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遥感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遥感信息
遥感信息

张继贤

双月刊

1000-3177

remotesensing@casm.ac.cn

010-88217813

100039

北京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遥感信息/Journal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烷卫星遥感探测的研究进展

    陈冀岱左钦文孙茂盛黄李洲...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30年间,大气甲烷浓度升高明显,目前大约有25%的全球变暖效应来自于甲烷的贡献.因此,甲烷的精确探测对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非常重要.与传统地基、车载以及机载探测相比,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空间尺度、全排放源的甲烷探测.文章首先明晰了甲烷的气候效应,进而介绍了甲烷短波红外和热红外遥感探测原理,以及天底、临边和掩星3种卫星观测模式,之后进一步梳理了已发射和未来拟发射的甲烷卫星载荷进展,发现随着时空分辨率和反演精度不断提高,甲烷卫星遥感探测呈现出多模式、多尺度和多传感器融合的特点.最后,总结和分析了甲烷卫星遥感反演算法.该研究可为现有甲烷卫星遥感探测的应用和未来甲烷遥感卫星的发展提供参考.

    甲烷气体多尺度遥感反演算法浓度气候效应

    《遥感信息》编辑部版权声明

    11页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构成与实践研究

    苗晨刘志春张景张连翀...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性.结合我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的计划和成果,详细阐述了面向全球服务的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内涵,并基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另外就优质数据集研制、信息专题服务以及数据应急响应3个案例阐述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实践及成效.

    地球观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数据共享数据管理

    基于自适应矩阵的核联合稀疏表示高光谱图像分类

    陈善学夏馨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光谱图像丰富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未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矩阵的核联合稀疏表示高光谱图像分类的方法.在特征表示阶段,定义了自适应矩阵特征,通过结合自适应邻域块策略与非线性相关熵度量构成的特征来描述原始光谱像素,充分融合了形状可变的空间信息与非线性光谱信息.在分类阶段,考虑 自适应矩阵和高光谱图像非线性,采用对数欧式核函数,构建了核联合稀疏表示模型,以获得重构误差.同时利用字典空间信息构建了矩阵相关性,引入平衡参数实现了稀疏重构误差与矩阵相关性的联合分类.在两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高光谱图像的空间信息、光谱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高光谱图像分类核联合稀疏表示自适应邻域块自适应矩阵矩阵相关性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VGG16的星载GNSS-R海冰检测

    胡媛华曦帆刘卫江志豪...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计(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GNSS-R)海冰检测中延迟-多普勒图(delay-Doppler map,DDM)数据噪声大、消融期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将VGG16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海冰检测.通过深层的网络结构提取DDM多层次特征进行海冰海水分类,以提高海冰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表类型数据对比,所提出的基于VGG16海冰检测方法检测准确率为98.02%,有效提升了海冰检测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海冰遥感海冰检测星载GNSS-R卷积神经网络延迟-多普勒图NOAA

    一种利用InSAR相干图的干旱地区采空区检测方法

    郑希望李振今朱野王志勇...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采空区快速检测的需要,探讨利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生成的相干图检测地下采矿活动造成的采空区的可行性.基于InSAR技术,重点分析InSAR相干图在干旱地区的相干性特征及低相干区与煤矿采空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基于InSAR低相干区的煤矿采空区快速识别方法,利用InSAR相干图和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大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采空区进行广域识别与快速检测.以哈密市某煤矿为实验区,利用2020-2023年的28景Sentinel-1雷达数据,检测出InSAR相干图中的低相干区范围,获取了煤矿采空区的位置及范围.通过光学影像辅助验证,该方法对采空区识别的IoU和precision分别达到72.40%和96.40%.该方法为干旱地区的煤矿采空区的广域识别与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InSAR相干性地面沉陷采空区干旱地区自然断点分级法

    一种稳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GNSS-IR土壤湿度反演方法

    王式太蒋威杨可心马岳...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干涉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GNSS-IR)是一种新型的遥感技术,可利用多径信噪比序列的延迟相位值反演土壤湿度值,其延迟相位求解通常使用信赖域算法,该算法一定程度依赖初值设定.文章先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出延迟相位粗略值,再将该数值作为信赖域的初值用于迭代计算,提升了部分卫星延迟相位的求解精度及稳定性.此外,针对多径信噪比序列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入粗差,进而影响模型反演精度,文章采用稳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为反演模型,同时又考虑到多星融合的时空尺度优势,将该模型分别做了单星反演至五星融合反演,并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三星融合时该模型提升精度最为明显,MAE最高可降低15.6%,RMSE最高可降低12.0%.

    GNSS-IR土壤湿度遗传算法多卫星融合稳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基于OCO-2卫星数据的中国C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杨梅焕邓彦昊王涛姚明昊...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对CO2的监测一直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利用2015-2022年OCO-2卫星观测的CO2柱浓度混合比数据(XCO2),基于克里金插值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中国CO2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有以下3个结论.1)基于OCO-2卫星数据的XCO2数据集精度较高,与地面监测站(瓦里关站、鹿林站)观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仅为1.75 ppm和1.58 ppm,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6.2)年际上,2015-2022年中国年均XCO2由399.52 ppm增至417.64 ppm,年均增速为2.56 ppm/a,高于过去10年全球CO2浓度平均增速(2.06 ppm/a),但在2019年之后XCO2增速呈下降趋势.季节上,XCO2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XCO2最高,夏季最低.3)空间分布上,XCO2表现出东部高,西部、东北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XCO2浓度高值区域集中在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城市群.中国东北、西南地区XCO2增速较快,高于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遥感数据反演OCO-2XCO2时空分析

    亚米级宽幅卫星边缘视场影像的DSM生成研究

    李文涛童鑫李冬瑞钟兴...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宽幅卫星影像常用于小侧摆角条件下拍摄制作大面积的正射影像成果,针对其具有大视场角的特点,提出了大视场角边缘视场结合小侧摆角构建立体像对制作DSM成果的方案.方案分析了宽幅卫星影像特点,选取边缘视场标准景分幅影像结合拍摄侧摆角构建卫星立体像对,阐述了数据处理技术流程.通过"吉林一号"宽幅系列卫星影像进行了DSM成果制作实验,并开展了不同太阳高度角条件下拍摄获取的影像制作的DSM成果纹理质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基高比大于0.5的立体条件,并获取高精度DSM成果,精度可满足1∶10 000比例尺的DSM制图要求.此外,对比实验表明,太阳高度角越大,DSM成果纹理越清晰.

    视场角侧摆角立体像对DSM成果宽幅卫星影像吉林一号

    附加距离约束的导航相机快速标定方法

    赵洪涛白金国左金凤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轨条件下因观测条件匮乏导致巡视器导航相机标定精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导航相机快速在轨自标定方法.首先,利用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对导航影像太阳能板区域进行图像分割,并对太阳能板OCR(optical control room)直线特征进行提取;然后,构建附加距离约束的导航相机自检校模型;最后,利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对标定模型进行求解.开展了模拟实验及在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光束法自标定、CAHVOR及Vanishing Points等标定方法,所提出方法标定参数重建的坐标精度平均值分别提升了20.60%、30.82%和35.92%,对太阳能板OCR距离恢复距离偏差范围在-1.4~1.5 mm之间.该方法可为巡视器导航相机在轨标定技术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SAM在轨标定光束法LM算法距离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