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遥感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信息
遥感信息

张继贤

双月刊

1000-3177

remotesensing@casm.ac.cn

010-88217813

100039

北京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遥感信息/Journ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顾及形态特征的遥感影像湖泊多分辨率表达方法

    沈意浪艾廷华张伊晴冯一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影像的多分辨率表达在数据传输、计算效率和隐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遥感影像多分辨率表达方法忽略了 目标的整体形态特征,容易产生信息冗余,影响图像的易读性.结合超像素分割和纹理迁移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顾及形态特征的遥感影像多分辨率表达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理特征差异和分形维数对湖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超像素分割算法对湖泊边界进行了简化.最后,利用原始和简化湖泊边界进行纹理迁移,生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遥感影像多分辨率表达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冗余细节,提高对象的易读性.

    多分辨率表达形态特征湖泊纹理迁移超像素

    基于双流多模态多层融合网络的地基云分类方法

    王敏李晟庄志豪周树道...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基云的准确分类对于天气预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地基云分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除地基云的视觉特征外,地基云的辅助特征,即地基云多模态信息,对于地基云分类也有重要作用.针对地基云多模态特征信息的挖掘和融合研究,提出了 一种基于双流多模态多层融合网络(dual-flow multi-modal multi-layer fusion network,DMMFN)的地基云分类方法,首次将多模态信息分开传递进不同子网络,并在特征层进行异构特征融合,最终该模型在多模态地基云数据集上得到85.70%的高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MMFN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将地基云多模态信息与视觉特征结合,提升地基云分类的准确率.

    地基云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

    《遥感信息》编辑部版权声明

    17页

    融合注意力和扩张卷积的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

    肖振久郝明曲海成侯佳兴...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语义分割存在地物边缘分割不连续、道路及背景特征复杂多样导致道路提取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双通道注意力和扩张卷积的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语义分割网络(A2DU-Net).首先,在特征提取部分引入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捕捉道路位置、方向和跨通道信息,精确定位道路信息.其次,针对网络对细节特征丢失的敏感问题,在编码器的末端利用不同扩张率的空洞卷积构建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multi-scale 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 module,MASPPM)来获得更大的感受野,提高网络性能.最后,为了避免U-Net中纯跳跃连接在语义上不相似特征的融合,在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跳跃连接之间增加了双通道注意力机制来实现门控筛选,抑制非目标区域的特征,提高网络的分割精度.实验在公共道路数据集Massachusetts上对网络模型进行测试,OA(准确率)、交并比(IoU)、平均交并比(mIoU)和F1等评价指标分别达到98.07%、64.39%、81.20%和88.67%.与主流方法U-Net和DDUNet进行比较,mIoU分别提升了 3.07%、0.22%,IoU分别提升了 1.98%、0.5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于所有的比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道路分割的精确度.

    语义分割道路提取注意力机制U-Net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

    林区机载LiDAR点云的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

    蔡尚书庞勇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机载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点云滤波方法在地形起伏剧烈的林区适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层次布料模拟滤波方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形态学开运算选择大量种子地面点;然后,基于种子地面点,使用布料模拟法由低至高逐层构建参考地形,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参考地形;最后,基于点至参考地形的高差区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利用国际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提供的数据集和参考方法,评估该方法性能.利用在中国、美国多个代表性林区的点云数据,评估该方法的可推广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Kappa系数和运行时间是83.72%和34.11 s,精度和效率较经典布料模拟滤波方法提高10.49%和52.17%.相比8种参考方法,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精度,并且具有稳定的可推广性.

