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康均行

月刊

1006-4028

yfyxqbzz@tom.com

028-8558615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form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5年创刊,是“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国家级)双月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卫生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中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和科研工作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设有论著、综述、述评、调查研究、情报信息、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检验技术、医院感染、译文、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色谱法在饮用水氨氮检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李永新刘淼吴丹曾红燕...
    899-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氮可对水体环境、鱼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并且引起饮水卫生问题,因此成为水质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现行氨氮国标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引入污染、干扰因素多等弊端.与国标方法相比,离子色谱法具有检测形态更稳定、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且其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在基层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中更具优势,但目前该法尚未被纳入国标方法中.为顺应当前标准方法向无害化、仪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促进广大基层水质检测工作高效、便捷、环保展开,建议增加离子色谱法作为生活饮用水中氨氮的国标检测方法,替代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饮用水氨氮

    2018-2023年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罗春花袁珩李文博祁腾...
    905-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及报告病例特点,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四川省报告炭疽病例及同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概况、流行特征、疫情形式、报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3年四川省累计报告炭疽35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0.084/10万.皮肤炭疽占98.6%,肠炭疽占1.4%.男女性别比为2.5∶1.0,20~55岁最多占79.3%,牧民占68.7%.发病高峰在8月.累计发病率甘孜州(263例,3.791/10万)、阿坝州(84例,1.585/10万)和凉山州(11例,0.038/10万),分别波及61.1%(11/18)、46.2%(6/13)和17.6%(3/17)区县.石渠县发病率最高,达19.414/10万.牧区发病数占81.3%.68.7%、13.4%病例由县级、乡镇级单位单位报告,从发病到诊断平均时间为3.4d.散发疫情占98.2%,共6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数平均3例,感染来源与共同剖食病死牛有关.结论 四川省炭疽发病有地域性、季节性和职业性.发病特征以散发为主,共同剥食病死牛易导致聚集性疫情.应开展牧民健康宣教及提高基层机构诊断水平.

    人间炭疽流行特征疫情形式病例报告

    艾滋病患者血清miR-2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HIV载量、预后的关系

    杨才张琼赖剑梅
    911-916,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艾滋病患(AIDS)者血清miR-221、miR-146a表达变化及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AIDS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6个月后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依据HIV载量分为为低量组、中量组和高量组.另选取同期106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AIDS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221、miR-146a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21、miR-146a水平对AIDS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年龄、性别相比较无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的miR-22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9.861,P<0.001),miR-146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9.118,P<0.001).进一步的比较结果显示,AIDS患者miR-221、miR-146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无关(P>0.05),与生殖器疱疹情况、淋巴瘤情况以及H1V载量密切相关(miR-221:t=4.548,t=5.734,t=19.471,P均<0.001;miR-146a:t=6.532,t=3.116,t=11.441,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上调(t=8.689,P<0.001),miR-146a表达水平下降(t=8.598,P<0.001).生殖器疱疹、淋巴瘤、HIV载量高、miR-221高表达均为AIDS患者预后发生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46a高表达为AIDS患者预后发生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miR-221、miR-146a及二者联合预测AIDS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928、0.915和0.983,二者联合优于miR-221、miR-146a的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miR-221=2.223、Z二者联合-miR-146a=2.353,P=0.026、0.019).结论 miR-221、miR-146a参与了AIDS的发生及发展,且会影响其病理特征及HIV载量,二miR-221、miR-146a对AIDS的预后具有预测效能,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miR-221miR-146a预后

