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宇航计测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宇航计测技术
宇航计测技术

孙海燕

双月刊

1000-7202

kyb@casic203.com

010-68386651 88528714

100039

北京142信箱408分箱

宇航计测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Astronautic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首批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主要报道有关微波、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磁、光学计量标准的设计研制和计量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与标机应用,测绘误差的理论分析与计量,石英晶体的设计和研制,以及长度、热学、化学与电子应用技术等与计量和测试、仪器检定、修理、经验介绍、国内外计量动态、新产品、新技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子钟技术研究动态

    罗幸祺李玮李春娟刘毅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子核跃迁的新型时钟——核子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原理是利用原子核跃迁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对时间进行精确计量.目前,最有希望用于核子钟的原子核被认为是229Th核的第一激发态229mTh.如何将229Th核激发至第一激发态与获得第一激发态229mTh的参数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最新激发态能量的测量数据为Eis=8.28±0.17 eV,对应于直接光激发229Th至229mTh所需的光波长为149.7±3.1 nm.这对激发态的直接激光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除直接激光激发外,电子桥激发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间接激发方式.同时,介绍了核子钟技术的一些潜在应用,如秒的新定义、研究基本常数的时间变化和暗物质探测等.

    核子钟结构核子钟核素选择229mTh激发方式229mTh激发态参数测量

    基于量子测量技术的磁学计量发展概述

    李小芳程华富包忠汪东平...
    7-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磁学量子测量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各国基于量子磁强计建立的磁学量子计量标准能力,研究了已在磁学计量标准量子化应用中的质子磁强计、核磁共振磁强计、光泵磁强计;介绍了 CPT磁强计、SERF磁强计、金刚石NV色心磁强计等量子磁强计的原理;通过总结量子磁强计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具备的准确度高、磁场噪声低、稳定性好等技术优势,分析其替代现行磁参数计量标准的可行性及优点;同时提出未来量子测量技术在磁学计量标准量子化方面潜在的研究方向.

    磁学计量标准量子磁强计量子测量

    单离子光频标离子囚禁技术

    纪仟仟韩蕾孙婧昕陈星...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囚禁技术与系统是量子频标、量子计算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物理参考体系,在精密测量、量子计算、高精度导航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Paul型离子阱的离子制备与囚禁系统,利用数字PID方法进行多通道多波长激光频率锁定,对离子进行光离化制备、囚禁、激光Doppler冷却.试验系统探测到了单离子的微弱荧光信号,实现了单个离子的稳定囚禁;激光频率漂移由500 MHz稳定至±0.8 MHz,激光冷却温度达到5.53 mK,趋于Doppler冷却极限.

    离子囚禁激光多普勒冷却光离化光频标

    可移动光钟探测光学系统的隔振设计

    要佳敏冯金扬吴书清张璐...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移动测量、异地时钟现场比对等需求,小型化可移动光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在车载平台等典型工作环境中,振动噪声将对光钟物理部分探测光学系统的光束偏转角产生影响,从而引入频移.为抑制光束偏转角变化对光钟稳定性的干扰,首次提出一种适用于光钟物理部分的探测光学系统的隔振系统设计方法,包括计算系统基座振动与作用于原子的光束偏转角的定量关系及由此引入的光钟稳定度、实测带有测试方舱的车辆底座的振动噪声、基于光钟稳定运行对振动的要求设计三维隔振系统的结构及性能参数等主要步骤,并给出了以TS-300型主动式隔振台和500BM-1型被动式隔振台构成垂直隔振系统时的详细设计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当光钟位于静止的测试车方舱中心时,使用该隔振系统后由振动导致的光束偏转角对稳定度的贡献不大于2.94×10-15τ-1/2,通过优化隔振系统,稳定度可达到1.12 × 10-15τ-1/2.

