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郭丕斌

双月刊

1671-1491

YZSF@chinajournal.net.cn

0350-3048243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内容严谨丰富、格调高雅,在保证学术论文规范性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完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南朝吴会地区的戍与戍主

    谢翀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戍是南北朝时期存在的一种军事单位,多设立在边境地带或内地要津、都邑,在不同时期和地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南朝诸政权设立在统治腹地吴会地区的戍规模大小不一,有常设和临时之分,具有扼守交通要道、镇压内部反抗、防范并打击边海寇盗等军事职能,但与边境地带的戍主侵夺太守权力、兼管地方民政财政相比,吴会的戍没有税收职能,戍主不具备干涉地方财政的权力,且基本上是单任,不兼它职.吴会的戍内部有等级之分,戍主与中央朝廷、地方州郡县各级政府有着复杂的隶属关系,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南朝吴会戍主唐寓之起义

    论常家庄园楹联匾额的德育思想

    郝士宏贾秀梅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家庄园楹联匾额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以德为本、读书为要、知行合一的修身观,孝悌忠恕、勤俭持家、和睦相处、传承德善家风的齐家观,杖信如石、持义如山、济世救民、乐善好施的经商观,凸显了晋商常家独特的育人思想和文化魅力.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常家庄园楹联匾额的德育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迪.

    常家庄园楹联匾额德育思想精神文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任思源代训锋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理解其哲学意蕴.文章从系统论、矛盾论、过程论和价值论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这一思想体系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揭示了这一思想体系在统筹处理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中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研究这一思想体系所蕴含的哲学基础,这对于我们深化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论矛盾论过程论价值论

    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张晓王宁悦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青年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各方面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最终成效,影响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栋梁之材的进程.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牢牢把握在马信马、在马研马、在马教马、在马行马四个着力点,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研读经典、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自觉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

    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着力点

    新时代主旋律影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李梓芮赵璇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以生动的故事题材、出彩的视听效果、感人的家国情怀呈现出这一时期的新特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现出语言优势、载体优势与审美旨趣深度,并凭借其特殊优势深度发挥导向、浸润与共情的思政教育功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根据新时代主旋律影视的新特质,结合其多方优势与教育功能,进行多维度的教育教学策略应用.

    主旋律影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也谈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兼论安大简《诗经》的版本问题

    朱佩弦刘刚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二国风当确指"魏风"与"唐风"(晋诗),其命名之所以异于传世本《毛诗》,可能是由于该本之祖本采用了根据采诗或献诗时魏国实际政治中心所在("霍",即"侯")与晋诗的实际采取之地("晋国之魏邑")命名的方式.从"侯六""魏九"命名的原生态化,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安大简《诗经》的祖本应该是早于儒家诗教本的一个两周官学的初编本,楚国学官出于对本国礼乐祭祀文化的保护目的,在此初编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节选,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无《雅》《颂》和《国风》不全的安大简《诗经》的面貌;而从安大简《诗经》中异体字大量出现于同篇的特点来看,该选本可能同时兼有"识字辨义"的教育功用,是教授楚国官学之"国子"的初级教本.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两周官学初编初级教本

    "志"与"情"的相互独立——以异性词人苏轼、李清照为例

    曾俊焱李军均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情"两种文学范畴的区分在宋代呈现出更明显的文化分衍现象.诗、词的对立刺激了以往"志""情"合一的状况.这两种文学范畴的互相独立,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以性别比喻不同文体或风格的重要根源之一.从异性词人苏轼与李清照的词论与词作切入分析,不难窥见,"志"的主体宣扬、社会意识与宏大审美都具有男性化的色彩,而"情"的客体宽慰、个体意识与优雅审美也具有女性化的色彩."志""情"各自展现着自己的文学特征,又归源至每一个主体的"心"处.

    苏轼李清照性别

    辑补清民之际文人咏云冈石窟诗词36首

    高震宓诺娅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晚清民国文人抵御外侮、抢救文物的愤声疾呼中,云冈石窟已非单纯之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石窟寺所承载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充分彰显.随着平绥铁路线的贯通,作为沿线"风景"之一的云冈石窟始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近代报刊业的繁兴也为文人墨客的云冈书写提供了更为普遍的物质载体和异于往日的传播媒介.于传统诗文总集、方志史乘、石刻碑铭之外,充分利用题跋、游记、报刊、杂志等近代文献就清民之际文人咏云冈石窟诗词予以钩沉辑录,亦系当前"云冈学"建设及云冈文献整理的重要环节与实现路径.

    云冈石窟文人题咏民国期刊诗词辑补

    "龌龊"源流考

    王虎高原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龌龊"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叠韵连绵词.在不同时期,"龌龊"的词形和词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章认为"龌龊"一词的意义来源于表"廉谨"义的"娕",后演变出成熟形式"龌龊".随着时代发展,其意义也由形容人气量狭小、拘于小节引申出某物不干净、脏和形容人品质恶劣等义,用法逐渐灵活多样.此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龌龊"一词在古书中的异文情况.

    龌龊词源书写形式词义演变异文

    从考古学角度看"鼎"字的本义

    张清文田宇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甲骨文"鼎"字的本义,学界大都从训诂及甲骨文献角度对其进行阐释."鼎"字是象形字,有相应的器物可参照,因此应用考古学角度研究器物功用及发展,并将其与"鼎"字相对应,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甲骨文"鼎"字字形"(门)""(晁)"分别依据方鼎及扁足圆鼎所造,此二字的本义亦与其所依据器物用途相关."(门)"字与祭祀相关,而"(晁)"字本义则是指实用器中的鼎."(门)""(晁)"二字的发展演变亦与器物鼎的发展演变紧密联系.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