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韩宝平

双月刊

1674-3571

0516-83888205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三环南路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徐州工程学院主办的双月刊学术刊物,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高等学术文摘》收录期刊,重点栏目:瞿秋白研究、楚汉文化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意志意识形态》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赵铁锁田鑫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1845年秋天至1846年5月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创造性地镌刻出历史唯物主义这块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巨著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天才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完成了自《神圣家族》开始的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批判,说明马恩完成了对从前哲学信仰的清算,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从四个方面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德国"古典"哲学之理论缺陷,首次在历史领域确立唯物主义原则;阐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是自我批判的;探讨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从而说明意识形态没有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历史,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继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的理论,阐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权力感性自我

    回应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宣告"西方三论"破产

    张二星苏继文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历史终结论"是西方一些国家恶意诋毁中国、围攻中国的三种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全新"的现代化让"中国崩溃论"崩溃,以"和平"的现代化揭穿了"中国威胁论"的真相,以"欣欣向荣"的现代化让"历史终结论"终结.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审视我国发展对三种论调的回应与超越,有助于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与超越"西方三论"破产

    列宁关于自我革命意蕴探究——基于《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的文本考察

    徐梦娇许和宝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是列宁经典党建著作,蕴含着丰富的自我革命意蕴.在文中,列宁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为党一元指导思想的必须性,明确提出以自觉精神净化党组织肌体的必要性,充分论证用灌输论提高党思想纯度的必然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党建理论.重释这一经典著作,不仅对当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推进自我革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还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列宁党建思想《怎么办?》自我革命

    初心何以不忘?——论王阳明的持志辩证法及其启示

    郭敏科赵佳音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志之后,人们往往面临如何持志的问题.立志不持,则流于空想.如何持志既关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关乎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王阳明基于心学立场,为人们提供了持志的多种方法.他认为人们要通过出入以定志来凝聚道德意识、有无以辩志来明辨道德动机、警戒以责志来校正道德认知、患难以励志来坚定道德意志、勇毅以成志来推动道德实践.他的持志说既回答了追求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人辩证地把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动机与效果等问题,同时也建立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紧密的直接的联系,为我们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及其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王阳明持志道德意识道德动机道德意志

    重组与突破:论苏轼填词新变

    蔡鹏飞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词的发展及至苏轼才有全面突破,他借鉴吸收诗歌的创作经验来填词,从内容到形式对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移植诗歌创作手法入词、扩充词的内容体量和改变词律词调等方式,苏词开始以内容表达作为最主要的创作因素,从而使其不再是音乐的附庸,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北宋词的发展经由苏轼之后,不仅突破了前人填词的陈规,也为后来宋词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苏轼以诗入词词境

    《酉阳杂俎·天咫》佛道文化研究

    郭怡箫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紧密,文学创作的内容除反映现实外,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唐朝志怪小说《酉阳杂俎》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社会历史价值和宗教文化价值,其中《天咫》篇虽然短小,所包含的佛道教文化内容却十分丰富.分析《天咫》的故事文本,发掘其中的佛教、道教文化元素,可以窥见唐朝佛教与道教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以及中国文化多元并包、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

    《酉阳杂俎》佛教道教

    视觉修辞与《良友》画报"新女性"的形象构建

    林嘉琪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图像不仅从视觉上为读者塑造了关于"女性之美"的文本典范,还潜在传递着彼时社会对于女性的新期待和新标准,呈现出对于女性教育、工作、健康和审美等多方面内容的关注与思考.具体而言,《良友》画报"新女性"图像的时代书写离不开符号互文与辞格装置的策略性使用.一方面,"语图互文"与"图图互文"两种互文实践构成了画报"新女性"修辞表征的第一层级;另一方面,视觉隐喻和视觉转喻等辞格装置的使用则搭建起了"新女性"表征的深层结构.

    《良友》画报视觉修辞新女性符号互文辞格装置

    从意义到形式——晋语临县方言个体量词"个、且、搭"的语义分析

    任宇鑫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县方言个体量词"个[ku∂?22]、且[tɕhiε312]、搭[ta312]"在计量功能的基础上还带有情态色彩,是表达主观性的手段之一.以情态色彩的动态义和静态义划分,量词"个"和"且"的情态色彩是动态的,情态色彩受名词语义的限制;量词"搭"的情态色彩是静态的."且"和"搭"是近义量词,受其本身的情态色彩影响,二者在互动交际中表达贬义评价.这两个近义量词的区别在于量词"搭"的主观性强于量词"且",词缀"圪"在与量词组合时具有强调作用;量词"搭"的修饰重心在人、物的属性,个体性更为显著,其词源来自"疙瘩"的实体隐喻;量词"且"的语义范围大于量词"搭",修饰重心在于人和物的类型以及事件.

    晋语量词情态色彩评价语义主观性

    论朱光潜对克罗齐"intuition"概念的翻译

    张卓亚李红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对克罗齐"intuition"概念的译介体现了他利用中西文艺思想的互证与互释来激活中国现代美学话语的实践.克罗齐的"intuition"概念先于理性思维而存在,是一切认识的起点,主要指客观外物通过刺激主体感官引发心灵认识活动.朱光潜将此概念中译为"直觉",但二者含义有着显著差别.在中文语境中,"直觉"是超越经验的,是认识的最高形式,它指向一种自发的天赋能力,它的发生并不依赖客观外物的感官刺激.朱光潜对"直觉"的阐释展现了该译法的创造性,即运用克罗齐"intuition"所表达的"审美无利害性"思想来激活道家的"无所为而为的观照"思想,由此提出"美感经验说",并赋予其美化人心的功能,使之成为适合20世纪中国语境的现代美学话语.

    朱光潜克罗齐直觉翻译创造性

    论《樵歌》美学境界的演变

    刘天禾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敦儒的《樵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其自传.词人一生三个时期的境遇遭际及思想情感流变贯穿其中,相应地形成美学境界的三重面向.从美学的整体视角探寻其演变历程,即对朱敦儒早年词作的自由美、中年词作的悲剧美、晚年词作的闲适美做专门论述,进一步挖掘《樵歌》丰富的审美意蕴,彰显其宏阔的美学色彩.将朱敦儒生命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与三重审美境界联系起来,使诗美与人的审美化生存相互关联.

    朱敦儒《樵歌》美学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