题复杂多样等多维度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从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补足乡村治理资源短板、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和机制建设三方面入手。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困境路径

    论《民法典》视域下侵害企业法人名称权的行为类型及其认定

    刘泓宇
    17-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1014条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规定了侵害姓名权和名称权的行为类型。已列举的"干涉、盗用、假冒"三类侵害行为皆立足于保护姓名权的自决利益、个性化利益、同一性利益和财产利益,而未实际考虑姓名权与名称权保护之间的差异,导致名称权保护的民法规则适用范围严重受限。企业法人名称不同于自然人姓名,本身即可作为商业标识使用。侵害企业法人名称权的行为类型及认定,应当遵循法人人格权的体系安排,分为侵害名称同一性利益的假冒行为,以及侵害自决利益和财产利益的行为类型。具体行为违法性要件的构成,可以参照司法实践中的判断标准或名称权保护的其他既定规则。

    名称权《民法典》人格权

    离婚协议赠与子女财产条款的撤销研究

    方馨悦李茜慧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婚协议中的赠与子女财产条款,附随于双方解除婚姻关系这一法律行为,与身份关系交织密切。此类赠与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紧密相关,蕴含了家庭伦理色彩和情感因素。故必须与发生在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赠与相区别,当事人对于离婚协议里此类条款不享有任意撤销权。由于现行法律未有具体的针对性规范否定赠与方的任意撤销权,可以援引诚实信用原则,发挥民法基本原则填补法律漏洞的作用。赠与方在离婚后、物权变更登记前请求撤销赠与子女财产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不讲诚信,置子女利益不顾,若允许其行使任意撤销权,签订离婚协议原希冀带来的各方利益平衡将被打破,难以起到保护弱势一方的作用。

    离婚协议任意撤销权诚实信用原则子女最大利益

    绿色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评价研究——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刘磊
    27-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耦合理论阐释的基础下,从多维度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以河南省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TOPSIS方法赋权,借助SPSSAU软件对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动态数据看,10年间河南省绿色金融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同步提高,从2018年开始进入同频共振的状态。

    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

    信阳市旅游资源禀赋与交通优势度评价分析

    潘佳斌陈婷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优越的交通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度的评价模型,对信阳市各县区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各县区旅游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度存在明显的差异;(2)交旅双优型的县区为平桥区和光山县,交劣旅优型的县区为浉河区和新县,交优旅劣型的县区为罗山县和固始县,交旅双劣型县区为商城县、息县、潢川县和淮滨县。进一步根据不同类型的县区,提出了相应的旅游业发展对策,以期为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辅助决策依据。

    旅游资源禀赋交通优势度信阳市

    基于旅游视角的甘肃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董平马晓晗
    39-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正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分脱贫群体整体情况还不稳定,仍然存在返贫可能。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相对贫困"依然长期存在。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卓尼县的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重点,分析了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及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情况,从而提出了旅游业如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具体方案。同时,也期望为解决甘肃民族地区相对贫困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引和思路,从而提高甘肃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精准程度,实现民族地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完成持续性减贫工作。

    甘肃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旅游业对象识别治理路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

    夏元燕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着眼于乡村"五个振兴",采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案例实证的方法,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瓶颈的分析,提出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理论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种组织形态,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不同形式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但实际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上仍处于成长期,导致作用的发挥尚且有限。针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瓶颈,下一步亟待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破除要素瓶颈约束、牢固利益联结关系等方面重点突破,从而更好地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中原传统村落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以信阳地区为例

    张志锋王明真沈欣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古旧建筑消失不可避免。通过对中原、传统村落等概念的界定,深入分析信阳地区传统村落目前的概况,认为其在文化、科学、历史、经济方面价值突出,又结合实际提出进行村落普查、开展价值评估工程、建筑功能置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保护策略,希望对信阳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古村落价值保护信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