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管理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

郝春和

月刊

1674-7453

xzglgg@nsa.gov.cn

010-68929877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改革/Journal Administration Refor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关注我国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反映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成果,介绍国外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做法和新经验;突出应用性、咨询性和政策性,以高层次、权威性的言论和成果,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的精神和部署,指导行政管理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推动行政管理改革深入发展;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咨询建议,为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改革体制提供智力支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创意赋权: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治理机制

    向勇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赋权是一个主体赋予另一主体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技术赋权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表现为创意赋权.创意赋权机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社会互动系统和有机结合体,包括社会驱动、文化经营、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和政策方略等构成要素.创意赋权机制具有自主性赋权、关系性赋权和场景性赋权的治理特性,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表现为生产性赋权、平台性赋权和消费性赋权的协同治理体系.创意赋权机制尝试探索一种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认同—协商—共识"的社会共治模式.

    创意赋权机制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权治理协同机制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创新

    詹绍文黄欣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文旅深度融合是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路径.然而,在实践中,文旅融合面临资源流动不畅、创新创意受限以及协同治理不足等多重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旅更深层次的融合和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深入分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要素治理、创新治理及协同治理三个维度的研究框架,深入阐释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性地提出要素整合、产品创新、数字化创新、场景营造和政策创新等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充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持续放大文旅产业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促进文化繁荣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文旅深度融合内涵解析逻辑诠释路径创新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三重思考

    魏鹏举钟艺聪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近现代思想界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命题.从宏观视域看,中华文明稳定有序、包容壮大的进程与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具有总体上的正相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内核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从中观视域看,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是全球基本趋势,文化产业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并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微观视域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古代商业行为与现代企业文化治理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文化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企业文化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周勇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我国一项新的政策举措,不仅观念、措施新,而且概念、提法新,需要进行概念辨析和发展定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其建设背景,当前我国国际经济已经取得相当成就,但生产制造扩张潜力有限,进一步推动国际化需要借助消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目标上的全球消费经济空间组织者、位置上的高端消费先行者、体系上的消费经济主导者、层级上的全球消费高地、创新上的国际消费潮流引领者、改革上的消费发展转型推动者等宏观定位.在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层级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升级发展,以政策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全面发展,以国际定位推动消费经济开放发展,以中心定位推动消费经济规模化发展,以消费定位推动经济消费共享转型.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中心理论区域定位新发展格局内需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问题探析与完善路径

    刘锐房昀玮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在借鉴生物多样性抵补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的全国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加强占补环节的监督,并建立以指标交易收益基金为核心的耕地补充补偿机制.同时完善以管护协议为载体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生物多样性抵补耕地保护补偿

    基层矛盾风险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的建构逻辑与发展面向——基于H省X县的实践分析

    杨丹汪津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基层矛盾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已成为防范化解基层矛盾风险的路径选择,形成了丰富的治理实践.本文依据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了基层矛盾风险治理情境下的协同治理分析框架,通过对H省X县实践的分析,总结出基层矛盾风险协同治理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四重建构逻辑:起始逻辑、动员逻辑、整合逻辑和保障逻辑.对协同治理体系建构过程中所浮现的问题从协同起点层面、协同动员层面、协同整合层面以及协同保障层面给出在发展面向上的思考.推进基层矛盾风险多元协同治理体系的实践发展,应形成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应对"的认知,促成"领导重视"与"群众自主"的结合,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齐心协力"的转变,并达成"刚性约束"和"柔性塑造"的契合.

    基层矛盾风险协同治理理论多元主体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如何可持续运营?——基于A市多案例分析

    尹艳红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安老""享老"美好需求的服务支撑.但现实中很多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如何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困局,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活下去?本文基于A市三个典型运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和审视,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存在协同共治难、供需结构性失衡、政策制度联动保障不足等多重困境,提出应通过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匹配需求与供给,促进政策与制度联动,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可持续运营能力.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供需平衡协同供给

    投稿指南

    《行政管理改革》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