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宇航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宇航学报
宇航学报

马兴瑞

月刊

1000-1328

yhxb@vip.163.com

010-68767751

100048

北京838信箱

宇航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strona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最高级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主要刊登飞行理论、航天器系统、导弹系统、空气动力学、测量与信息传输、制导与控制、飞行器能源、遥测遥感、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惯性技术、推进技术、计算机应用、材料与工艺、结构强度、航天医学工程、计量与测试、质量与可靠性等专业的稿件。包括:在理论上、实践上或两者结合上有创新的学术论文;科研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前瞻性研究成果及反映当前先进科技水平的技术报告;对某学科的科研发展所作的高学术水平综述、评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干部和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飞行器弱模型依赖自适应控制方法

    金泽宇安帅斌周大鹏郑智...
    1809-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飞行控制设计对模型准确度的依赖程度,提升复杂环境干扰情况下飞行控制系统鲁棒性,放宽稳定性设计边界,研究了飞行器弱模型依赖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以经典动态逆控制为基础,离线阶段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建立模型不确定性与动态逆最优控制增益之间的映射关系,在线阶段采用非线性正交递归最小二乘方法实时辨识模型不确定性参数,依据神经网络输出在线调节最优控制增益,并结合状态观测器捕获辨识误差对控制性能影响,进行进一步补偿,实现动态逆控制的自适应优化.通过数学仿真与飞行试验,验证了弱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鲁棒性与工程适用性;通过与经典工程控制方法对比验证了提出方法的优势.

    飞行器控制弱模型依赖控制动力学在线辨识离线神经网络

    大多普勒环境下的MSK扩频非相干接收方法

    辜方林凌碧海时荔蕙杨丽博...
    1821-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动态与极低信噪比环境下传统相干接收机工作不稳定、实现复杂的难题,提出了一种MSK体制的扩频非相干接收方法.首先,分析了 MSK信号的相位特征,推导了多普勒频偏引起的累积相偏对接收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复合网格相位补偿模型并理论推导了其多普勒频偏范围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相位相关的联合解扩解调非相干接收方法.仿真与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扩频因子下,该接收方法与传统的直扩MSK系统相比性能提升约2 dB;当传输带宽为20 MHz,接收端复合网格数为5,最小相位旋转为0.06π时,所提方法在750 kHz的理论推导多普勒频偏范围内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该方法具有性能良好、对频偏适应性强、实现复杂度低的优点,在高动态、低信噪比的通信场景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MSK非相干接收联合解扩解调扩频增益多普勒频偏

    天舟货运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丁凯朱珂夏奕张克楠...
    1828-1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舟货运飞船的飞行过程包括上升段、独立飞行段、交会对接段以及停靠段等,其在交会对接段和停靠段与空间站同时处于相同测控覆盖区.若采用传统航天器测控方案,货运飞船和空间站需分别占用天、地基测控站资源,在货运飞船长期停靠空间站期间将产生测控资源的巨大消耗.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在天基和地基测控链路的基础上构建货运飞船-空间站-地面一体化网络和航天器间空空通信链路的测控通信方案.将其中一个航天器作为有源转发器,通过单个航天器天地链路实现同时对多个航天器测控通信,有效提高了测控站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大型航天器组合体的测控通信链路备份能力.在货站地一体化网络设计中,提出了网络包长与链路帧长相匹配的传输方案,提升信道利用率10%.通过地面和飞行试验验证该方案有效,为多航天器同时在轨测控通信任务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航天器测控通信空间站天舟货运飞船

    串并混联系统的在轨协同精细操作策略

    安泉张尧盛超藏悦...
    1838-1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天器的在轨精细操作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了空间机械臂"宏"动特性和载荷指控并联平台"微"动特性的串并混联自由漂浮空间系统,针对该系统设计了一种宏微协同精细操作策略.首先,基于Kane方程建立树形多体系统的通用动力学模型,结合各铰接关节的运动学约束以及并联平台的闭环约束,得到串并混联空间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考虑自由漂浮空间系统的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约束条件,分析系统中各运动体之间的运动耦合关系,进而给出混联系统的宏微协同操作策略;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别验证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宏微协同操作策略的有效性,为串并混联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混联系统动力学模型耦合关系协同操作策略

    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热控设计及结果

    张斌全林强童广辉沈国红...
    1849-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空间站梦天舱暴露平台,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简称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处于太空冷黑背景和太阳光断续照射的极端低温和高温环境.为了支持植物种子和微小动物等生物实验样品的舱外暴露实验,给生物样品提供合适的温度以保证样品的存活,需要开展详细的装置热控设计.根据空间站轨道和装置的功能特点,优化了装置内部结构布局,采用辐射散热和热包覆被动控温为主的热控设计,并辅以加热和半导体制冷的主动控温手段.对热控设计进行了仿真分析.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在轨运行结果表明,装置可为生物样品提供5 ℃~20 ℃范围可调的温度环境,满足生物样品暴露实验需求,校验了装置热控设计的正确性.

    空间辐射生物学生物样品中国空间站热控设计

    征稿简则

    封3页

    "欧罗巴-快帆"(Europa Clipper)探测任务浅析

    张毅碰孟绿汀张杰杨爱香...
    后插1-后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星的冰卫星由于其冰层下液态海洋的存在,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地方,具有很高的科学探测优先级.针对木星系统,国际上先后开展多种方式的探测任务."欧罗巴-快帆"(Europa Clipper)探测任务针对木卫二开展详细探测和研究.本文概述"欧罗巴-快帆"探测任务探测器设计、载荷配置、飞行轨道设计、辐射防护设计等工程实施特点,针对未来中国木星系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任务的实施和规划提出思考和建议.

    木卫二探测探测器设计辐射防护设计

    喜讯!《宇航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中文领军期刊"项目

    封2页