    2019-2022年泸州市艾滋病扩大筛查中重复检测人群特征分析

    陈晨肖体呈孙溪唯刘宏...
    917-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参加艾滋病扩大筛查人群中重复检测人群的特征,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扩大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泸州市全人群艾滋病扩大筛查信息系统,提取2019-2022年泸州市的扩大筛查数据,采用R 4.1.3软件整理、分析数据,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描述重复检测人群的特征,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9-2022年泸州市每年的人群HIV抗体检测覆盖率分别为23.12%、29.17%、30.58%和29.09%,4年期间的总人群覆盖率为62.25%.对比前一年,2020-2022年中每年度的重复率分别为47.96%、47.03%和49.24%.检测次数为1次、2次、3次和4次.人群的HIV初筛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47%、0.54%、0.47%和0.36%.重复、脱失、新增样本的H1V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55%、0.45%和0.45%.人群中,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的人群较其他特征人群重复检测的次数更多.结论 泸州市每年约有一半的人群是上一年度的重复检测人群,重复检测的人群,以女性、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已婚和丧偶人群为主.为优化检测工作、推动"三个95%"目标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当地艾滋病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艾滋病扩大筛查重复检测

    2018-2022年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汪娟冯玉亮周兴余周久顺...
    923-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四川省2018-2022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2018-2022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运用SPSS 23.0软件对其发病的差异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四川省共报告855例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占71.81%,临床诊断病例占28.19%,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0/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1/10万.2018-2022年整体发病情况呈现低位波动下降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居首位的县(区)均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其报告发病数占全省的81.52%,主导着全省的疫情流行特征.连续5年有病例报告的县(区)有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广安市武胜县,其中4年有病例报告的县(区)有达州市渠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会东县、会理市.全省发病时间呈现双峰分布,高峰在4至5月(252/855,29.47%),小高峰在11至12月(137/855,16.02%);发病数最多的年龄组为10~14岁(104/855,12.16%);16~60岁之外人群占33.92%(290/855);男女性别比例为2.13(582/855,68.07%):1(273/855,31.93%);发病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558/855,65.26%),其次为学生(188/855,21.99%).结论 四川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现地方聚集性,主要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建议在盐源县持续开展疫情监测、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宣教、适龄人群全程接种疫苗等针对性防控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盐源县防控措施

    2019-2023年广汉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罗竹廖纪芳马莉吴朝学...
    93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广汉市结核病流行特点,为制定肺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发病日期和报告地址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选取2019-2023年居住地在广汉市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流行病描述分析.用Excel 2016软件整理数据,用x2检验比较构成比和报告发病率,用趋势x2检验比较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3年广汉市肺结核报告数920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29.84/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03/10万、28.03/10万、29.23/10万、23.68/10万和28.5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26,P<0.001),呈下降趋势(x2趋势=15.174,P<0.001),年均递降率为8.12%.广汉市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的月份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785,P<0.001);各乡镇街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988,P<0.001);职业中占比前2的是农民和牧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病例数的2.45倍.男性的平均报告发病率与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306,P<0.001);各年龄组的男性的报告病例数都高于女性,男性肺结核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45~<60岁组,女性肺结核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60~<70岁组.结论 2019-2023年广汉市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今后仍需加强冬春过渡时期、中心城区、农民、家庭及失业人员、男性、中老年人等重点时期和人群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流行特征

    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许烈英叶家利苟艳姝李淋...
    938-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病原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利用SPSS 22.0软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 2019-2023年四川省天府新区直管区临床和确诊手足口病病例7 485例,年均发病率为192.31/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121,P<0.001);每年有1~2个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5至7月和10至12月;男女性别比为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95,P<0.001);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91.76%;职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其中散居儿童4 301例(57.46%),托幼儿童2 703例(36.11%);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街道依次为万安(342.45/10万)、华阳(308.32/10万)和正兴(138.24/10万),各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920.934,P<0.001);病原学结果显示,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7.66%),CV A16和EV 71分别为10.71%和1.62%.结论 针对天府新区直管区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人群和地区特点,以及病原学特征,应加强发病高峰时段、散居和幼托儿童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加强人口密集社区和幼托机构防控,进一步对优势毒株其它肠道病毒进行分型,以明确病原谱和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2018-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HIV检测及病例情况分析

