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域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域研究
西域研究

刘国防

季刊

1002-4743

xyyjbjb@126.com

0991-3837937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46号

西域研究/Journal The Western Regions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专门研究新疆及中亚历史文化的学术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霜和印度关系的若干问题

    余太山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讨论了贵霜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涉及汉语记载的若干问题.

    贵霜印度

    书讯

    17,93页

    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历史新探——基于新见的钱币学证据

    曾晨宇
    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文献的失载与所见钱币学证据的不足,巴克特里亚王国中晚期的王位继承关系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有关欧克拉提德斯一世、欧克拉提德斯二世、赫里奥克利斯一世和柏拉图之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依据新发现的共治纪念币、覆打钱币与窖藏信息等最新的钱币学证据,本文认为三人像纪念币上的赫里奥克利斯可能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之子,曾担任王国的摄政.赫里奥克利斯一世即是三人像上的赫里奥克利斯,他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的继任者.欧克拉提德斯二世则是赫里奥克利斯一世晚年册立的共治君主及继承人.原先被认为是欧克拉提德斯一世继承人之一的柏拉图则是"自承大统者"泰奥菲鲁斯的继承者,他与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应无直接的继承关系.

    欧克拉提德斯一世共治钱币王位继承钱币学

    西域占卜术东传与北齐西胡化问题

    谢振华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魏分裂后,每逢东、西交战,邺下先行"黄黑蚁阵斗"以占胜负.黄蚁代表东魏,黑蚁代表西魏,双方展开阵斗,存活方预示胜利.这是源自西域的占卜术,龟兹、拔汗那等国皆盛行以元日斗戏占验当年丰歉,原理与邺下相同.西域占卜术的东传,隐含着西胡东迁的历史.5世纪末,噘哒吞灭西域诸国,掀起了西胡内附的高潮;东魏建立后,高欢迁都邺城及招徕河陇边民,再次掀起西胡东迁的浪潮.东魏在晋阳侨置凉州抚慰新民,酋帅与魏末官僚化的商胡被吸纳进政权.多股西胡汇聚邺城,形成了内聚力强的胡人聚落,造就其文化优势,深刻影响了河北风俗.邺下占卜术与太原旧俗,既反映出底层社会的西胡化特征,又折射出北齐西胡化勃兴于东魏且有连续性,是衡量北齐西胡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北齐西域凉州占卜术西胡化

    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赵海霞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凝聚而成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尽管在民国时期的38年中,中央执政者数次更迭,内忧外患不断,但新疆各民族始终维系着不间断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有的是在官方主导下开展的,有的是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自发行为.在向汉文化学习、借鉴过程中,新疆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发展速度得到明显加快,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新疆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新疆各民族凝结为心心相印、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同时,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因子也为中华文化不断创新进步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动力.

    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特点影响

    "宋云行记"中的两处错简及相关问题

    刘屹
    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伽蓝记》中的"宋云行记",是杨街之根据《宋云家记》《惠生行记》《道荣传》等材料剪裁统编而成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错简误植的情况.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本文对"宋云行记"中关于从钵卢勒至乌场的一段道路,以及宋云到底在何地觐见了哪位嚈哒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新的解说.

    宋云惠生钵卢勒嚈哒王

    13~14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和游记的特点及价值

    许序雅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与以往的游记和地理著述的比较,分析了 13~14世纪阿拉伯游记和舆地文献在研究资料来源和著述形式、研究主旨和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和记述内容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据相关文献记述,探讨了该时期阿拉伯游记和舆地文献的文学价值、地理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认为这些文献对研究该时期丝绸之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3~14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地理学文献文献特点史料价值

    1873~1874年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路线与探察活动考

    沈雪晨
    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路线通道信息、拓展殖民贸易版图、将新疆打造为英俄中亚大博弈"缓冲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于1873~1874年派遣福赛斯使团"出使"新疆.使团由列城出发、翻越喀喇昆仑通道、经桑株至叶尔羌抵喀什噶尔,停留期间并曾前往察提尔库里、巴楚、阿图什、阿合奇等地考察,返程途中经柯克亚、喀喇昆仑回到列城,另派人穿越瓦罕走廊探察大小帕米尔抵阿姆河沿岸、前往和田并经西藏阿里地区返印.此次探察成果标定了沿途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记录下使团所见之自然与人文状况,将中国新疆及帕米尔地区首次纳入英国殖民主义知识系统,更影响到《1873年出使叶尔羌报告》的新疆知识获得与东方学话语建构,成为其作者宣扬英国加速侵略新疆政策之工具.

    托马斯·道格拉斯·福赛斯《1873年出使叶尔羌报告》晚清边疆民族危机近代英国

    "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反思——帕提亚帝国多元文化属性的合分之辨

    龙沛
    9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中,"希腊化"与"伊朗性"的关系表现出先合后分的阶段性特征."希腊化"是帕提亚帝国前期体现出的表层文化,而"伊朗性"是帕提亚人自身文化中始终延续并且逐渐凸显的本体文化."伊朗性"体现在帕提亚帝国的钱币、图像、铭文、建筑和王权观念等诸多方面.在帕提亚帝国前期,出于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希腊化"与"伊朗性"之间呈现出融合并存的态势.帕提亚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帕提亚两极格局对立形势的到来,帕提亚人逐渐走向去希腊化和全面复兴伊朗文化.从持续时间和文化性质来看,"伊朗性"应是理解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和文明交往特征最重要的维度.帕提亚文化对中古伊朗文明和罗马帝国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价值不应被其表面的"希腊化"和"内亚性"特征所遮蔽.

    帕提亚帝国文化属性伊朗性希腊化内亚性

    从大英图书馆藏新疆梵文写本看昙无谶译《金光明经》——以多文本对勘为基础

    范慕尤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大英图书馆所藏的大量中亚写本被编辑出版,其中就包含了来自我国新疆库车与和田地区的梵文《金光明经》残片,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金光明经》梵文写本,也是与昙无谶汉译本的时间最为接近的梵文本.本文以这两个文本对勘为核心,结合晚期梵文本、义净译本和藏译本对梵文写本与汉译本的关系以及昙无谶译本的特点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金光明经》的新疆梵文写本和昙无谶译本最为接近,体现了《金光明经》的早期形态.昙无谶译本在有些地方为求简洁,会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略写或将类似内容融合;有时还会补充一些解释性的翻译或是"中国化"的内容.这些都体现出译者个人的译经特色.

    新疆梵文写本《金光明经》昙无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