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郭丕斌

双月刊

1671-1491

YZSF@chinajournal.net.cn

0350-3048243

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师范性、地方性、学术性为特色。内容严谨丰富、格调高雅,在保证学术论文规范性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完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音乐的人文内涵教育

    任丽娜
    61-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音乐的时代性;音乐的境遇性;音乐的民族性、区域性;音乐的个体性;音乐的阶层;社会群体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方面,阐释分析了在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中,音乐人文内涵教育的人本精神、人道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层面的价值.

    音乐素养音乐教育大学生

    现代维吾尔语库车土语的语音特点初探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维吾尔语根据综合性标准划分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罗布泊方言等三大方言区.现代维吾尔语标准语是以乌鲁木齐土语音位系统为代表的中心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库车土语作为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一个分支,在现代维吾尔语标准语及方言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语言的地方性变体,具备不同于维吾尔语其他方言土语的一些特点.文章从库车土语的语音演变特点出发,与维吾尔语标准语进行对比,探讨库车土语的语音特点.

    现代维吾尔语库车土语语音系统语音特点演变

    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策略——基于忻州市双语公示语的调研

    王芳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语公示语作为城市的语言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是向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窗口.公示语的英译不仅反映我国的翻译水平,也影响我国的形象.公示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能展示一种语言和文化美,因此,公示语的翻译也应注重体现源语言和文化的魅力,从这一意义上讲,美学理论可用来指导公示语翻译.笔者实地收集了忻州市的大量双语公示语实例,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翻译可接受性和美学角度入手,结合传统翻译理论和原则以及翻译美学原理,探讨了汉语公示语翻译的可接受性,提出了汉语公示语翻译应遵守的三个策略,忠实性策略,等效性策略和创造性策略,以求达到公示语的形美、音美和意美.

    公示语英译可接受性美学策略

    学术英语的需求分析和范式研究——山西省高校为例

    张丽峰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已有学者指出,大学英语教育的定位是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教育能帮助学生用英语从事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中最要的组成部分.但承担学术英语教育的教师认同度不高,在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问题.文章对山西省高校大学学术英语教学做了需求分析,探索了学术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和学术英语课程落实的范式,以期来提高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实践指导.

    专门用途英语学术英语学术英语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从名儒到帝师:明初名宦郑深道形象变迁考

    刘涛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明清地方志关于郑深道由名宦到名儒再到"帝师"的形象演变,还原其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郑深道形象变迁先后获得明代福建镇海卫军户及其后人支持,其太子太傅形象既是其宗族参与清初粮户归宗改革的产物,又是清初地方官与福建镇海卫军户后裔士人共谋的结果,见证了闽南地方社会变迁.针对其本来面目,考证其真伪,分析其书写方法.据此提出历史名人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文本分析的建议.

    郑深道明仁宗形象变迁名宦名儒帝师

    由郑庄公形象流变浅析家国关系的发展

    张延霞
    96-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庄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三任国君,他继承了祖父郑桓公及父亲郑武公政治遗产,政治、经济、外交上均有重大作为,带领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发展起来的国家.但由于其驱逐幼弟、囚禁母亲的行为,对其形象解读历史上颇多争议.梳理从先秦到当今的文献辅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发现对于郑庄公的形象解读有着鲜明的阶段性,而其形象流变的原因是家国关系从家国同构到家国异构的变迁.剔除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各自的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对传统家国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郑庄公形象流变家国同构家国异构

    兵农合一:于成龙的军事观及用兵策略

    游介儒甘霞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成龙是我国古代社会清官的楷模,他将儒家的治国安邦之策与兵家的用兵谋略很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兵学和儒学的融合发展.兵农合一是于成龙军事观及用兵策略的主要观点,无事为农,战时则兵,兵农合一,稽盗平乱.这一观点产生于清朝初年社会急需稳定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于对保甲法以及用兵之策的创造性运用.

    于成龙军事观用兵策略

    新时代英雄精神溯源、内涵与实践理路

    任金花陈志恒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英雄精神吸收了中国传统英雄观的精髓,赓续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英雄观,承继于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新时代英雄精神以忠诚、执着和朴实为核心内涵,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品质,回应了时代精神的要求,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要坚持党对英雄精神的宣传引领,创新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式方法;将校园作为宣传英雄精神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两大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重视人民军队的英雄文化建设,在制度设计和任务实践中培养英雄精神.

    新时代英雄精神溯源科学内涵实施理路

    习近平理论强党重要论述的逻辑与路径探析

    左锦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提出了理论强党的重大命题,并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生成逻辑来看,理论强党秉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从践行路径来看,理论强党需要坚定理论自信以夯实基本前提、加强理论学习以筑牢坚实基础、深化理论创新以激发内在动力、注重理论运用以强化实践导向.习近平理论强党重要论述,为建设理论成熟、行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方向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理论强党

    高校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路径探析——以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郭玲义
    117-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依据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关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依托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育人优势与特点,通过构建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深入探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新路径,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充分运用在日常教学、科研、育人之中,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有序、高效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关工委五老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