    王慧琴王芳吴晨瑶何海燕...
    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HIV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为制定精准高效的HIV检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提取2018-2022年四川天府新区HIV抗体筛查及新病例报卡数据,进行检测比例、病例检出率、晚发现比例等分析,多样本的率和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累计检测1 298 250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5.80%,新病例检出率从1.12%.下降到0.43‰(x2趋势=117.486,P<0.001),晚发现比例从42.95%降低至28.86%(x2趋势=4.811,P=0.028).在3类医疗机构中,基层医疗机构检测量年均增长率最高(30.42%),新病例检出率年均下降率最低,累计检出的新病例占全区比例最高46.56%(x2=204.128,P<0.001),新病例晚发现比例最低31.63%(x2=8.781,P=0.012).其他来源、一般就诊人群、VCT、重点人群检测量年均增幅分别为56.48%、19.61%、14.96%和12.34%.一般就诊人群、VCT、性病门诊、重点人群、其他来源的新病例检出率逐年降低(卡方趋势检验P均<0.05),一般就诊人群降幅最低.VCT、重点人群晚发现比例较低,分别为27.16%和29.63%.结论 医疗机构就诊人群检测仍为新病例发现的主要来源;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成为新病例发现的主要机构;晚发现比例较低的来源(如VCT、重点人群)以及新病例检出率没有降幅或降幅偏低且检测量增幅低的来源(监管场所、性病门诊)更有可能检出新病例.

    艾滋病检测样本来源晚发现

    2019-2023年成都市某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曹文萍胥建君张渝婧张涵...
    952-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某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情况、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评估2021年开始实施FOCUS-PDCA院感质量控制模式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院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和传染病实时监控平台"导出2019-2023年成都市某中西医结合医院院感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9.0软件对院感发生率、多重耐药菌院感发生率进行进行统计学描述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9-2023年院感发病率分别为1.26%、1.28%、1.11%、1.03%和1.01%.2019-2020年平均院感发生率为1.27%,2021-2023年平均院感发生率为1.05%,2个时间段院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2,P<0.001).2019-2023年院感发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3个科室依次为心血管内科、骨科和重症医学科(x2分别为63.02、52.13和29.84,P均<0.001).感染发生部位排前3位依次为系统呼吸道(63.94%)、泌尿系统(11.35%)和血液系统(7.85%).2019-2023年多重耐药菌平均院感发生率为0.08%,各年度多重耐药菌院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5,P<0.001);多重耐药菌平均院感例次率为0.09%,各年度多重耐药菌院感例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0,P<0.001).结论 2021年实施FOCUS-PDCA院感质控模式后院感发生率明显降低,院感管理有一定成效.

    医院感染感染率管理模式

    凉山州中小学在校学生家庭功能与焦虑关联性研究

    张换芳龙宇徐新茂梅士伟...
    958-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中小学在校学生焦虑情绪现状及与家庭功能的关联性,并进一步了解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小学生焦虑情绪,促进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月在凉山州选取3所学校的四至八年级在校学生进行家庭功能、焦虑情绪等相关信息问卷调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2757名在校中小学生,其中男生1218人,女生1 539人;男生焦虑情绪得分(37.50±10.71)分、女生焦虑情绪得分(40.59±10.55)分,男女生焦虑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家庭功能得分与焦虑情绪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障碍程度高的学生焦虑情绪得分更高(β=0.13)、女生焦虑情绪得分比男生高(β=3.50),留守学生焦虑情绪得分比非留守学生高(β=1.49)、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焦虑情绪得分比彝族学生高(β依次为2.67、7.74)、家庭月收入为5 001~8 000元的学生焦虑得分比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学生高(β=2.66)和父亲学历为高中的学生焦虑情绪得分比父亲未上过学的学生低(β=-2.42),P均<0.05.结论 凉山州在校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现状较严重,且女生焦虑情绪高于男生.家庭功能障碍会加剧青少年焦虑心理,因此为缓解凉山州在校中小学焦虑情绪,要重视改善青少年家庭功能障碍,学校和政府可对当地留守、非彝族且父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加强关注,重视心理问题疏导,以促进凉山州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生家庭功能焦虑精神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