    机载LiDAR数据林区滤波形态学布料模拟

    深层特征提取与多输出增强融合的建筑物分割

    田保慧胡颖雷刘晓旭刘用...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语义分割中存在单体建筑部分漏分与纹理相近的非建筑物错分的问题,提出深度特征提取与多输出增强建筑物语义分割网络.首先,在编码与解码交替处设计并行连续空洞空间注意力金字塔模块,对建筑物高维特征实现深层提取;然后,在网络解码阶段设计多输出增强融合模块,提升不同尺度建筑物特征对输出结果的有效参与度.选取U-Net、DeeplabV3+、MA-FCN、BRRNet同类算法进行对比,在Massachusetts 和 WHU 公共数据集上测试,OA、precision、recall、IoU、F1 指标分别达到 98.87%、94.53%、95.40%、90.41%、94.96%,与同类算法相比,除precision之外其他4项指标更高,与U-Net相比,依次高出0.25%、1.12%、1.14%、2.02%、1.12%.

    建筑物提取注意力机制多输出融合深层特征空洞卷积

    基于PS/DSInSAR的云南德钦县滑坡变形监测

    周仿荣马朋序文刚高瑞...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坡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针对常规MTInSAR技术在开展滑坡形变监测时面临的监测点密度不足、监测精度受限及滑坡解译受阻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融合PS及DS点的PS/DSInSAR技术.首先,开展HTCI同质像素识别及相干性n次幂加权的相位优化处理,并筛选DS候选点;然后,将其与振幅离差获取的PS点进行融合并筛选高质量监测点,通过对监测点的相位解译提取滑坡形变信息.以云南省德钦县为研究区开展相关滑坡监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S/DSInSAR技术获取的监测点密度较常规的StaMPS-SBAS技术提升了约14倍,可以更精准地识别滑坡边界及开展时序演化分析,且分析表明,研究区滑坡与季节性降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InSAR分布式散射体永久性散射体滑坡监测季节性降雨

    融合改进鲸鱼算法解缠的梧州市地面沉降InSAR监测

    赵凤阳周吕魏玉业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InSAR地面沉降研究中干涉图解缠易陷入局部最优及地面沉降影响因子较多且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鲸鱼算法寻优的InSAR解缠方法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人类扰动指数,探索其2018-2023年地面沉降状况及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从全局角度寻找枝切线最短路径,有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基于上述解缠方法获取了 2018-2023年研究区地面沉降状况,并选取两个特征区域探究影响地面沉降的驱动力因子.经相关性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与城市扩张及重要交通枢纽建设密切相关,两个特征区域地面沉降速率与梧州市区建设用地面积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38 6和0.984 2.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城市规划建设及应急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地面沉降SBAS-InSAR人类扰动指数驱动力分析改进鲸鱼算法

    大幅面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水体半自动提取

    杨蕴高松峰李玉周玉石...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幅面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因背景复杂、水体内部以及周边环境变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水体提取不完整和误提取问题,提出一种水体(湖泊和水道)半自动提取方法.首先,根据水体分布将大幅面影像划分为多个具有重叠边界的子影像块,并在其中以矩形框的形式标记感兴趣的水体;然后,由矩形框为模板计算此类水体的光谱特征,以其为匹配项实现子影像块水体的粗提取;最后,利用水体区域的形态特征对粗提取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与基于局部二值模式和分割的水体提取方法作对比,对含有不同水体的GF-2影像进行了测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水体自动提取大幅面影像划分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基于国产HISEA-1 SAR与光学影像联合去云研究

    李金超王迎春马卫春刘慧珺...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光学影像中的云问题一直是阻碍遥感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难题与挑战,尤其针对极端气候引发地表结构严重改变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开展遥感影像去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遥感影像去云问题,立足于光学影像中云区的物理特征,提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频率直方图匹配联合方法对国产HISEA-1 SAR和GF-6多光谱影像联合去云研究,并对去云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这种非同源影像的联合去云方法可行,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去云效果,不仅有效恢复了云覆盖区域的地物信息,同时增强了地物的纹理结构特征,有效发挥了多源数据间隐含的优势,极大提升了影像的可判读能力,为卫星影像去云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种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海丝一号主成分分析高分六号去云应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