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
延边医学/Journal YAN BIAN YI X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脑梗塞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彩珍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脑梗塞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0岁的老年脑梗塞患者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而优质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加强护理干预治疗后,优质组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0%(P<0.0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脑梗塞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通江县2012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李平方李红军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24.79/10万,病死率为0.36%。结论:2012年通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以流行性腮腺炎上升最快,好发于冬春季节,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高发人群,应当切实加强健康教育,落实主动监测等综合防控措施。

    通江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观察

    嵇立兵徐左平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哮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呼气峰流速(P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其中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老年哮喘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糖皮质激素茶碱哮喘临床疗效

    深圳市西乡街道2012年--2014年酒店业卫生学检测结果评价

    孙晓云黄彩霞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本地区2012年至2014年酒店业的卫生学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本地酒店业健康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酒店业合格率和各项卫生学检测合格率进行归类分析,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公共场所中监测酒店业合格率分别为92.94%、88.74%、86.06%,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本地卫生监督工作有效促进公共场所中酒店行业的卫生环境的改善。

    2012年-2014年酒店业卫生学评价

    阳泉市献血者HIV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预防措施

    王爱兰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2008年1月1日-2014年11月31日的90668例献血者进行了抗- HIV检测的回顾性分析,分析表明,献血者抗- HIV阳性率能达到万分之2.21,从而避免了抗- HIV有反应的血液应用于临床,有效地杜绝了受血者因为输入抗- HIV感染的血液进行传播的危险。

    无偿献血者抗-HIV阳泉市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

    陈余胜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GE螺旋CT后处理软件与灌注成像技术,对比分析两组CT灌注成像信息。结果:在主动脉、门静脉、肝脏组织及脾脏组织TDC达峰时间上,实验组依次为(20.02±2.37)s、(37.91±3.10)s、(62.07±3.24)s、(31.16±4.54)s,对照组分别为(19.28±2.15)s、(29.81±3.51)s、(46.82±3.10)s、(26.75±2.65)s,主动脉达峰时间变化无显著性(P>0.05),门静脉、肝脏及脾脏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主动脉、门静脉、肝脏、脾脏TDC曲线峰值对应CT值上,实验组分别为(503.81±30.31)Hu、(99.64±12.51)Hu、(79.65±8.24)Hu、(88.64±11.25)Hu,对照组分别为(501.31±35.98)Hu、(129.74±13.64)Hu、(90.75±5.61)Hu、(110.85±10.23)Hu,主动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静脉、肝脏、脾脏峰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观察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形态学信息,有助于指导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肝硬化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王云廖勇仕梁日初段永红...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及37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双侧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显著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显著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中线移位大于5mm显著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多发于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的患者,临床恶心呕吐症状较为明显,且CT扫描结果中线移位多于5mm发生较低。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侧双侧

    急性脑梗死治疗后再发的回顾性分析

    陈佳丽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脑梗死治疗后再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将该40例患者的脑梗死首次入院表现和再次发作表现者分为甲组、乙组。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后再根据NIHSSS评分,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结果:乙组病人的临床表现无论是从症状和体征上的严重程度都明显重于甲组,预后也较甲组差。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重于首次脑梗死,预后也较差。

    急性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

    医学小常识

    120-120页

    用爱心治疗老年痴呆症

    杨月华
    120-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