    光钟隔振系统反馈控制仿真

    铯原子钟电子倍增器可调高压电源设计

    赵玉龙陈江马沛刘志栋...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倍增器用来放大并输出铯原子的跃迁信号.倍增器电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电子倍增器在增益变化及衰减情况下的供电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流调整电路结合倍压整流电路的高压电源设计方案,该方案在低压部分采用分流调整技术实现了电源输出电压控制;采用变压器结合多级倍压整流电路对电压放大输出,实现了电源可调电压范围在-306~-3 150 V和低输出纹波,电源的遥测电路实现了输出电压遥测.星载铯原子钟经过长期在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的电源在控制范围内实现了宽范围电压输出和遥测,低于3.23 V的电源纹波,保证了铯原子钟稳定度指标.

    电子倍增器高压电源分流调整倍压整流铯原子钟

    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电子输运机理研究

    边星元赵东方崔俊宁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惯性陀螺和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尖端仪器装备中,深孔、沟槽等内腔体结构的高精度测量对非接触传感方法提出的挑战性需求,展开球形敏感单元瞄准被测件形成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的敏感机理研究.从绝缘介质薄层电子输运机理和绝缘介质性质改变而产生电子输运两个角度,对包括电子隧穿在内的电子输运机理进行形成条件和电流密度特性的分析,揭示球形敏感单元微瞄准形成的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中,产生传感电流的电子输运主要机理为福勒-诺德海姆隧穿效应,为探索新原理的三维非接触式纳米传感方法奠定了基础.

    电子隧穿金属空气金属微观界面微球瞄准纳米传感

    声明

    40页

    基于改进PSO-BP模型的钟差预报研究

    张颖博刘音华刘娅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BP神经网络训练时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预报钟差不稳定的问题,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钟差预报模型.首先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中几个重要参数生成的方法,再将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作为粒子的位置,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迭代,寻找网络的最优初始权值和阈值,提高BP神经网络钟差预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理论上分析改进后的PSO算法原理,利用改进后的模型预测钟差,经过分析全局最优适应度曲线、粒子群优化前后BP模型多次预报钟差的试验,证明该算法优化的有效性.与ARMA和GM(1,1)等传统的预报模型相比,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模型的钟差预报精度分别提高了 86.5%和79%.

    钟差预报粒子群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

    线性插值在改善GPS共视时间比对性能中的应用

    马慧颖王威雄武文俊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GPS共视(CV)时间比对精密度随着基线增长而降低以及在超长基线情况下无法进行共视时间比对计算的问题,利用国际标准GNSS共视归算后星地钟差线性化特性对其进行插值,从而增加可用卫星数量,最后对不同卫星的共视结果进行加权计算,以提高长基线情况下GPS共视时间比对的性能,减少基线长度对共视时间比对的限制.选取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韩国计量科学研究院(KRISS)、德国技术物理研究院(PTB)三个守时实验室一个月的星地钟差为数据样本,以300 s为时间间隔对单个卫星的星地钟差数据进行线性插值,随后将所有卫星相同时间的时间比对结果进行等权加权平均,从而获得最终共视时间比对结果.结果表明:NTSC-PTB、KRISS-PTB两条时间比对链路线性插值共视时间比对与GPS精密单点定位时间比对(PPP)结果互差后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0.53 ns、0.8 ns,相比于传统共视,分别提升了48%、54%.

    线性插值星地钟差共视时间比对:时间比对精密度

    基于多GNSS融合的远程时频源驯服控制方法研究

    迟文波寇琼月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时频源驯服控制存在的传递误差影响因素多、依赖单向授时等问题,研究基于GNSS共视的远程时频信号复现与驯服控制方法,分析卫星时差与仰角对应关系,确定卫星权重值的大小,提出一种基于卫星观测仰角的融合及验证方案,降低了多径效应带来的误差.提出融合驯服控制算法与实施策略,设计一种基于多GNSS系统融合方案,并通过多GNSS系统、多频点数据融合试验,验证了方案可行性,提高了时间频率源驯服性能.

    时间频率源驯服多GNSS系统融合卫星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