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epaCAM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

    刘琦徐新林玲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hepaCAM基因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用腺病毒向结肠癌细胞Colo205导入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 tocytecel adhesionmolecule,hepaCAM),以RT- qPCR及westernblot检测hepaCAMmRNA及蛋白水平,MTT测细胞生存率,FCM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RT- qPCR及westernblot显示:hepaCAM基因在结肠癌细胞Colo205中呈现低表达状态,向细胞导入hepaCAM基因后,MTT显示:实验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FCM证实:实验组出现明显G2/M期阻滞,但细胞凋亡尚未到达统计学意义。结论:hepaCAM基因可显著抑制人类结肠癌Colo205细胞的增殖,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结肠癌肝细胞黏附分子抑制率细胞周期

    两种不同手术体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的比较

    田雪梅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俯卧位与“人”字形俯卧位的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10月45例肾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手术体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传统组患者(俯卧位)25例,对比组患者(“人”字形俯卧位)20例,比较两组体位摆置时间、消毒铺巾时间、血压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组手术体位安置时间明显较传统组时间短,消毒铺巾时间短,对比组手术血压变化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字形俯卧位摆置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经皮肾镜俯卧位“人”字形俯卧位

    解郁活血法用于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状疗效观察及情志改善效果评价

    盛阳辉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解郁活血法对冠心病伴焦虑症的疗效,评价其对患者情志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伴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并给予黛力新以抗焦虑抑郁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用药基础上,加用解郁活血法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情志改善程度更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解郁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伴焦虑症疗效显著,且对患者情志改善有显著效果。

    冠心病焦虑症情志改善解郁活血法

    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评价

    徐彪炳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8±0.15)分、(0.97±0.53)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3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分别为(6.5±0.2)分、(15.0±1.2)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疗法矫正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疗法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李泳
    198-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锥体截骨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中的矫正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因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症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均行双椎体截骨术,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矫正效果及功能变化。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手术时间平均(319.5±23.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12.3±41.5)ml。术中共出现硬膜破裂3例(6.00%),经修补处理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共出现肌力减退及下肢疼痛2例,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共出现1例浅表感染,清创处理后切口愈合。经48个月随访,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骨面愈合较好,手术矫形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造成的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治疗中,采用双椎体截骨术,矫形效果较好,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及美观,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强直性脊柱炎截骨矫正后凸畸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干预心房颤动心房重构的研究

    曾海张小清杨凯
    19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重构时,在心房肌细胞中针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有关抑制剂干预性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体征状况良好的杂种犬6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和起搏组,其中对照组中的犬只进行心房电生理以及相关组织学方面的检查;起搏组中犬只采用颈部静脉植入起搏器途径进行研究;观察组中犬只采用和起搏组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在进行植入起搏器的前3天直到实验结束后,对犬只采取口服50mg与卡托普利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针对这3组中犬只的心率变化进行分析,并记录实验研究中犬只的心腔内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起搏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相比,在起搏8周的时间之后,心室跳动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中犬只的心房肌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含量相比,起搏组中心房肌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升高;和对照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含量表现相比,起搏组中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升高,观察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结论:在采用卡托普利对心房进行干预过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生了明显的降低,因而其对心房颤动心房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房颤动心房重构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陈建丰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中,选取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1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61.3±2.6)岁,病程范围为一年至14年,平均病程为8年。对这些患者足创面分离出的115株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感染主要是阳性革兰菌,高达64株,占总病原菌的55.7%,较高为阴性革兰菌,46株,占总病原菌株数的40%,真菌5株,占总病原菌的4.3%。其中,阳性革兰菌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相反地,阴性革兰菌则呈现下降趋势,而上升最为显著的是真菌,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病原菌是引发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原因,一般具有多重性耐药性,检测糖尿病深部感染病原菌以及其耐药性,可以为糖尿病足感染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意义重大。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品管圈在探讨静脉留置针回血部位中的应用

    金静金鈺曾丽金英...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管理工具探讨静脉留置针回血的部位,进而降低静脉留置针回血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静脉留置针发生回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当回血达到以及超过离穿刺点3cm时必须进行冲管,回血率由7.8%降至1.6%。结论:应用品管圈工具探讨了静脉留置针容易发生回血的部位,从而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更好地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者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了费用,同时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品管圈静脉留置针回血部位

    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鲁韬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冠状动脉狭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对左主干狭窄、左前降支狭窄、左旋支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97.1%、90.0%、82.3%、84.2%。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定性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检出率,适宜于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初步筛选检查。

    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冠心病筛查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仲华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以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采用中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没有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通过炮制的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8.459,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药予以炮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加大治疗范围,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中药炮制用法药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