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建祥

季刊

1008-5092

xuebao@ycit.cn

0515-88168257、88168255

224051

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9号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以繁荣科学文化,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校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己任,以"展示科研成果、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管理以及高等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竭诚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惠赐高水平、高质量的稿件,学报将约请有关专家审稿,严格把好审稿关,录用稿件唯质量是举,以确保稿件、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经济增长

    李瑞琪王华丽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全国层面上显著,且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范围、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子维度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在区域层面上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农村居民消费渠道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消费系统GMM中介效应

    论侯孝贤电影悲剧美学的创作手法

    陈文奕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侯孝贤电影的底色是"苍凉",其电影主题彰显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中华文化"哀而不伤"的诗教传统.侯孝贤电影的悲剧美学手法不仅是对传统电影语言的创新,也是其传达悲剧精神的有力载体.探究了侯孝贤电影的悲剧镜头语言、悲剧抒情方式和悲剧意境,凸显侯孝贤电影作为一种悲剧审美形态的价值,不仅是对美与真实的坚守,更是对生命伦理的一种传承.

    侯孝贤电影悲剧美学悲剧意识

    时代社会造就的悲剧人生:《红与黑》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研究

    刘枚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涉及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的代表作,于连身上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其生命中的诸多矛盾,其中不仅有时代与个人的矛盾,也有个人性格的矛盾,更有人性层面的矛盾.于连试图反抗这些矛盾,但最终陷入不得不妥协、沉沦的境地,进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发生.结合《红与黑》的时代背景,从反抗与妥协交织的矛盾性格、个人与时代的博弈、人性中兽性与神性的博弈"入手",深入分析于连的悲剧命运.

    矛盾反抗妥协《红与黑》主人公悲剧命运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宋词英译研究——以《醉花阴》许渊冲译本为例

    牛艳争陈士部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诗词英译是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许渊冲英译本对原词的所言之情和审美要求的再现,验证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宋词翻译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更多的宋词英译提供些许借鉴和启示.

    生态翻译学宋词英译三维转换

    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研究

    张兵刘井飞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专业认证的核心所在,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聚焦体育师范生培养质量保障,是一个闭环体系.实践中,体育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以遵循OBE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优化为核心议题,以常态化的指向每个体育师范生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为关键环节,以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为要的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内容,而推进实践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发挥.为此,要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兼顾体育教育专业特殊性,紧扣目标达成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和专业建设提升路径.

    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持续改进人才培养

    互动、合作和融合:智慧康养休闲体育旅游赋能模式研究

    王坤焱张磊韩晓晓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是基于"智慧康养"和"休闲体育旅游"而产生的新型产业,也是"大健康"体系下的新型产业.其核心目的在于利用新型科技手段,为各阶层用户提供康养休闲体育旅游活动.以产业融合理论和创意发生理论为观察视角,解释智慧康养休闲体育旅游赋能模式的过程和特点,并由此在科技赋能、改革赋能和文化赋能层面提出建议:政府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同时,企业应顺应市场导向提供个性化配套服务;政府应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局面.

    智慧康养康养休闲体育旅游赋能模式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赵莹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搭建在国家文化与民众文化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状态的现实表征,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是全面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逐渐从政府干预模式,转变为以社区组织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但依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观念未形成、形式不够新颖、主体未形成合力等困境,需要结合体育非遗保护的内涵、模式及逻辑机理,提出科学的活态传承策略.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传承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徐洁阮宜杰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主要举措,也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惠及全体民众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体育强国与健康强国战略的前提和保障.以文献调查法明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内容,总结归纳出"健康水平""健康公平""社会和谐"三大价值意蕴,以及政策出台、区域缩小、资源分配优化等现实基础,提出促进机会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等一系列实现路径,以期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推进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意蕴

    当代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的逻辑必然与实施路径

    刘春朋张廷干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意识教育作为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关乎我国未来创新型人才培育事业的成败.当代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呈现出积极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固化、教师国际素养较低、实践参与缺失、网络媒介冲击、本土主义影响等困境.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提升教师队伍国际素养、推进课程设置改革、创新培养方式方法、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才能使当代大学生以敢为人先姿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大学生国际意识逻辑必然实施路径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杜文玲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的日益复杂,传统学生管理体制、方式、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诉求,亟须采取新思路加以创新和改革.结合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针对当前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通过树立层次性、时代性、科学性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创新思政教育、激励管理、网络教育等管理手段,完善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等各环节,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蕴,提升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三全育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