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宇航材料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宇航材料工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刘春立

双月刊

1007-2330

703@china.com

010-68383269

100076

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宇航材料工艺/Journal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1年,是经全国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家级技术类期刊,中国科技与论文统计用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已被《IAA》、《CA》、《METADEX》、《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种文摘或数据库收录,在各种期刊评比多次获优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及其抑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严灿刘伟邓朝晖吕黎曙...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陶瓷机械加工性能差,工程陶瓷表面/亚表面极易产生加工损伤,进而严重影响工程陶瓷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及疲劳寿命.围绕工程陶瓷磨削加工,从应变率效应和材料本构关系模型等方面阐述了磨削加工损伤的形成及其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陶瓷磨削损伤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其次,从工程陶瓷低损伤磨削加工工具与加工工艺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抑制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

    工程陶瓷损伤形成机制抑制技术

    钛合金钻削轴向力预测模型与实验研究

    徐建新王吉远刘礼平邓国杰...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钻削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出口损伤,钻削轴向力直接影响制孔质量.本文建立了 Ti6Al4V钛合金钻削轴向力解析模型,对Ti6Al4V钛合金进行钻削实验,利用钻削实验数据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研究了不同切削参数对轴向力和制孔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力预测值和实验值的最大误差为12.8%,轴向力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于预测钛合金的钻削轴向力.当进给速度保持不变,主轴转速增大时,轴向力减小,孔出口毛刺高度减小;当主轴转速保持不变,进给速度增大时,轴向力增大,孔出口毛刺高度先减小后增大.除低进给速度下钻削温度的影响,孔出口毛刺高度与轴向力呈正相关.在转速为1 000 r/min、进给速度为40 mm/min时,孔出口表面无烧伤且毛刺高度较小,制孔质量较好.

    钛合金轴向力预测模型切削参数出口毛刺

    人工软骨仿生材料缓震吸能性能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刘一然刘志鹏季长程袁定新...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7075/T651铝合金(火箭箭体材料)的冲击防护方式,本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密度的新型泡沫材料-人工软骨仿生材料(ACF材料)的缓震吸能性能.进行了不同速率下的材料压缩试验,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特性,通过低速冲击实验研究了 ACF材料对铝合金的防护性能,基于低速冲击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冲击应力、模型能量变化以及铝合金板的位移.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表明,ACF材料的力学特性存在应变率效应且与密度有关,该泡沫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被防护物所受冲击应力,有良好的缓震吸能效果,又因其密度小、柔性好的特点,可作为优良的箭体防护材料.

    人工软骨仿生材料应变率缓震吸能低速冲击数值模拟

    Al-50wt%Si合金钻削孔壁形貌与棱边缺陷实验研究

    牛秋林王星华张深圳荆露...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Al-50wt%Si合金切削加工过程中,铝基体发生塑性变形而增强相硅颗粒发生脆性破坏,极易产生裂纹、崩边、毛刺等缺陷,属于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针对Al-50wt%Si合金钻孔质量差的问题,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Al-50wt%Si合金进行干式钻削,开展孔壁形貌和棱边缺陷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头进给量为0.08 mm/r时,切削速度从30 m/min增加到70 m/min,轴向力增加了 15.8%,孔壁表面粗糙度增加了19.8%.低切削速度下孔出口棱边形貌以颗粒脱落、毛刺为主,随着切削速度增加,孔出口棱边形貌以基体韧性断裂为主,孔出口棱边缺陷的径向宽度增大;当钻头切削速度为50 m/min时,进给量从0.04 mm/r增加到0.12 mm/r,轴向力整体上增大了 74.3%,孔壁表面粗糙度增大了 50.2%,低进给量下孔出口侧出现凸起变形和基体韧性断裂现象,随着进给量增加凸起变形减少,孔出口棱边缺陷的径向宽度先减少后增大,在进给量为0.08 mm/r时获得最小径向宽度.

    Al-50wt%Si合金钻削孔壁质量棱边形貌

    不同SiC颗粒本构模型在SiCp/Al复合材料切削仿真中的应用

    林洁琼孟繁昊卢明明杜永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SiC颗粒为JH2本构模型的SiCp/Al复合材料切削模型,并与前人的切削试验进行了对比,研究不同SiC颗粒本构模型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切屑、表面形貌和切削力.结果表明,切削JH2模型SiC颗粒的SiCp/Al复合材料所产生的切屑较为破碎,材料表面不同位置的颗粒更接近实际切削实验中会出现挤出、碎断和凸起的情况,整体切削力波动较为平缓.JH2本构模型的SiC颗粒适用于SiCp/Al复合材料切削仿真.

    SiCp/Al复合材料SiC颗粒本构模型有限元仿真

    基于DMDMS/VTMS共前驱体法制备柔性硅基气凝胶

    吕红丽罗丽娟郑振荣李红晨...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凝胶的易碎性、亲水性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MDMS)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共前驱体,采用常压干燥技术制备柔性疏水的聚倍半硅氧烷气凝胶的简单方法,研究了不同硅源配比对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DMDMS/VTMS)=2∶3时,硅基气凝胶是三维纳米多孔结构,具有低密度(0.13g/cm3)、低热导率[2.919×10-2 W/(m·K)]和超疏水性(151°)的特点,在50%形变下,500次压缩循环后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这种简单工艺制备的柔性气凝胶在隔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倍半硅氧烷气凝胶疏水性柔性低热导率

    《宇航材料工艺》征订启事

    51页

    原料配比对酚醛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郑振荣吕红丽罗丽娟李红晨...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简单一锅法制备酚醛气凝胶(PA)的方案,将间苯二酚与甲醛混合后加入到碱性溶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胶凝胶化和高温老化反应制备PA,探索了酚醛前驱液配比和pH对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醛含量的增加,PA的收缩率降低,密度和室温热导率增加,在酚醛比例为1∶4时,材料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最低密度为0.32g/cm3,隔热性能较好,室温热导率为0.031 8 W/(m·K),PA平均粒径为1.059 μm;碱性溶液pH越高,亚甲基和亚甲基醚键越多,凝胶粒径越大,颈部连接越紧密,以氨水作催化剂制备的PA收缩率最小,密度最低,隔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较好.

    酚醛气凝胶隔热性能低密度

    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设计及性能

    徐阳王延东徐昊成袭锴...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高回弹有机硅改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IBPIF-Si),对其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泡原理,探究了材料的最高适用温度.结果表明,相比于纯IBPIF泡沫材料,IBPIF-Si泡沫材料具有低密度[(22.0±6.7)mg/cm3]、高孔隙率(97.93%)、优异的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28±2.72)°]、柔韧性(线性弹性区为0~14.77%).这一独特的改性方法拓宽了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在航天领域中隔热、降噪、绝缘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有机硅聚酰亚胺泡沫高回弹疏水性

    无人机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技术研究

    孔娜王增加王希杰王华...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某重点项目平流层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项目为依托,研究无人机机翼结构件的成型技术.在保证无人机机翼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外模压内气压的加压方式并结合热板烘箱加热技术固化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泡沫夹芯结构主梁和前缘;对主梁产品进行加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主梁产品表面补强.结果表明,补强后的主梁产品可满足2.5倍额定载荷要求,同时可承受102N·m扭矩,且总重7.2 kg,前缘产品重0.19 kg,实现机翼结构部件的轻量化;本文研制产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为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无人机超轻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